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讓自己投身于課堂之中,尋找一種新的興趣,把注意力徹底從工作上移開,效果肯定比去酒吧喝一杯更容易見效#65377;
倫敦西區(qū)的一個夜晚,四位精英人士端坐在晚餐桌前#65377;其中一位舀起一只南瓜餃子,隨即贊不絕口:“美味!這是什么餡料的?”“它來自名廚Angela Hartnett 的一道菜譜”,律師主人不動聲色地回答#65377;“噢,她出烹飪書了?”在座的另一位出版界人士驚叫起來#65377;“據我所知還沒有”,主人繼續(xù)不動聲色:“我是在Connaught 酒店她的廚房里觀摩到這道菜的制作過程,并和她一起共進午餐的#65377;”這樣的情形如今在倫敦正變得越來越常見#65377;
為了體驗和興趣
來自倫敦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一股新的消費力量正在形成#65377;與傳統(tǒng)的“視覺消費”相比,“體驗經濟”時代的人們更樂意運用某種專業(yè)知識來展示自己的地位,因為那樣顯得更有說服力,更具個人特色#65377;比如,用Angela Hartnett 從未發(fā)表過的菜譜制作晚餐;或者漫不經心地向客人提起被他們贊不絕口的那幅西班牙著名現代藝術家Manolo Valdes的肖像畫是根據蘇富比拍賣行專業(yè)人士的意見購買的……還有什么比這更拉風?倫敦蘇富比針對人們這樣的消費需求,特地開設了藝術美學與歷史課程:除了針對藝術收藏者和畫廊主的單學期課程(學費5050 英鎊)之外,還有包含法律#65380;估價#65380;美學#65380;保險#65380;談判等一系列課程在內的高級課程(學費19350 英鎊)#65377;
倫敦大英博物館也開設了相關藝術課程#65377;12 個星期,交上3800 英鎊學費,你就有希望拿到一張關于亞洲藝術專業(yè)的碩士證書#65377;大英博物館該門課程的負責人Heather Elgood 認為,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僅是這兩年亞洲藝術大熱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那些對藝術有興趣的人#65380;藝術歷史鉆研者,還有希望未來進入拍賣行業(yè)的人也是類似課程的熱心參與者#65377;
倫敦Courtauld 學院則把目光放在了往年的畢業(yè)生上#65377;報名參加它所開設的藝術歷史短期課程的人,大多是從前畢業(yè)于這所學院的銀行家與律師#65377;成人教育部的負責人Cecily Hennessy 介紹說,大多數學員年齡都在40 ~ 50 歲之間#65377;“60% 都是從前的學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利用夏季休假來這里進修#65377;”每年七月,Courtauld會開設為期三周#65380;每周五天的短期課程(學費395 ~420 英鎊),進修的課程多種多樣:從英國當代藝術到中國瓷器的影響,應有盡有#65377;報名條件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只要你自認“聰明且學識淵博”就行#65377;
為了把注意力從工作中轉移
與上述藝術課程相比,烹飪課程的要求顯得更加簡單——你甚至不需要真正學會下廚#65377;擁有眾多米其林星級廚師做培訓教師的Tasting Places 的負責人JarkaHinksman 說,許多學員自己家里原本就有廚師#65377;“他們來這兒,有些是因為做菜能讓他們放松,另一些純粹是因為對食物的好奇心#65377;他們幾乎已經吃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餐館,現在他們想看看這些菜是怎么制作出來的#65377;”Hinksman 舉例說,學員中有一位紐約商人,每次出差來倫敦時都會預約上課#65377;現在,雖然每年會舉辦10 次這樣的課程,但預約等待名單上,報名參加Hartnett 烹飪課的人數也早已超過了50 人#65377;總與烹飪相提并論的另一個熱門話題是紅酒,各色品酒課程的盛行證明了這一點#65377;參加品酒課程的不僅有初學者,更不乏早有豐富品酒經驗的紅酒愛好者#65377;Mark Pemberton, 一家貿易公司的CEO,這么解釋自己報名的原因:“我買紅酒已經好些年了,我想我多多少少懂一點,但我的知識結構層里肯定還有漏洞”#65377;
但是對參加課程的更多人來說,即使上了課以后學不到什么也無關緊要#65377;“我參加品酒課程,與其說是享受品酒這件事,還不如說是為了讓自己晚上有點兒事做,雖然這么說有點悲哀,但事實如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學員承認,“參加這樣的學習課程,能讓我有點兒充實感,把注意力徹底從工作上移開#65377;”沒錯,這也許才是如今風行的“學習新浪潮”背后的最大推動力: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讓自己投身于課堂之中,算得上是最佳的精神麻醉品,效果肯定比去酒吧喝一杯更容易見效#65377;
(文章來自FT 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金婷婷,由零點研究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