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窗下面,萬花筒般魔幻出一塊巨大的橘紅色玻璃,透亮泛光,上面流瀉著明晰美麗的線條……莫斯科到了!這座矗立于我童年時期遙不可及的神圣城市,在我經過5小時的飛行后,于2006年9月18日北京時間凌晨一點,夢幻一般地進入視線。
機場安檢口,工作人員是位姑娘,長而濃密的睫毛頻頻忽閃,雙瞳如探照燈般地打量我們。接受完了俄羅斯的審視,拉著行李箱走出機場。莫斯科九月底的風已迫不及待地徘徊在了冬季門口,讓人瑟縮,擦肩而過的全是高挑頎長的金發(fā)碧眼,此時,我才真實感覺到我的雙腳踩在了莫斯科的土地上。
對俄羅斯的感情起源于童年。記得我總是在母親念著蘇聯兒童讀物《丘克和蓋克的故事》中入睡,父親的書架上永遠擠滿了蘇聯的畫報,美術雜志中那些美輪美奐的雕塑圖片也多半是蘇聯的。在看圖說話的成長初期,這些圖片完成了我對俄羅斯民族的啟蒙認識。之后在我少年時期的閱讀路上,除了開滿我們國家的《朝陽花》《迎春花》之類,俄羅斯文學伴我走過了無數的白天和黑夜。從未見過森林卻日夜嗅著《獵人筆記》里的青草和艾蒿的氣息,全然不懂愛情卻為《安娜#8226;卡列尼娜》流淚,為《青年近衛(wèi)軍》振奮,被《卓婭和舒拉》感動,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保爾那著名的格言刀刻火烙于心的時候,冬妮婭和麗達的美麗也悄然走進了心的深處……俄羅斯文學讓不諳世事的我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感受到意志、力量和善良的強大,我為之而神往。
幾十年后,蘇聯解體,而俄羅斯依然挺拔于我的腦海。在我過往的歲月里我從沒有向往過紐約,也沒有向往過凡爾賽,但莫斯科塔尖式的建筑物卻時常潛入夢中,我明白,哪個國家都可以不去,而俄羅斯,一定要去。
莫斯科,我來了
我們下榻的飯店是三星級,房間里陳設有些舊,但整潔、雅致,地毯是墨綠和鵝黃相間的大花,有油畫的感覺,讓我一進門便嗅到了俄羅斯貴族的氣息。
在這樣的氣息中,一夜無夢,醒來天已大亮。透過窗簾的縫隙,我看到一抹純凈的藍,頓時精神大振,一躍而起。拉開窗簾打開窗戶,莫斯科的清晨攜藍天白云裹著青草氣息涌了進來。同伴靠在窗邊深呼吸后,很深情地對著外面喊了聲:“莫斯科,我來了!”窗外一片靜謐,沒有人影,也沒有車行,樹林掩映下的公路在城市中悄然穿梭,草坪一汪連著一汪,樓房在綠樹中佇立……安詳、沉穩(wěn)、潔凈的莫斯科清晨。
如果說第一天室內的地毯和窗外的清新是我呼吸到的第一縷芬芳的話,那么,以后七天的行程便讓我徹底地沉醉,因為文學無處不在,因為藝術無處不在,因為歷史無處不在,當然還因為迷人的自然風光無處不在。
早餐后,我們驅車前往莫斯科大學。車子在莫斯科市區(qū)寬闊的大街上穿行,人行道邊上就是森林,林帶很長,讓人老是覺得行駛在風景區(qū)。在藍天白云綠樹清風構成的甬道里行駛了近半個小時,我們來到莫斯科大學門前的廣場。廣場之開闊可以與頭上的藍天對映,風無拘無束地在上面蕩過,一波又一波。廣場中間鋪展而去的是草坪,花壇點綴其間,兩側是森林,墨黑深幽。廣場盡頭,莫斯科大學那著名的塔尖式建筑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神圣莊嚴。我向那塔尖走去,環(huán)顧四周,忽然覺得自己成了螞蟻。
紅場和克里姆林宮在我童年的夢里是和那些偉人一起鐫刻著不朽。當我置身其間的時候,記憶中《列寧在一九一八》的電影情節(jié)和那著名的“讓列寧同志先走”的臺詞都隨風飄散了。熙來攘往的人流沖淡了對革命歲月的緬懷,眼前那些相擁在花壇里照相留影的嬉笑讓人覺出了生活的本來面目。那些曾經震驚過世界,引領過紅色風云的偉人,早已成為一種記憶烙進了這里的每一塊磚瓦。
列寧墓坐落在紅場西側,在克里姆林宮墻正中的前面。在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墻之間,是前蘇聯其他領導人的墓地。深紅色的墻體矗立在一塊塊光潔的磚形小大理石塊構成的廣場上,它代表著一種紀念。紅場的南北兩端分別矗立著宮殿般的建筑,北面巧克力色的尖頂建筑是歷史博物館,其外觀顯得肅穆,而南面由九個洋蔥頭狀的穹隆構成的五彩教堂則有如童話世界,讓人一瞬間不知身在何處。這座讓人產生童話感的教堂叫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它造型的復雜和美妙,色彩的豐富和諧調,都讓我驚嘆不已。據說,1552年伊凡雷帝為了別處不再出現這樣美麗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筑師的眼睛。東面那長長的灰白色大樓是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貨商店之一,那里面正演繹著當今俄羅斯的繁華和悠閑。
我們順著紅墻,沿石砌緩坡走進克里姆林宮的拱形大門,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辦公的黃色大樓就在眼前,一條馬路不露痕跡地成了楚河漢界,參觀者在這里是不可以跨越馬路的。大樓前沒有荷槍實彈的守衛(wèi),只有一個便衣站在路邊,而我卻感到四處都是眼睛,就連空氣里都彌漫著警戒。
在一位中年俄羅斯婦女的帶領下,我們一行進入宮內一教堂,幾名身著黑袍的教士正神情肅然地唱著圣經,渾厚的聲音在教堂的頂穹回響。抬頭仰望,拱形的頂部很高,誦經聲在那里縈繞。這是與上天通話的地方嗎?我的心頓時被一種傷感觸動,遠在天堂的父母可知道我此時正在莫斯科的教堂?這誦經聲能帶著我的思念飄向天堂嗎?仰著脖子,我的眼淚滲了出來。
阿爾巴特大街的藝術河流
這的確是一個藝術的國度,街上隨處可見佇立的雕塑,而紀念卓婭的雕塑尤為讓人震撼。我們沒有去塑有卓婭雕像的革命公墓,我是在別人拍下的照片中看到的:整個身軀昂揚,胸部豐滿,下頜上翹,有一種欲飛的感覺,勇敢、無畏、剛強但又非常女人,那是力量和美麗的完美結合。在二戰(zhàn)勝利紀念廣場那劍形碑身上我看到了無數的卓婭和舒拉,那些栩栩如生的浮雕展現著戰(zhàn)爭場面,人物的體態(tài)表情細膩生動。俄羅斯就是這樣用藝術留下了歷史,留下了記憶。
在莫斯科河畔有一條藝術街——老阿爾巴特大街。這是一條著名的街,因小說《阿爾巴特大街的兒女們》而出名。普希金和他美麗的夫人在這里度過了甜蜜的時光,白綠色的故居修葺一新,他和夫人攜手并立的銅像立在故居的斜對面。據說,萊蒙托夫和托爾斯泰都曾在這條街居住過。俄羅斯電影《安娜#8226;卡列尼娜》的許多鏡頭就是在這里拍的。這條老街留有許多文化人的身影,被人們稱為藝術大街。在瞻仰了詩人的風采后,我們漫步大街。街的中間一長串攤位,小商品琳瑯滿目,有賣油畫的,價格也不是很貴,一些畫架支在路邊,行人要畫得一張肖像也就是幾分鐘的時間。不遠處有兩個衣著單薄的小女孩在大聲賣唱,其中一個還起勁地拉著手風琴,她們的聲音和神態(tài)有一種高唱帶來的快樂。一個老者在路邊彈吉他,他衣著整潔,長發(fā)飄飄,面目清癯,很有風度。而他的面前放著盛錢的盤子。俄羅斯人在這里展示自己的藝術才干,不僅僅是為錢,而更多的是為藝術。他們面前放著盛錢的盤子,臉上卻寫滿了尊嚴。
一個熱愛藝術崇尚藝術的民族,生活充滿了情趣,他們是優(yōu)雅的。再看看過往的年輕女人,眉目端正得無可挑剔,體形高挑挺拔卻不失柔美。這些美麗的女人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她們腳上的高跟鞋一塵不染,高貴自信地昂首闊步。從她們步態(tài)中我感到一種力量,我深信這個民族堅不可摧。
圣#8226;彼得堡清晨的歌聲
莫斯科的火車站不大,人也不多,圓拱型的候車大廳一點不嘈雜。那天去圣#8226;彼得堡是在夜深的時候,在包廂里,我們被告知睡覺時要留點神,提防盜賊。我們的心一下子懸起來了,我用皮帶將門把手和床舷套牢,同伴不放心,又用床單在門的兩邊攔起一道防線,并把我們四人的鞋子壘在門口。在笑聲中完成了物盡其用的防范工作,我們毫無睡意,你一言我一語給普京寫信:“親愛的普京,我們不遠萬里來到您的國家,俄羅斯迷人的風光讓我們沉醉,你的風采更讓我們心儀,而火車上的今夜卻讓我們提心吊膽……此刻,親愛的普京,您在哪里?我們想念你——”調侃解除了恐懼,我們大笑。這輛在夜幕中穿行于俄羅斯廣闊原野上的列車,在我們的笑聲里安全地駛向圣#8226;彼得堡。
到達彼得堡時,俄羅斯還在沉睡,淅瀝的小雨正伴著黎明到來??煲叱稣九_時,同伴指著鐵軌說:“安娜#8226;卡列尼娜就是在這里?”不需要求證,我向那里投去深深一瞥,算是一種祭奠。記得一本托爾斯泰傳記里有這樣一段描述,當這位文學泰斗寫完安娜臥軌自殺后,猛然摔掉手中的筆,站起身來大喊了一聲:“安娜,你終于死了!”然后,淚流滿面。托爾斯泰塑造這一形象,初始是想寫一個背叛丈夫的蕩婦,但寫著寫著,這個婦人內心充滿人性的渴望打動了他,結果是全世界同情安娜。愛情是美好的,美好的被毀滅,自然讓人震撼讓人垂淚。安娜的臥軌是愛情的臥軌。偉大的托爾斯泰對愛情的走向發(fā)出了警示。冰涼的雨絲驚醒了我的沉思,定睛一看,車站外的停車場上,一輛依維柯正等著我們,高大碩壯的司機米沙站在車邊笑容可掬。
行駛在暈黃的路燈中,晨曦微露時,我們看到窗外退去的全是石砌的俄羅斯早期巴洛克古建筑,恍若穿過時空隧道,我們一下子就置身在了18世紀歐洲的微風細雨之中。延綿不盡的皇室宮廷風貌,縱橫交錯的河流,我們眼前展示著的是“東方威尼斯”的神奇。這就是俄羅斯!一車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俄羅斯歌曲。唱著唱著,歌聲里出現了渾厚的俄羅斯男低音,我們不約而同停住,男低音突兀出來,是司機米沙!全車人鼓掌。米沙受到鼓舞,接著唱起了《國際歌》,標準的俄語,標準的渾厚低沉,我們被帶入了那熟悉的年代,禁不住熱血沸騰,齊聲高唱。
涅瓦河天空盛開玫瑰
靜靜的涅瓦河亙古不息地向波羅的海奔流,滔滔河水仿佛在不停地向我們講述:這座位于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的水上城市,有42個島嶼,300多座橋梁將它們連接成一個整體。這6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裝載了俄羅斯三百余年的歷史,寫滿了英雄創(chuàng)世的故事。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建立了彼得保羅要塞,后擴建,稱圣#8226;彼得堡;1714年更名為彼得格勒;1924年列寧逝世后,改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后恢復了圣#8226;彼得堡的名稱。十月革命那聲世界著名的炮響就是從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打響的。如今這艘承載過重大革命使命的艦艇仍靜靜地停泊在那里,它的身姿依然偉岸挺拔,只是硝煙散盡它顯得滄桑和孤寂。89年了,這艘艦艇平靜地注視著涅瓦河上空的云卷云舒,它堅定執(zhí)著地在原來的位置泊著那段輝煌的歷史。這片土地曾經令世界仰望,而它歷盡坎坷最終解體,這讓世界震驚的同時有了對人類社會更深的思索。而今,列寧、斯大林、戈爾巴喬夫……這些舉世矚目的身影已經消失在歷史的深處。舉目凝望,涅瓦河在蒼茫中浪花追逐,河面起伏著柔美的旋律。河岸,幾對青年男女著婚紗西服在親友的陪伴下照相。鮮花、笑聲,還有親吻,涅瓦河被渲染得瑰麗多彩。歷史的濤聲在時空中變奏成了眼前的幸福和弦。
黃昏時分,我們登上游船。此時,涅瓦河的天空開滿了玫瑰,燦爛的夕陽把彼得保羅要塞和兩岸城堡似的建筑涂抹得金碧輝煌。眼前的一切變得溫馨浪漫。
在離開圣#8226;彼得堡那天凌晨,我們迎著北緯60度波羅的海吹來的寒風觀看了開橋。這座城市300多座橋梁中有21座在凌晨2點到5點打開,讓輪船通過。當宏偉的橋梁在我們面前像城門一樣徐徐打開的時候,圣#8226;彼得堡的夜空一下子變得十分神奇。司機米沙知道我們意猶未盡,將我們迅速載到另一個開橋的地方。這是一座單開的橋,我們到達的時候,橋身正像逆時指針似的向上緩緩升起,我們再次為之驚嘆。這座古老而又偉大的城市讓我們深深震撼。司機米沙感到很自豪,他通過翻譯告訴我們:圣#8226;彼得堡不僅有大量的橋梁,且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跡有1000多個,包括548座宮殿、庭院和大型建筑物,32座紀念碑,137座藝術園林,此外還有無數的塑像。的確,這些天在夏宮、冬宮、皇村,在喀山大教堂、伊薩大教堂、普希金紀念館參觀,我們無不被這里古老而輝煌的建筑以及人們對它們的保護所折服。在這座城市中穿行,隨處可見佇立著的塑像,文學家、詩人的雕像更是比比皆是。同行的一位作家無限感慨地說,俄羅斯的文學就鐫刻在他們的城市中。我想,這個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他們對文化由衷的景仰,或許就是俄羅斯人普遍顯得比較有底蘊有修養(yǎng)的源頭吧。
拜望托爾斯泰
從圣#8226;彼得堡返回莫斯科,一大早我們趕往距離莫斯科四小時車程的雅斯納亞#8226;波里亞納,我們要去拜望托爾斯泰。這是來俄羅斯最大的理由!我們期待已久,有一種朝圣般的感覺。
出市區(qū)不久,窗外出現大片草場,接著就是廣袤無邊的原野,原野上面飄蕩著薄霧,真的如柔曼的輕紗。一行人大叫停車,這《喀秋莎》中的情景,這《獵人筆記》里的氣息,太熟悉了!我們從車上下來,如孩童般在草地上跳躍,歡呼。屠格列夫做夢都沒有想到,他筆下的青草氣息在他身后若干年仍芬芳無比。大自然和年少時的記憶在這里賦予了我們難以描述的快樂,那一時刻靈魂放飛。白樺林在隨后的行駛中出現了,大片大片的,以氣勢不凡的姿態(tài)?;野椎臉涓赏α⒌妹苊茉言?,泛黃泛紅的樹葉云集翻涌,造物主在這天地之間為我們復制著一幅又一幅列維坦的巨型風景畫。
在大自然的油畫長廊里徜徉,四個小時很快過去,托爾斯泰莊園到了。
這是一片寧靜的土地,高大的白樺樹前,大片的野生灌木起伏著向天際涌去。一排賣紀念品的小攤將我們引到了莊園大門:兩根粗壯的圓柱立在兩側,中間是鐵欄桿做成的門。圓柱是石砌的,綠色尖頂,樸素得像兩個戴草帽的農夫。進入大門,左側,明鏡般的大湖映著樹影和藍天白云,這便是金色池塘,托爾斯泰垂釣的地方。沿著不寬的泥石土路往里走,白樺樹列隊兩邊,大有夾道歡迎之勢。有風拂面,是托爾斯泰的問候?我忽然覺得自己不是去朝覲世界文學巨匠,而是來拜望一位我認識的令我敬重、景仰的鄰家老人。懷著這樣的心情,我?guī)缀跏羌辈豢纱貋淼剿墓示忧啊0咨课萦袃蓪?,樓上有一露臺。和莊園的大門一樣,顯得簡樸。這位用筆墨哺育過世界文學的老人,就是在這幢房子里完成了一部又一部巨著,讓世界驚嘆。據說,一位俄羅斯文學家在美國大學講授俄羅斯文學時,將教室的窗簾全拉上,并關閉了所有燈光。他站在電燈開關旁,打開左側燈說:“在俄羅斯文學的蒼穹上,這是普希金。”接著,他打開中間那盞燈說:“這是果戈里?!痹俳又?,他打開了右邊的那盞燈說:“這是契訶夫?!比缓螅蟛經_到窗前,一把扯開窗簾,指著直射進來的燦爛陽光,大聲說:“而這,就是托爾斯泰!”現在,我就站在這燦爛陽光的門前,我是不是輕叩一下門扉,便可以見到來開門的托爾斯泰?那張長滿大胡子的臉一定是光芒四射。正胡思亂想時,我們被告知因未預約不可入內,不能進故居,我們只好在莊園中漫步,呼吸著托爾斯泰曾經呼吸過的空氣,步履著托爾斯泰曾經漫步過的道路,那種感覺依然很好。一百多年前,莊園的主人在這里散步,在這里思索,在這里關注人類的命運、生命的意義、愛情的價值。承自然的厚愛,文思泉涌。在他閑暇時劈柴的地方,那些柴垛依舊,后面襯著一片茂密的紅葉,仿佛是一種紀念。走過柴垛,進入一片小樹林,這里是他童年玩耍的地方,也是他83歲以后永遠歇息的地方。沒有墓碑,邊角分明的長形墓冢被青草莊嚴地包裹。在離家出走病逝于圖拉小火車站后,他實現了死后回到童年玩耍的地方的愿望。晚年的托爾斯泰一直希望徹底棄絕貴族的虛偽和奢華,實現走平民化道路的夙愿。他靈魂的棲息地是如此簡樸。他躺在泥土里,聽樹的喧嘩,聽鳥的鳴啼,他聽風聽雨還聽從世界各地來的朝拜者在墓前的心語。他沒有死!在這個黃葉鋪秋的日子里,179歲的他以青草覆蓋長方體的形式與我們這群從中國重慶遠道而來的朝拜者會面了。我用一束黃葉代替鮮花輕輕放在墓前,我在心里默念:偉大的托爾斯泰,你的作品曾照亮了我的青春,你和你的群星們永遠是文學遠行者們的北斗。
俄羅斯之旅結束了,但俄羅斯的風卻吹開了心的閘門,有一種久違了的東西在我的血液里蘇醒,它撞擊著我所有的神經末梢,這種東西叫激情。于是,我寫下了以上的文字。
責任編啊 肖 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