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瀛(1906.10-2005.7),四川外語學院日語系資深教授。20世紀20年代以《朝日晨望》一詩蜚聲于詩壇,深得木下光太郎、高村光太郎賞識,與草野心平、井伏鱒二、宮澤賢治等文學大師交情甚篤。著名的日語詩人,日本文學研究家。
——摘自黃瀛詩碑
黃瀛,蜚聲日本詩壇的著名詩人、四川外語學院日語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川外”原民革主委。2005年7月,他99歲時離開了我們。
學院和日語系的師生們,懷著深深的思念,在日語系建系30周年的紀念日子里,在日語系辦公樓前,為這位為日語系的建設和發(fā)展,為中日友誼傾注了幾十年心血的教授和詩人,建立了這座詩碑。它的背面用日文刻錄了他的詩集《景星》中的一首詩《夜》。
一、中日人民友誼的結晶
黃瀛的父親黃澤民抱著尋求先進科學文化的愿望,到日本留學。他刻苦學習日語,學習日本的科學技術,并同熱愛中國和中國文化的日本姑娘太田喜智結了婚。爾后,黃澤民帶妻子回到故鄉(xiāng)重慶。
黃澤民同重慶同盟會領導人楊滄白等積極進行革命活動。不久,黃澤民不幸因病不治,英年早逝;太田喜智就到重慶一所小學教書,艱難地撫育年幼的兒女。黃瀛6歲時,太田喜智決定帶他回日本讀書。臨行時她深情地對黃瀛說:“兒子,你的父親是中國人,你是中國人的后代,我一定要把你培養(yǎng)成人,再送回中國!”
剛到日本,黃瀛的日語不好,受到班上一些同學的譏笑;在母親和老師的幫助下,小黃瀛努力學習,很快趕上了班上的日本同學。進入中學后,黃瀛開始顯示出很高的文學才能,特別是寫詩的天賦。他開始寫日本詩歌,并與學校的日本同學一起,創(chuàng)辦文學雜志和報紙。他的詩,發(fā)表在日本報刊上,得到學校師生的好評。
二、榮獲日本詩人桂冠獎
青島,冬日寧靜的早晨。青島日本中學的同學都出去玩去了,黃瀛一個人還在寢室做清潔。他是隨同母親回到青島來讀書的。擦完玻璃,黃瀛倚窗眺望,一幅生動的、優(yōu)美的、動人的景致把他迷住了:金色的太陽,藍色的海洋,雪白的海浪,濕潤的海風,悠揚的鐘聲,輕靈的海鷗和喜鵲……黃瀛年輕而富于詩情的心靈沉醉在這美麗而寧馨的氛圍之中,詩的靈感向他襲來,使他不能自已!他拿起筆來,記錄下心靈的顫動:
看呵,
炮臺上的天空,是極鮮亮的晴。
這個星期天的早晨呵,
若瑟堂的鐘聲悠悠傳來,
吸引著許多教徒向上走去。
雖然是初冬,
但是在林蔭里有喜鵲在飛鳴……
……
我擦著窗子,
好像春天來了的氣氛,
在這個星期天的早晨,
我把大海瞻望……
——《朝日晨望》
隨后,黃瀛看到《朝日新聞》的一則消息:日本詩人協(xié)會發(fā)起舉辦第二屆“日本詩人獎”,由日本著名詩人、作家、評論家評選。年輕氣盛的黃瀛已經在《青島日報》上發(fā)表了不少詩作,受到老師同學的稱贊。于是,他便把這首詩寄去參加大賽。一天,他突然在《朝日新聞》上發(fā)現(xiàn)一條消息:黃瀛獲“日本詩人獎”第一名!他當即高興地跳了起來,高聲叫道:“我得獎了!我得獎了!”這消息一下傳遍了整個校園!黃瀛的母親太田喜智緊緊地摟著兒子,流下了幸福的眼淚,激動地說:“要是你的父親還在,他該有多高興呵!”
不久,黃瀛又到日本讀書。1931年和1933年,他先后在日本出版了日文詩集《景星》、《瑞枝》,成為蜚聲詩壇的著名詩人。日本不少著名詩人稱贊他的詩寫得鮮活新穎,美麗動人,為日本詩壇吹進了一股清新活潑的氣息。
黃瀛同草野心平、井伏鱒二、宮澤賢治等日本著名文學大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還把郭沫若、胡適、朱自清、康白情、聞一多、馮乃超等人的詩歌翻譯成日語,在日本的雜志、報紙上發(fā)表,促進了日中文化的交流。
三、黃瀛頭像進入日本教科書
一天,正在日本東京文化學院讀書的黃瀛去看望正在畫室進行雕塑的日本著名詩人、雕塑家高村光太郎。他倆是好朋友,經常一起談詩歌、談美術。這天,高村高興地看著黃瀛,認真地、仔細地打量著他,猛然雙手一拍,高聲地笑起來;接著就把黃瀛按在轉椅上,轉來轉去觀察著,審視著:“你可以給我當模特兒!你很像貝多芬和美國名演員Mglieangish。我一定要把你雕塑好!”
平時,高村給人雕一個頭像要上萬元的酬金。黃瀛遲疑地說:“高村!你給我雕像,我可是沒有什么錢給你呀!”
“嗨!誰要你的錢!我是看上你的人頭了。我要雕出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品來?!?/p>
黃瀛按照高村的囑咐,每天下午從文化學院到高村畫室,讓高村為自己雕像。一個多月后,頭像雕刻出來了,高村高興地對黃瀛說:“嗯,這是我雕得最快的作品,我太喜歡這尊人頭像了!我要把他鑄成銀的,送給你,作為永恒的紀念!”
后來,高村果然用白銀鑄成了黃瀛的頭像,并把它放在自己的展覽館中長期展出。1945年,美軍轟炸東京時,高村的小花園被炸毀,里面珍藏的黃瀛的頭像也毀于一旦。好在日本著名攝影師、畫家土門拳曾為這尊頭像攝下過一張珍貴照片。后來,日本的一些教科書選用了這張照片。
四、黃瀛與魯迅
20世紀30年代中期,從日本通訊學院畢業(yè)回國的黃瀛參與國民黨通訊學校的籌建??臻e時,他常到上海虹口公園旁邊的內山書店買書,故經內山完造先生介紹,得以與魯迅見面。
一天,魯迅關切地問詢了黃瀛在日本的學習、生活和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問詢了日本文壇的現(xiàn)狀。黃瀛給魯迅介紹了日本普羅列塔(無產階級)文藝的興起和發(fā)展,講了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及同普羅列塔文藝運動的主要作家德永直、曾德河廣一郎、中野重治等人的交往;還介紹了為魯迅所十分關注的日本的木刻和日本兒童文學的近況。
魯迅問起黃瀛在日本發(fā)表詩作的稿酬是多少?黃瀛說每首詩是8元。魯迅感慨地說:“比較起來,我在北新書局拿的稿酬就少得可憐了!”
告別的時候,魯迅對黃瀛說:“我本想請你到家里作客,但因內人被家務所煩,感到不便,太對不起了!”
黃瀛感到眼睛有些濕潤,真誠地說:“謝謝你了!你的心意我領了。我因軍務纏身,也不便邀請你到家作客,心里甚為不安!”
這之后,黃瀛還同魯迅會晤了一次。他感到魯迅親切和藹,思想深湛,很想多同魯迅見面。但是,他同魯迅交往的事卻很快被軍方探知,報告了上司。上司本想處罰他,但考慮到黃瀛的妹妹黃寧馨是何應欽的侄兒媳婦,故不敢下手。何應欽知道后,就叫交通廳交通司司長丘煒警告黃瀛,不許他再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否則對大家都沒好處。
黃瀛非常氣憤。但他知道,如再去會見魯迅,更會危及魯迅!他通過內山先生,最后一次會見了魯迅先生。他把兩罐Capstar香煙送給魯迅。魯迅說:“你太客氣了!這煙太好了,留著寫作的時候抽吧!”
黃瀛實在不愿把軍方不許他同魯迅交往的命令告訴魯迅,就強忍悲抑的心情,裝做無事一般,同魯迅交談著藝術、文學、人生。夕陽西墜,暮色四合,不得不告別了。黃瀛才悲憤地告訴魯迅,國民黨軍方不許他再同魯迅交往。他緊緊地握住魯迅的手:“我再不能同先生見面了!”
魯迅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真切地說:“謝謝你,黃先生!你這個人真好,真坦白!”
黃瀛含著眼淚,深情地說:“周先生,再見了,請您多多保重!”
五、接受日本投降
不久,黃瀛去到南京。抗戰(zhàn)時期他主持建立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一所通訊學校,設信鴿、通訊狗等專業(yè),為抗戰(zhàn)培養(yǎng)了大批通訊人材。他還積極從事抗日宣傳活動。
經過艱苦的八年抗戰(zhàn),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黃瀛作為陸軍少將級翻譯,參與了在芷江和南京進行的接受日本投降的有關活動。中國致日本的文件和日本的投降書,都是他翻譯的。
新中國成立前夕,黃瀛作為一名國民黨軍隊的副師長,在貴州率部起義。這以后,他在西南革大學習,參加了工作。“文化大革命”初期,突然有一輛汽車開到他家門口,兩位干部模樣的人下車來,說是有日文資料請他去翻譯,他高興地上了車。誰知這車子卻一直開到重慶第二監(jiān)獄門口!從此,他被作為“日本間諜”,關在監(jiān)獄達11年。黃瀛后來說,這實際上是保護了他。如果他不進監(jiān)獄,像他這樣的“日本間諜”,很可能被打死了。
“文革”后,他被無罪釋放,分配在重慶市政府參事室任參事。不久,四川外語學院聘請他教授日語。
六、黃瀛與宮川寅雄
黃瀛在日本正則中學讀書時,宮川寅雄正在鄰近的芝中讀書。他倆都喜歡詩歌,就逐漸熟識起來。不久,黃瀛從青島日本中學結業(yè)進入日本文化學院讀書,宮川則考上了日本最著名的早稻田大學,他們的關系更密切了,還共同創(chuàng)辦了《碧桃》雜志,一起討論詩歌、藝術,并經常同日本詩人、畫家相聚。
以后,黃瀛幾次到早稻田大學找宮川,都沒找著。一位朋友捎信給黃瀛,說宮川是日本共產黨,經常帶著手槍,出入于工人區(qū),神出鬼沒地從事地下活動。這個消息并沒有動搖黃瀛對宮川的友誼。他了解和信任宮川,也不干涉他在政治上的選擇,只是在心中更關切宮川的行蹤和安全。宮川被捕后,黃瀛買了生活用品和營養(yǎng)品,在宮川的妹妹雪子陪同下往巢鴨監(jiān)獄探監(jiān)。
于是,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兩顆心緊緊貼在一起。鐵窗沒有隔斷真誠的友誼,牢墻沒有鎖住奮飛的雄心……
70年代末,在重慶人民大禮堂前,這兩雙手又緊握在一起。前來中國探訪的宮川告訴黃瀛:文革后,日本朋友就失去了同他的聯(lián)系,但是,日本朋友都很想念他。宮川多次到北京,向周總理打聽他的消息;經過國務院同志的工作,終于打聽到他在四川外語學院工作,宮川這才專門到重慶來會他。
物換星移,世事滄桑,他們的友誼卻更深沉、更凝重了!作為日本知名學者和日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負責人的宮川寅雄,向四川省教委推薦黃瀛擔任了四川外語學院教授。
七、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
黃瀛兢兢業(yè)業(yè)地從事教學,不僅滿腔熱誠地給本科生上課,還熱情輔導年輕教師。80年代初,黃瀛還同首批到“川外”任教的日本專家石川一成等一起,辦起了“川外”的,也是中國第一屆日本語碩士研究生班。以后,他們又連續(xù)培養(yǎng)了八屆日語研究生。黃瀛為“川外”日語系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日語本科生、研究生作出了貢獻,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黃瀛是日本文學界20世紀30年代的著名詩人。當“文化大革命”結束他“復出”于日本文學界時,就像“出土文物”一樣,受到日本文學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視。80年代以后,日本學界再版了他30年代在日本出版的日文詩集《景星》、《瑞枝》,并出版了回憶他的經歷及研究他和他的詩歌的幾部理論專集。日本文學界還多次邀請他到日本訪問。日本廣島電視臺又專門到重慶拍攝黃瀛的專題片,在日本電視臺播出。“復出”的黃瀛,詩的激情重新煥發(fā)出來。他又經常寫詩了。20年來,他寫了幾百首詩,陸續(xù)寄到日本發(fā)表;也經常有日本朋友到重慶、到“川外”來拜望他。黃瀛成了中日友好的象征和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梁,溝通著中日文化,也溝通著中日人民的友誼!
黃瀛,以其在日本文學界的資歷和成就,擔任了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顧問和中國和歌、俳句研究會顧問。他同他的女兒住在一起,愉快地生活著。他還被評為重慶市的健康老人。
遺憾的是,就在我們準備為他操辦百歲大慶的時候,他卻因病,悄悄地走了。
但是,黃瀛永垂不朽!“川外”的師生將永遠懷念他。詩碑就是明證。
作者:四川外語學院(重慶)中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