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有一支長征時間最長的部隊,它就是舉世聞名的肖克、王震將軍率領的紅六軍團,也即后來的三五九旅。它在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中長征出發(fā)時間最早,比中央紅軍大部隊整體轉移提前了兩個月,而勝利完成長征全過程又比中央紅軍整整晚了一年時間。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長征的先遣隊
由于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屢戰(zhàn)不利,中央決定實行戰(zhàn)略轉移,被迫長征。
中央紅軍主力部隊和中央機關是1934年10月10日從瑞金等地到于都集結后長征的。而紅六軍團是8月7日提前長征的,提早了兩個月。
在此前的7月23日,黨中央中革軍委訓令紅六軍團退出湘贛蘇區(qū)作為先遣隊,向湖南中部挺進,為中央紅軍爾后長征探索道路、創(chuàng)造條件,并要求在8月10日前作好一切準備。訓令將西進行動路線任務等也作了詳細安排。
8月初,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決定全軍于8月上旬提前突圍。經(jīng)軍委批準后,8月7日下午3時,由任弼時、肖克、王震率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紅六軍團第十七、十八師和紅軍第四分校、隨軍工作團、野戰(zhàn)醫(yī)院及修械、彈藥、被服廠各一部共九千七百余人,在獨立四團的引導下,由江西遂川縣的橫石、新江口地域出發(fā)西征,拉開了紅軍長征的序幕。
部隊在突圍數(shù)道堡壘封鎖線后,于12日在湖南桂東縣寨前圩召開連以上干部誓師大會,任弼時正式宣布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和軍團領導機關成立。中央代表任弼時任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肖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轄第十七師、十八師。十七師轄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團;十八師轄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團。紅六軍團仍屬于紅一方面軍建制(紅六軍團1933年6月組建列入紅一方面軍建制,1934年8月西征時實際上是宣布的新的領導機關和編制)。
接著他們兼程西進,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周旋戰(zhàn)斗,從四倍于己的敵人的圍追堵截中擺脫出來。五十團團長劉式楷在戰(zhàn)斗中犧牲,接著五十一團團長張鴻基也在突圍中犧牲。同時也消滅了大量敵人,并且擊落桂軍空軍偵察機一架,飛行員韋淳杰、沈瀛被擊斃。期間多次接到朱德和軍委轉移指令,明確紅六軍團轉移湘西北與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會合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jù)地。當進入湖南城步縣時,湘軍和桂軍二十四個團合圍紅六軍團,但紅六軍團還是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之后,紅十八師遭遇湘軍一部,擔任后衛(wèi)的一個排在掩護主力轉移時,戰(zhàn)至彈盡,除戰(zhàn)斗中犧牲的十余人外,其余十八人集體跳下懸崖,全部壯烈犧牲。接著按照軍委命令向貴州轉移,9月26日,在一次戰(zhàn)斗中五十四團團長和三個營長共一百四十余人犧牲。五十四團也被分拆給其他團。
10月3日,軍團接到中革軍委電令:“二軍團部隊已占印江。六軍團應照軍委一日十三時半電令,迅向江口前進。無論如何你們不得再向西移?!彼娜哲娢蛛娏顝娬{不能渡烏江而必須向江口前進。紅六軍團放棄強渡烏江計劃,當?shù)礁氏獣r被居高臨下的敵軍進攻。紅軍傷亡五百多人,紅六軍團部隊也被敵人沖散。參謀長李達所率領的部分部隊轉移時也失去聯(lián)系。10月15日李達率部轉戰(zhàn)九天到達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沿河縣鉛廠壩,與賀龍、關向應領導的紅三軍(紅二軍團)會合。會合當日,賀龍、關向應、李達一起率部南下接應紅六軍團。紅六軍團部隊邊走邊戰(zhàn),連連突圍,24日主力部隊兩千余人在貴州印江縣與賀龍紅二軍團主力紅三軍勝利會師。此后紅六軍團歸中央軍委和湘鄂川黔分會領導,從此在賀龍指揮下,同紅二軍團共同承擔起建立革命根據(jù)地和支援紅一方面軍戰(zhàn)略轉移的重任。
此時,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紅一方面軍大部隊才剛剛開始踏上長征之路。
兩個半月馬不停蹄的轉移、突圍、西進,紅六軍團共進行大小戰(zhàn)斗四十四次,平均不到兩天就要打一次仗。
同紅二軍團一起戰(zhàn)斗
紅六軍團被沖散的部隊分頭行動,繼續(xù)前進。這時賀龍、關向應與李達帶領部隊兼程南下接應紅六軍團部隊。
10月23日郭鵬率領的紅十七師五十團經(jīng)過十天的艱苦轉戰(zhàn),與迎接他們的賀龍部隊會合。被敵人截斷的紅十八師第五十二團八百余人在師長龍云的帶領下兵分四路突圍,全部損失,師長龍云不幸被俘,團長被殺害。10月24日紅六軍團主力兩千余人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在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下在貴州印江縣木黃與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三軍勝利會師。
26日召開了隆重的勝利會師大會,宣讀了中共中央的賀電和紅三軍正式恢復紅二軍團番號的決定。
紅六軍團從突圍長征(西征)到與紅二軍團勝利會師,歷時七十九天,穿越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四省,行程五千余里,沖破國民黨軍十個師、一個補充縱隊又七個旅,十九個獨立團和保安團,共七十七個團及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大小戰(zhàn)斗近五十次,擊落敵機一架,擊潰敵軍十二個團,保留了三千余人的兵力,探索了紅軍部隊在敵占區(qū)長途轉戰(zhàn)的經(jīng)驗,勝利完成了長征先遣隊的任務,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和建立紅二方面軍創(chuàng)造了條件。
此時,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首長一致認為,只有兩軍團結一致,集中行動,才能完成策應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移和開辟新的根據(jù)地的任務。接著,兩個軍團進行了整編,紅六軍團暫編為四十九、五十一、五十三團,共計三千人,軍團長和政委不變,仍然由肖克與王震擔任。紅二軍團轄四師和六師,共計三千九百人。軍團長賀龍、政委任弼時、副政委關向應。
11月,兩軍團攜手發(fā)起了湘西攻勢,其中十萬坪大捷紅軍殲滅敵人兩個旅大部,擊潰敵人一個旅又一個團,斃敵一千余人,俘敵旅參謀長以下兩千余人。而后攻占大庸,進襲沅陵,進占桃源,圍攻常德,兩個月的并肩戰(zhàn)斗,擊潰敵人十五個團,新開辟了近五十萬人口的革命根據(jù)地。在戰(zhàn)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行動,勝利完成了策應中央紅軍突圍的作戰(zhàn)任務。
1935年2月28日,中共中央致電紅二、六軍團、四方面軍及中央軍區(qū),通報了遵義會議精神和“決戰(zhàn)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軍團決心用毛澤東的指導思想去爭取反“圍剿”的勝利。
從1935年1月到11月,在將近一年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反“圍剿”戰(zhàn)斗中,兩軍團進行了十七次大的戰(zhàn)斗。其中3月21日大庸縣后坪戰(zhàn)斗,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參戰(zhàn)部隊殲滅敵李覺縱隊第十九師一千余人,紅軍傷亡七百余人;4月11日進行的桑植縣陳家河進攻戰(zhàn)斗全殲敵一七二旅,斃敵旅長李延齡。在戰(zhàn)斗中,軍團政委王震親臨前沿指揮,身先士卒,率部勇猛沖鋒,負了重傷。軍團長肖克率前衛(wèi)部隊冒著滂沱大雨急行三十公里用了兩個小時將敵五十八師師部、一七四旅旅部及其三四七團和一個山炮營殲滅,生俘師參謀長周植先。此戰(zhàn)紅軍部隊由退卻轉為反攻,由被動轉為主動。6月12日至14日在咸豐縣忠堡圍城打援戰(zhàn)斗中全殲敵四十一師師部與一二一旅三個團,俘敵縱隊司令兼四十一師師長張振漢。接著,紅二、六軍團從6月18日至7月27日,被圍困龍山四十天,造成一定的傷亡,紅十七師師長蘇杰、五十團團長黃林和團政委方振生犧牲。8月3日、8月8日紅二、紅六軍團連打兩個大勝仗,全部殲滅敵八十五師、全部擊潰敵六十二師及新編三十四師十個團,斃敵師長謝彬。從而,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繼續(xù)踏上長征路
193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率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四川西北部,同退出川陜邊根據(jù)地的紅四方面軍會師。紅一方面軍主力部隊單獨北上后,由于張國燾的原因,紅二、六軍團與中央失去聯(lián)系。9月23日,蔣介石下令陳誠代他指揮對紅二、六軍團實行軍事、政治、經(jīng)濟三管齊下的“圍剿”,總兵力達二十二個師又五十五個旅共計一百四十個團約三十萬人,妄圖把長江以南惟一的這支紅軍部隊消滅。
紅二、六軍團根據(jù)毛澤東“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zhàn)方針,鑒于形勢嚴峻,決定撤出根據(jù)地。出發(fā)時,賀龍作了動員,號召:“我們要從內線到外線,打到敵人后方去。”為此,紅六軍團主力第十七、十六師和教導團共6050人從桑植瑞塔鋪出發(fā),同紅二軍團一起開始繼續(xù)長征。紅六軍團擔任前衛(wèi),任務是迅速突破澧水、沅江封鎖線,為全軍打開前進道路。在突破澧水時紅四十九團團長犧牲。突破沅江時全殲守敵。28日,實施戰(zhàn)役展開,一千余新戰(zhàn)士加入紅軍隊伍。12月11日部隊開始向貴州石阡、鎮(zhèn)遠、黃平地區(qū)轉移。他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將敵人遠遠甩在了后面。在向貴州轉移的過程中,為敵人擺下了“迷魂陣”:時爾向南,時爾向北,時爾做襲貴陽的姿態(tài),時而作強度烏江的模樣,終于在1936年2月2日巧渡鴨池河甩掉了敵人的大部隊,在這里又成立了“貴州抗日救國軍”,期間天天行軍作戰(zhàn)。2月27日,部隊離開畢節(jié)進入烏蒙山區(qū),部隊在這里經(jīng)受了缺糧缺水、山高路險、氣候惡劣、敵人圍堵的嚴重考驗,輾轉回旋一個多月進入云南,直趨滇東。后來毛澤東在談到長征時,稱贊這“是個了不起的奇跡”。
1936年3月底,滇軍一個縱隊扼守云南邊境與紅六軍團對峙。這時朱德來電要他們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蔣介石派出四個縱隊追堵。部隊每天行軍百里,于4月28日順利渡過金沙江,使蔣介石計劃破產(chǎn)。而后翻過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哈巴雪山,穿過藏區(qū)。6月17日先頭部隊與紅四方面軍一部會合,6月24日紅六軍團與四方面軍一部在普玉召開了隆重的勝利會師大會,朱德總司令參加。期間劉伯承總參謀長等領導會見了軍團領導肖克、王震等。7月1日紅二、六軍團全部到達甘孜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2日召開了隆重的會師大會,朱德作了重要講話,毛澤東等六十八人和紅一方面軍等十個單位來電祝賀。
1936年7月5日,中央工農(nóng)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布命令,成立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六軍團和四方面軍的三十二軍組成。賀龍為總指揮,任弼時為政委,肖克為副總指揮,關向應為副政委。紅六軍團軍團長為陳伯鈞,政委仍為王震。
走向三軍勝利會師
7月2日,紅二方面軍組成兩個梯隊,隨朱德率領的紅四方面軍左縱隊開始北上。紅六軍團于7月6日下午從甘海子出發(fā)沿干草地行軍,7月10日進至青海班瑪縣唐搖溝,11日全軍團經(jīng)西傾寺、魚頭寺、魚托寺、則榮溝、葉昂溝等地于16日到達任玉、江日堂王柔,期間翻山渡河,全部用野菜充饑。17日模范師在作木溝露營時又用野菜、草根和牛羊皮帶皮雨具等熬湯充饑。直到19日李先念送來一百二十頭牛才救了饑寒交迫中的六軍團將士。7月22日,他們從青海翻過橫排山到達四川的下阿壩。7月30日又開始了水草地的行軍,仍以野菜、釣魚為生,在戰(zhàn)勝水草地難以想象的困難后,于8月8日走出水草地到達包座,此間又犧牲了不少同志。草地行軍歷時三十三天,其中在青海南部是十三天。在最艱苦的日子里,六軍團減員七百五十人,許多同志口里是含著野草長眠于征途中的。
同日,中共中央電示:“二、四方面軍以迅速出至甘南為有利。待你們進至甘南適當?shù)攸c時,即令一方面軍與你們配合南北夾擊,消滅何柱國、毛炳文等部。取得三方面軍的完全會合,開展西北偉大的局面?!保冈拢橙罩泄仓醒胲娢翱傉尾恐码娢鞣揭皯?zhàn)軍(紅一方面軍)和各軍團、各軍領導人部署迎接二、四方面軍。明確指示二、四方面軍八月中旬主力向天水、蘭州大道出擊,配合紅一方面軍消滅甘肅敵人,求得三個方面軍會合。經(jīng)過兩個月的艱苦行軍,9月初到達哈達鋪、禮縣地區(qū),三軍已經(jīng)開始形成會合之勢。蔣介石急調胡宗南及四川敵軍向紅軍進攻,阻止三軍會合。中革軍委立即作出作戰(zhàn)部署,紅一方面軍策應紅二、四方面軍作戰(zhàn),具體指示二方面軍為右路占領成縣、徽縣、兩當、康縣、鳳縣、寶雞,建立蘇區(qū),進而實現(xiàn)三個方面軍會師。9月8日,賀龍下達了《紅二方面軍基本命令》,命令紅六軍團為左縱隊于11日全部由馬塢鎮(zhèn)出發(fā)經(jīng)鹽關鎮(zhèn)北天水鎮(zhèn)高橋于十八日襲取兩當與鳳縣。
13日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又提出靜(寧)會(寧)戰(zhàn)役計劃,以便三個方面軍提前會合。
根據(jù)以上命令與部署,紅六軍團14日向天水平南川開進,在羅家堡、梨子圓全殲守敵。17日兵分兩路向徽縣、兩當奔襲,18日占領這兩個縣城。28日占領鳳縣城。在這些地區(qū)擴紅兩千余人。根據(jù)毛澤東的復電,紅六軍團向通渭地區(qū)轉移。在轉移過程中,10月5日,紅十六師師長張輝在娘娘壩戰(zhàn)斗中犧牲。7日在突破敵人封鎖線時,紅軍損失三百人,紅十六師政委晏福生負傷。16日在向會寧前進中于甘谷遭敵人空襲傷亡五、六十人。18日在會寧老君鋪同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會合。此時,紅六軍團尚有四千余人。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整個長征期間紅六軍團僅團以上干部就犧牲了四十五位之多。
21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劉伯承來到老軍鋪,與紅六軍團領導人一起到平峰鎮(zhèn),同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左權、政委聶榮臻會面。這標志著紅一、二方面軍勝利會師和紅二方面軍長征的基本結束。紅六軍團從1934年8月7日作為紅軍長征先遣隊到1936年10月21日結束長征,歷時兩年另兩個半月,成為長征時間最長的紅軍部隊。
責任編輯梅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