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他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步——租賃一家瀕臨破產的建筑公司。有了公司,他到處找尋業(yè)務。后來,他好不容易接到了一項被轉包多次的建筑工程——南京環(huán)城公路某一標段。他對這項業(yè)務進行了測算:起碼要虧5萬元!
接還是不接?最終他還是接了下來。他把這個虧本的工程當成了創(chuàng)業(yè)的招牌。他傾盡全力,嚴把工程質量和工期進度。一些人善意地勸告他,預算已經虧本5萬元,再這樣嚴標準高要求豈不虧得更多?可他說:“就是大虧本,工程質量也不能松,工期不能拖?!本瓦@樣,這項工期原定140天的工程,他只用了72天,而且經驗收,所有指標個個為優(yōu)。
當然,他為此付出了血本,足足虧了8萬元!這個人舍了血本確保工程的質量,他的建筑公司被政府部門牢牢記住了。
接著,1000萬元的引江公司工程,政府部門直接點名讓他承建。隨后,業(yè)主還將他的公司推薦參與寧連、寧通、滬寧等高等級公路的建設。在此后10多年中,他參與了江蘇幾乎所有的重大項目建設。
從當初虧損8萬元起步,到如今已擁有125億元的資產,他就是來自江蘇淮安的嚴介和。
搶不到賺錢的生意,就從賠錢的買賣做起。如此看來,當年的嚴介和是多么聰慧的一個人,他虧了8萬元,卻豎了一塊金字招牌。
俗話說:“虧本的買賣沒人做!”如今,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聰明人不妨從虧本的買賣做起,而且要高標準地做好。降低門檻好迎客。這是一種戰(zhàn)術,一種公關,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一種理念。
(中生、鳳祥摘自《現(xiàn)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