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戴維·布瑞納中學(xué)畢業(yè)時,父親送他的禮物是一枚硬幣,并囑咐他用這枚硬幣去買一張報紙,要一字不漏地讀一遍,然后翻到廣告欄,自己去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去闖闖。多年后,當(dāng)布瑞納成為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后,回首往事時,他感慨良多地說:“父親的那枚硬幣是‘最好的禮物’”。
這則小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卻讓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教育者的家長、老師們,應(yīng)該給孩子一些什么東西呢?是傾盡所有,把凡能給孩子的都給他們;還是教給他們自強、自立的謀生手段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呢?我認為,后者是根本。
再多的錢,總有一天要花完;再多的東西,總有一天要用盡;再多的知識,總有一天會變得匱乏。但是,掙錢、謀生的手段,獲取知識的能力是永遠無法花完、用盡的。擁有謀生的方法和獲取知識的能力,你就是主動的,你就可以駕馭生活,開創(chuàng)事業(yè),擁有自己的一片藍天;相反,如果你只擁有財富和知識,而不具備能力,那么你將永遠是被動的,等到坐吃山空的那一天,你就會被世界遺忘在塵埃里。由此可見,能力是一把“萬能鑰匙”,是無價之寶,是再多的財富和再多的知識也無法比擬的一筆隱形財產(chǎn)。
古時有一個窮人,有一天,他遇到了神仙,神仙用手一指路邊的石頭,石頭就立刻變成了金子。當(dāng)神仙把金子送給這個窮人時,他卻說:“金子早晚會被用完,你還是教我‘點石成金’的本領(lǐng)吧!”這則寓言人人皆知,它告訴我們的是:方法和能力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誠然,家長可以給孩子很多東西,但要給最重要的,就像布瑞納的父親一樣,他并非貧窮得只剩一枚硬幣;老師可以教給孩子的也很多,世間可“傳”之“道”、可“授”之“業(yè)”、可“解”之“惑”千千萬萬。但是,當(dāng)他們走向社會的時候,他們不應(yīng)當(dāng)只是個知識充斥頭腦、錢財填滿衣袋的人,而更應(yīng)當(dāng)是一個擁有靈活的頭腦、具有創(chuàng)造財富、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艱苦奮斗精神的開拓型人才。從這一點看,家長應(yīng)該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是自立的手段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正如那枚硬幣一樣。老師應(yīng)該給學(xué)生的“最好的禮物”是獲得知識的能力,頑強鉆研和刻苦探求的科學(xué)精神。
因此,說一枚硬幣是最好的禮物,從表面上看多么荒唐,但是當(dāng)你仔細體會了其中的內(nèi)涵之后,你就體會到這是個多么精辟、多么深刻的判斷。
再小的鳥也總有長大的一天,從它飛向藍天的那一刻起,家長就不再是它們的“保護神”。但是,方法和能力卻能跟隨它們一生一世,它們能憑借這些,踏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這才是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