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姿百態(tài)的蘑菇族中,有一種珍品名叫竹蓀。它每年夏秋之間,生長在南方深山竹林之中,形態(tài)特別奇異:它的菌蓋有白色的、綠色的,也有黃色的,菌托呈粉紅色或褐色,菌柄嫩白如玉;菌蓋從上而下掛著一圈細白、透明、形若窗紗的網(wǎng)狀菌裙,宛若一個穿著白紗裙、婀娜多姿的窈窕少女,亭亭玉立地站立在竹林濕地之中。
這種稀見的蘑菇在全世界獨有我國食用,故中國人稱得上是竹蓀的知音。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大詩人屈原就已將它列入“香草”,寫入《楚辭·九歌·湘君》之中,詩云:“蓀橈兮蘭旌?!碧拼队详栯s俎》一書,還詳盡記載了它的形態(tài):“梁簡文延香園,大同十年(公元544年),竹林吐一芝,長八寸,頭蓋似雞頭實(即芡實)……其柄似藉柄……皮質(zhì)皆絕白……雞頭實處似竹節(jié)……自節(jié)處別生一重如結(jié)網(wǎng),四面周可五六寸,圓繞周匝以罩柄上……其似結(jié)網(wǎng),眾目輕巧可愛……”1 400多年前古人所說的這種長著一個小圓頂、罩著一層輕薄細網(wǎng)的純白色蘑菇,就是人稱“竹林仙子”、“蘑菇皇后”、“真菌之花”的竹蓀。
竹蓀現(xiàn)已進入尋常百姓的餐桌,可燴、可扒、可釀、可蒸、可燜、可燒,但最宜做湯。一席菜肴中倘有一味竹蓀,便可稱之為“竹蓀席”。20世紀70年代,基辛格博士受尼克松總統(tǒng)之托訪問北京,周總理設(shè)宴款待,席間便有一道竹蓀芙蓉湯?;粮癫焕槲餮竺朗臣?,品嘗之余,贊不絕口,以至使那些無資格品嘗此湯的美國記者們妒火頓生:“1973年11月,當他(指基辛格)從出訪中東、中國等國旅行二萬五千里歸來時,真好像是被周恩來用三絲魚翅和竹蓀芙蓉湯喂胖了。”
竹蓀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據(jù)測定,含粗蛋白20 %、粗脂肪26 %、碳水化合物38.1 %,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的含量很豐富,高達1.76 %。竹蓀潔白如雪,鮮甜脆嫩,清香爽口,味道極美。不僅可單獨做菜,而且還可與各種葷菜或素菜相搭配。竹蓀不僅是高級筵席上的名貴菜肴,對高血壓、膽固醇過高及腹壁脂肪過厚等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
下面介紹幾種竹蓀的保健食譜:
竹蓀炒肉片:竹蓀100 g,豬瘦肉250 g。將二者洗凈,切片;先油爆肉半分鐘,倒入竹蓀,加適量水和精鹽,炯熟即可。此肴具有潤肺益胃的功效,適用于肺燥干咳、口渴、納差等病癥。
竹蓀爆肚皮:竹蓀100 g,竹蘇50~100 g,豬肚500 g。將豬肚洗凈,先用高壓鍋燒至七~八成熟,起鍋切片;竹蓀切片,用食油爆肚片,片刻加入竹蘇,再加適量精鹽、料酒稍燜,入蔥段、姜片燜熟即可。此肴具有益胃補中的功效,適用于氣虛陰虧之人食之。
竹蓀燒魚塊:竹蓀100 g,草魚1條(約500 g),姜、蔥各適量。將草魚洗凈,去鱗片、腸雜,切塊;竹蓀洗凈切片;先燒魚塊至八成熟,入竹蓀、蔥段、生姜、料酒等,加精鹽稍燜即可。此肴具有補益脾胃的功效,適用于體質(zhì)虛弱,脘腹脹滿、納差、四肢倦怠等病癥。
竹蓀鴨子湯:竹蓀150 g,鴨1只(約750 g)。將鴨子脫毛洗凈,除內(nèi)臟,切塊;竹蓀亦切塊;先用高壓鍋將鴨子燒至八成熟,入竹蓀,放精鹽燉熟即可。此湯具有補氣養(yǎng)陰,潤肺清熱的功效,適用于陰虛肺熱、體弱氣喘之人食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竹蓀性涼,脾胃虛寒之人需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