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小學美術(湘教版)三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掌握手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驟;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在游戲中發(fā)展語言表達和表演能力。
教學重點:手指偶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材料的恰當運用以及手指偶的形象設計。
教學準備:大屏幕、手指偶范例、剪刀、彩紙等。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手指上套著公雞、母雞、小豬等小動物形象的玩偶)清晨,玩偶大本營里傳來大公雞嘹亮的打鳴聲:“天亮了,起床了!”小母雞、小豬一齊回答說:“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在草地上做游戲。”于是,它們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開心了。同學們,你們看,這些玩偶套在什么地方呢?
生:手指上。
師:對,我們把這些玩偶稱為手指偶。今天我們學習玩偶大本營里的活動一——手指偶。
(教師板書:玩偶大本營——手指偶)
(反思: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手指偶表演,把學生帶入“玩偶大本營”,敞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地進入“活動一”的學習。)
二、師生互動,探索體驗
1.拆手指偶。
師:哪位同學愿意到前面來把手指偶(公雞)拆開?(一生拆手指偶)這個手指偶是什么形狀的紙做出來的?
生:長方形。
師:這是一張長方形的紙折疊后,再剪一些小動物的裝飾物構成的。
(反思:學生在拆手指偶的過程中,感受折手指偶的紙的形狀。)
2.嘗試折疊。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9頁,按書上的步驟圖,自己嘗試制作。有什么問題請?zhí)岢鰜怼?/p>
(學生個人或合作嘗試折疊。)
師:有什么問題?
生:第五步折疊時,下邊的角和上邊的邊不對齊,書上是對齊的。
師:這是一個問題。有沒有對齊的?
生:有。
師:你是怎樣對齊的?
生:我是先折后比,把多余的一塊紙剪掉。
生:我是用折方格的方法對齊的,先橫折三個格,再豎折:三個格,然后把豎的三個格剪掉。
師:剛才,同學們在嘗試折疊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些方法,真是了不起。一會兒,你們用這些方法選擇長方形的紙就不會出現(xiàn)問題了
師:同學們找到了適合折手指偶的長方形的紙,又嘗試了手指偶的折疊步驟。那么,誰愿意把折手指偶的步驟到前面演示一下。
(學生示范手指偶的折疊步驟,教師強調最后一步的折洼——向中間折。)
師:你喜歡哪個手指偶,你準備怎樣裝飾?
生:小老虎、小老鼠、小刺猬。
生:先畫好動物形象,再剪,然后粘貼到折好的手指偶上。
……
師:看來,同學們在設計手指偶時方法很多。有的同學是先畫再粘貼;有的同學是直接剪出動物形象,然后粘貼。他們在這些過程中都用了哪些方法?
(學生回答畫、剪、粘貼,教師板書步驟:1.折;2.裝飾:畫、剪、粘貼。)
師:同學們嘗試了折疊步驟,又知道了裝飾的方法,下面就用你們的小巧手把要制作的手指偶表現(xiàn)出來。
(反思:學生在嘗試折疊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折手指偶紙的規(guī)則,在反復體驗的過程中掌握了手指偶的折疊步驟;學生在感受——嘗試——體驗的過程中找到了折手指偶方法,通過自學的方式進入創(chuàng)作手指偶的構思階段。)
三、奇思妙想,巧手表現(xiàn)
(學生制做手指偶,教師巡回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要求:1.做一個或多個手指偶;2.根據(jù)自己的想像進行設計,可以夸張,可以變形;3.注意制作精致、色彩搭配和諧;4.注意衛(wèi)生,把剪掉的紙放在口袋里;5.制作完成后,可以做游戲、講故事。
(反思: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根據(jù)自己的構思,經(jīng)過夸張、變形,展開不同的聯(lián)想,設計了不同的形象,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精神。)
四、表演展示,評價反思
師:同學們都制作完了,現(xiàn)在把你們的手指偶給大家展示一下。
(學生把自己制作的手指偶戴在于指上高舉。)
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更漂亮的有趣的手指偶。
(教師出示五個手指偶。指偶一:顏色搭配得和諧。指偶二:制作得精致。指偶三:造型設計得新穎。指偶四:設計簡潔、有創(chuàng)意。指偶五:材料用得多,如毛線等。)
師:大家制作了這么多有趣漂亮的手指偶,誰愿意到前面講一講關于手指偶的故事?
(學生戴手指偶講故事,教師隨機評價。)
(反思:學生根據(jù)自己制做的手指偶的形象,創(chuàng)編了許多有趣、明理的故事,豐富了視覺及審美能力: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了積極的評價,使他們體驗到手工制作的快樂。)
(作者單位:泰來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