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的重生開始了——
白色的蛹被撕開一條縫隙,最先探出的是巴黎翠鳳蝶的腳。它緊緊抓住毛巾,拼命地拉動身體往外掙脫。秋天的陽光灑下來,似乎在鼓勵這個生命沖破黑暗。大約三個小時后,它爬出“墳墓”,倒掛在毛巾上。
翠鳳蝶終于成功了——這就是“化蝶”。它展開斑斕的翅膀……
伴隨著游客的一陣陣尖叫,大大小小的手都撲了上去。一個小時里,這只蝴蝶輾轉(zhuǎn)于十幾雙手間。藍色的鱗片脫落了,翅膀下露出凹陷的骨架,一只后翅也被撕掉一半。
凄美的《梁?!吩诳罩酗h蕩。而主辦者——三個二十出頭的男生,看著這個過程。此前,已經(jīng)有數(shù)千只蝴蝶死于非命。最幸運的一只蝴蝶,也挨不過兩天,但它們本來有大約三十天的生命。
這場在濟南市五龍?zhí)豆珗@舉辦的“金秋大型蝴蝶生態(tài)科普展”,“十·一”前就已引起公眾的極大興趣。當?shù)氐拿襟w介紹了這份“國慶大餐”,其中最大的噱頭,是“活體蝴蝶”和“親密接觸”。
此次蝶展的策劃人劉學文,曾參與貴陽市“大型活體蝴蝶科普展”。那次展出讓這位貴州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看到了商機;而他的“合伙人”韓勇、徐國增稱,也希望借此賺點學費。
10月1日——開展第一天,大量游客涌進一百多平方米的網(wǎng)棚。蝴蝶并不怕人,甚至會落到人的身上。但到了中午,主辦者傻眼了。數(shù)百家長和孩子的手無一例外伸向蝴蝶,撈魚、蝦的網(wǎng)兜也派上了用場。僅有兩米高的棚子里,蝴蝶沒命地四處亂撞。
第一天,四千多只蝴蝶死去了。蝴蝶身上特殊的預警系統(tǒng),對人類完全失效——善于偽裝的枯葉蝶,雖能躲過天敵的追殺,卻依然被人像蔬果一樣“采摘”下來。其中一只為了飛出人的手心,不惜掙斷被攥住的細腿。而在羽化室,剛剛從蛹中爬出的蝴蝶,潮濕的翅膀皺巴巴的,就死在人們的腳下。
那扇蝶形的大門邊,貼著一張白紙黑字的“游客須知”——尤其是不許任意揪抓蝴蝶的翅膀。
次日上午,棚里還有兩千多只蝴蝶,10塊錢的門票被五折出售。當晚,劉學文再次鉆進網(wǎng)里細數(shù),僅剩三百多只。第三天,展覽被迫關(guān)門。死亡的蝴蝶本打算制作標本,但這個計劃也落空了——尸體幾乎沒有完整的。
“難道因為蝴蝶是弱小的生靈,人們就可以漠視它的命運?”此事被當?shù)孛襟w描述為“蝴蝶斬”后,有評論者反思。
“去年的貴陽蝴蝶展上,并沒有出現(xiàn)爭捕的現(xiàn)象?!眲W文說,“這可能和棚子高低有關(guān),本來至少要拉到2.5米,無奈場地是在一片低矮的樹下,面積又小。幾天下來,棚頂已經(jīng)被拽到1.8米。這是蝴蝶的死亡線,游客隨意伸手可及,就像探囊取物?!?/p>
主辦方還曾想到用網(wǎng)隔離出觀賞走廊,但還是放棄了——這樣人們就難以跟這些生靈有“親密接觸”。還有一個后果是,門票收入也會大打折扣。
10月3日,約兩千五百只蝴蝶從昆明被緊急調(diào)往濟南;5日晚,又運來一千五百只成蝶;6日晚,最后一批約八百只抵達目的地。
這些生命來自昆明某昆蟲公司的溫室大棚,全部為人工繁殖。
10月4日,蝶展重開后,“羽化室”不再開放。一群孩子自愿充當了“志愿者”,負責照顧蝴蝶。這似乎是一個很有諷刺意味的結(jié)果——平均年齡十幾歲的人,去教導成年人如何“遵守公德,尊重生命”。另一個非常“中國式”的告示也被貼了出來:損壞蝴蝶翅膀者罰款20元;帶走者罰款50元。
舉辦者統(tǒng)計,10月1日至8日,展覽共投入一萬三千多只蝴蝶,其中三千只為自然死亡。剩下的一萬只蝴蝶中,大部分“失蹤”了?!暗ズ娜死碇睔鈮训卣f,把蝴蝶帶回家養(yǎng)起來,才是對它們的厚愛?!迸e辦者說。
“可能人們會認為,動物被人‘照顧’才是幸福的,不必風餐露宿。”一位環(huán)保主義者說,“我們的前輩一度宣揚‘人定勝天’的思想——人要主宰自然。事實上,人和其他生命是平等的,更需要以互不干擾的方式共處。”
(馬樂真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