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陣子,我的心情壞到了極點,實在沒有地方宣泄,便撥通電臺心靈互動節(jié)目的電話,主持人剛一發(fā)問,我便稀里嘩啦地一通傾訴——
每天,我第一個進辦公室,第一件事是拖地板、抹桌子,給辦公室所有的熱水瓶打滿開水,泡好第一杯茶給科長,見人后的第一句話是“您好”,當然,更是第一個完成工作任務。領(lǐng)導從來沒有為此表揚過我,也沒有批評誰,可還是有人說:大事干不了的人,才干那些小事。
于是,我把此話當作一面旗幟,發(fā)誓干幾件“大事”。
譏諷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在一次上級發(fā)起的調(diào)研征文中,我執(zhí)筆撰寫了一份調(diào)查報告,為了謙虛,我署了單位的名,沒想到局里被上級通報嘉獎,局長表揚了我,可我分明“讀”到的是一片漠然和不屑。有人繪聲繪色地講起了“動物世界”:盡管刺猬把嘴臉裹在肚皮底下,但別人都知道它是刺猬,因為那是刺猬進攻敵人的一種手段。
于是,我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用沉默化解這些無聊。
那天,我在單位一大堆人的陣陣嬉鬧、吹牛、調(diào)笑中,一個人蜷縮在辦公室一角,精心趕制一份報表??蛇€是有人說這家伙城府深不可測,專干別人沒干或想不到的事情。
與其說被人無端描畫,倒不如真露一手,既可堵住那些人的嘴,又可用自己有聲有響的存在去證明自身的價值。于是,一條條引經(jīng)據(jù)典、分析透徹、方法得當、措施有力的工作方案和建議解決了單位件件多年未能突破的難纏事。這下,領(lǐng)導面露喜色,上級調(diào)研總結(jié)組紛至沓來。每次開會領(lǐng)導總讓我第一個發(fā)言,意為“思路導向”。
周圍的人沉默了,可我能感覺出來,這沉默不是贊許和肯定。科長的臉拉長了,當我每天還是把第一杯茶沖到他的面前,他竟端起來倒進痰盂,自己重新沖上。被我惹惱的科長還找到領(lǐng)導另要一間屋辦公。這下可好,驕傲、不尊重領(lǐng)導、不團結(jié)同志、小聰明等“桂冠”統(tǒng)統(tǒng)落在了我的頭上,我真正領(lǐng)教了啥叫“莫須有”。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這段時間事業(yè)上反而格外順:領(lǐng)導委以重任,論文獲獎,市上請我作報告,學會邀我參加研討會,真可謂豐收的季節(jié)。
可是,一走進辦公室,“豐收”的欣喜便被那關(guān)系尷尬的氣氛攪和得迷迷蒙蒙。我不禁問自己,是我錯了嗎?多方請教,沒有人能給我分個孰是孰非。想來想去,《古蘭經(jīng)》上那個“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故事打動了我,看來只好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我目前還無法逃避的環(huán)境。于是,我開始將認真改為敷衍,將執(zhí)著改為不恭,學會了打哈哈,學會了玩牌、打游戲。領(lǐng)導讓我寫個工作報告,我翻出去年的,重新掛了文號,變更了日期交差。
呵,效果真不錯,沒幾天,同事們就和我打成了一片。
但是,惱人的事兒又接踵而來。領(lǐng)導說:你的銳氣哪兒去了,能干啥的不干啥,就是一個啥也干不成的人——廢物一個;有人似乎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似地說——原來貴州的毛驢大有人在;還有人說,誰知道那獲獎的論文是不是抄來的,要不就是用錢買下的;多少次攤開紙想寫些東西,但“白板”一塊的腦海一個字也擠不出來。
說到這里,主持人打斷我的述說:危險,因為你懼怕別人的嫉妒而妥協(xié),被環(huán)境同化了。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十只猴子關(guān)進一只鐵籠子里,籠子上面放著一掛水果,還設計了一個機關(guān),如果有猴子去拿水果,籠子里會自動轉(zhuǎn)動許多皮鞭,十只猴子都會遭到皮鞭的抽打。有一只猴子率先去拿水果,其它九只便挨了打。另九只猴子也都做了嘗試,遭到了同樣的結(jié)果。于是,猴子們形成了一個明晰的共識——若是拿水果,肯定要挨打。因此籠子里所有的猴子都不敢去拿水果了。
心理學家為了進一步驗證,他取出一只猴子,換進去了一只新猴子。新猴子因沒有這個共識,去拿水果,籠子里的猴子們再次遭到了厄運。這下,另外九只猴子群起而攻之,將新猴子打得鼻青臉腫。心理學家又放出一只原先的猴子,換進去了另一只新猴子。第二只新猴子又如法炮制,同樣遭到其它九只猴子的毒打。心理學家依次放出一只換進一只,也就依舊重演一次“拿水果——遭鞭打——群起而攻拿水果的猴子”之鬧劇,直到猴子全都“上演”完了,十只新猴子又形成了不敢去拿水果的共識。
主持人的故事講完了,他說:不要費盡心機為討好他人的歡心而動搖自己本沒有錯的為人處事理念,更不要刻意為了贏得別人廉價的掌聲而迷失了自己。不需要我再作剖析解釋,但愿你能找到心靈的曙光。
主持人的話使我頗有感觸。不錯,當我們進入一個單位,紛繁復雜的人事關(guān)系是我們的必修課。許多時候,我們?yōu)榱斯ぷ?,為了責任,也為了自身的價值而忽略了其他的感受。盡管我們的初衷不是為了標新立異、顯能,但客觀上卻存在著威脅圈內(nèi)成員某方面利益的因素。不論別人出于什么目的,肯定有人會對我們的認可大打折扣。這種情況下,有三條路擺在我們的面前,一是跳出這個圈子,還有就是被“同化”,再就是“我行我素”。跳出這個圈子,要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況且,跳出去了還會變成“被打”的猴子;“同化”將使你的能力成為負增長;只有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個性,以脫俗的心情忽略猴子們對敢為之猴的“教訓”,即不論是籠子里鞭子的自動抽打,還是猴子們的群起毒打,依然“我行我素”,最終拿到透香的水果,或許還能分給大家一些共同品嘗。
請不要去苦苦追求沒有嫉妒的日子,沒有嫉妒的日子你必定落伍于時代的步伐。
(杜月娥薦宋德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