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在帳篷云集的珠穆朗瑪峰登山大本營是個公開的秘密,但它已從高聳的喜馬拉雅山上慢慢流傳開來:一名英國登山者因極度缺氧倒在一條登山者常走的登頂之路上,幾十個登山者從他身邊走過,都不愿耽誤自己的登程。
幾個小時后,34歲的戴維·夏普就離開了人世。
這個故事令人震驚,彰顯了自我慶幸的鐵石心腸。1953年首批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登山隊成員埃德蒙·希拉里爵士把登山者置垂死之人于不顧稱作“駭人”之舉。
但是在當今的高山攀登者這個小圈子里,幾乎不會有人對此感到驚訝。
從某種程度講,這反映了登山本來就有危險,到了一定的高度,溫度低到瞬間能凍住皮膚,氧氣稀少得幾乎無法維持生存,一旦出現(xiàn)意外,營救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也有很多登山者表示,夏普的死還反映了其他問題,那就是高山攀登者的道德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幾十年前,高山攀登者的圈子很小,只有經(jīng)驗最豐富的人才會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除非會危及營救者的生命,瀕臨死亡的攀登者是不會被遺棄的。
托馬斯·舍格倫是一名瑞士登山者,多次攀登喜馬拉雅山。他說,登山界的頂尖高手“經(jīng)常互相幫助”,“認不認識都無所謂,只是盡力營救,直到對方確實已經(jīng)死亡”。
可是,如今很多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從事的都是商業(yè)探險,一些人給了向?qū)?shù)萬美元報酬,因此向?qū)Ъ缲摰膲毫Ψ浅4螅麄儽仨毎芽腿藥У椒屙敗?/p>
第一位征服世界上所有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的英國人艾倫·欣克斯說:“不管是公眾還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總是會死的。”
他說:“人們要么不了解這點,要么就是難以接受,他們還以為這是花錢逛主題公園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