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在鄉(xiāng)村跟爺爺、奶奶住了一個月,回來以后,她跟我說:“媽媽,好奇怪喔!奶奶幫我洗澡都不幫我擦干身體……”
“都沒擦就穿衣服嗎?”我也覺得很奇怪。
“有呀!有擦,可是她都用濕濕的毛巾擰干擦,沒有像你那樣用干的大浴巾幫我擦……這樣還是有點濕濕的呀,沒擦干?!?/p>
于是我明白了,跟她解釋:“奶奶的習慣跟媽媽有點不一樣,她覺得用濕毛巾擦就可以了。你一直都跟媽媽在一起,所以你的習慣跟我一樣,這沒什么好奇怪的呀!只是習慣不一樣而已?!?/p>
“只用濕毛巾擦完就穿衣服,不舒服?!迸畠赫f,“奶奶不會覺得不舒服嗎?”
“我想奶奶應該覺得還好吧?你又不是奶奶,你的感覺不一定會是奶奶的感覺呀?!?/p>
我一再地跟女兒說,不要用你自己的習慣去套別人的,你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也認為好。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比什么都重要。
女兒肯定是把我說過的話謹記在心了。有一天,我要她跟我一起吃五谷雜糧飯時,她說:“媽媽,我不喜歡吃這種黑飯?!?/p>
我說:“吃這種飯對身體才好,而且我覺得其實還蠻好吃的呀!”
女兒很氣定神閑地回答:“媽媽,我是小朋友,你認為好的,我不一定會覺得好?!?/p>
我嚼著其實有點難吃的黑飯,一時也無法再強求女兒也跟我一起吃。
幾天之后,我的一位朋友轉述女兒跟她的對話給我聽——
朋友說女兒去她家時,很愛吃她們家的餅干,她開玩笑地跟女兒說:“你把我家的餅干都吃光了,那你要拿你家的餅干來給我吃喔!”
女兒回答說:“阿姨,我家的餅干很難吃,我一點都不愛吃,你應該也不會喜歡吃的?!?/p>
我的朋友很疑惑,問女兒:“為什么你家的餅干都這么難吃哪?”
“因為我媽媽都喜歡買有機的,沒味道!很難吃!”
我因為堅持我認為好的、健康的、有益的吃食習慣,讓女兒喪失了吃美味餅干的權利。想想一個小孩沒了吃零食的樂趣,還真是可憐呢!
后來,我不那么堅持女兒要跟我一起吃黑飯、黑面包了。不過偶爾,女兒也愿意嘗嘗媽媽所說這“對身體很好的黑抹抹的東西”。
我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大都是因為我們自己覺得這樣很好??墒?,這個“好”在每個人那里的定義可能就有點不一樣了。有的人覺得要“健康、有益身心才算好”,有的人就覺得要“好吃、有樂趣才算好”。說到底都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實在很難說什么就一定好、什么就一定不好。給自己多一點嘗試的機會,看看別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要老是以為自己的世界就是整個世界,也許能活得更寬容、更快樂。
女兒跟我一起讀《兩姊妹和她們的客人》,讀得很開心。她覺得這書里看起來過得有點不那么健康的兩姊妹很像她:“在一個小島上住著一對姊妹。她們在島上過著快樂的生活……有一天,表弟來她們家做客……表弟說:‘這樣子要怎么生活??!沒關系,你們等著看吧,我會幫你們的忙的!我會幫你們把這里整理整理!’于是,表弟把水龍頭修好、然后修好走廊上的燈……”
女兒很不以為然地皺皺鼻子,哼一聲:“多事!”
一直看到表弟把動物趕出屋外、要兩姊妹運動、吃五谷雜糧麥片時,女兒已經(jīng)忍不住了:“這個表弟很沒禮貌啊,他是去人家家里做客,怎么好像要把人家的家變成他的家呀!”
是了。這就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去做客時,如果主人的生活方式跟你很不一樣,怎么辦?
我想這是很多小朋友從小就該學的功課。
女兒回話道:“客隨主便唄。我認為好的習慣,別人不一定覺得好!”
“嗯!很棒!媽媽以后也盡量母隨女便!”我興奮地朝女兒豎起大拇指,并且立了“軍令狀”。
(編輯/饒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