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運用基督教文化這個視角來分析韓國電視連續(xù)劇《夏娃的誘惑》,通過基督教中的上帝創(chuàng)世說、原罪說、贖罪說和上帝救世說來分析劇中三個主要人物甄善美一伊甸園中的夏娃、徐迎美一被逐的夏娃、金佑振一上帝,已達到對這部韓國電視劇的一種全新的闡釋。
[關鍵詞] 夏娃的誘惑 基督教文化 自由意志 上帝創(chuàng)世說 原罪說 贖罪說 上帝救世說
韓國的電視劇大多以家庭倫理、愛情故事見長,如耳熟能詳?shù)摹犊戳擞挚础?、《愛情是什么》、《藍色生死戀》……《夏娃的誘惑》可以說是韓國電視劇中為數(shù)不多的深刻反映人性的一部作品,而且這部作品反映人性的方式不同于西方的災難片和戰(zhàn)爭片把人的自由意志放在一個極端的情境中考察其善或惡的選擇,它更是選擇了普通生活中的人,在一種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境中展示人罪的一面,這與基督教文化息息相通??梢哉f這部電視劇為生活在繁忙與競爭中的現(xiàn)代人反思自己軟弱的內(nèi)心在世俗生活中不斷受到魔鬼(金錢、名譽、地位等)的誘惑從而不能自拔、不能寧靜的狀態(tài)提供了一個窗口,一個在韓國電視劇特有的美好、輕松、干凈的氛圍中接近上帝的窗口。
《夏娃的誘惑》主要塑造了四個人物形象:伊翔澤(張東健飾演)、金佑振(韓載碩飾演)、徐迎美(金素妍飾演)和甄善美(蔡琳飾演),徐迎美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里,母親離家出走.父親是酒鬼,一次意外的機會使她認識了善美的父親,善美的父親出于對她的同情把她安排在佑振的家里。但是從小就生活在陰暗中的徐迎美看到善美和善美父親的父女深情和善美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時極度的羨慕令她生氣,迎美一瞬間變成了恨的化身。從此不擇手段地搶去善美的一切就成了迎美的生活目標。先是善美一直喜歡的佑振哥,然后是女主播的位置,還有一直深愛善美的尹翔澤。但是當一直包容和愛護迎美的金佑振為了保護迎美而犧牲自己的生命時,壞事做盡的迎美忽然醒悟羞愧難當,決定自殺的她被人救了之后卻失去了記憶,從此一直生活在天堂般的福利院中照顧那些和她一樣的孤兒。
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大多會感到善美比起迎美來要善良很多,佑振不喜歡純潔美麗的善美卻偏偏喜歡心如毒蝎的迎美讓人不能理解。但是如果從西方基督教文化來理解,善美和迎美的善是不在一個層次上的善,善美就如同伊甸園中的夏娃一樣,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沒有自己的自由意志,由于善美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和父親深深的關愛可以說是她沒有作惡的能力,所以善美的善良是一種沒有經(jīng)過歷練的善、一種低層次的善。而迎美是由于偷吃了智慧果而擁有了自由意志從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園的夏娃。在魔鬼的誘惑之下,迎美不斷地選擇惡,但是由于有像上帝一樣寬容的佑振無條件的愛才使這個被逐出伊甸園的夏娃最終完成了惡的歷程從而走向了至善,這種善是高層次的善,它經(jīng)歷了惡的洗禮從而變得無比純粹和穩(wěn)固。本文就分別通過基督教的幾個觀點:上帝創(chuàng)世說、原罪說贖罪說和上帝救世說來分析《夏娃的誘惑》中的三個主要人物形象:甄善美、徐迎美和金佑振。
一、上帝刨世說:伊甸園中的夏娃(甄善美)
《圣經(jīng)》中的第一部分《創(chuàng)世紀》詳細地介紹了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萬物和人的過程,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萬物之后,又模仿著自己的樣子創(chuàng)造了亞當,并從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夏娃。當上帝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后,《圣經(jīng)》記載道:“當時夫妻二人赤身裸體并不羞恥”,這句話是理解伊甸園中的夏娃的關鍵。甄善美雖然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是她是在非常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下長大的,父親的富有和慈愛使善美受到良好的教育,她沒有迎美那樣復雜的經(jīng)歷,生活在善美的心里總是以它善的一面展現(xiàn)的,就如同生活在伊甸園中的夏娃一樣,她和亞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從來不知道什么是苦難,由于上帝不允許他們吃智慧樹上分別善惡的果子,所以他們是處于一種混沌的狀態(tài)之中,他們沒有見過惡,所以說在沒有惡的對照下他們也沒有善的概念,善美的善良也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善美可以說是一個沒有自我的女孩子,可以用“純潔”這個詞來形容,她的任何善都是出于自己的本心而沒有自我的選擇,她的自我是完全向這個世界敞開的,她象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一樣“自我”是“赤身裸體”的。
如果善美的善(或者不應該稱其為“善”更準確的應該是“混沌”)是一種天生的先天的,那么善美在處理任何事情上都只會以一種善的方式去處理,在這部電視劇中也的確如此,工于心計的迎美無論對她做怎樣的傷害,她也沒有做過任何回應。那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這種善的天性在善美的身上像一種“必然”的無條件反射,善美是受一種“必然律”的約束下的人,因為她只會這樣處理而不會別的方式,所以善美的所謂的“善良”是一種不自由狀態(tài)下的善良,善美的行為可以說是沒有自由意志自我的一種選擇在其中,她是一個被決定的人,所以說這種行為既談不上善也談不上惡,而是一種人的最初的一種混沌狀態(tài),一種嬰兒沒有自我意識前的純真狀態(tài),所以說善美是伊甸園中的夏娃。
二、原罪說和贖罪說:被逐的夏娃(徐迎美)
理解基督教的“原罪”觀念還是應回到《圣經(jīng)》的神話故事中:耶和華創(chuàng)造了亞當之后,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钡莵啴?shù)钠拮酉耐抟蚴艿缴叩恼T惑而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而且也給了亞當吃,之后,“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耶和華知道之后說:“那人已經(jīng)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xiàn)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睆倪@個故事中可以提煉出兩個元素來分析原罪說:一是智慧、二是肉身,基督教中罪的觀念不是法律意義上罪的觀念,這個罪是以最根本的人性為基礎的人類的一種自我反思。在基督教文化中,人的罪來自于人的驕傲,按照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人,人無條件地追隨上帝,服從上帝。但是人和神的這種密切的聯(lián)系卻因人違反上帝的命令而破裂了。而導致這種破裂的關鍵是人的智慧以及無法承受這智慧的肉身。上帝是全能的,能分善惡的深,神的身份意味著上帝面對選擇總能擇善棄惡,而人是肉身的、局限的,如果人吃了分善惡的果子,擁有了和神一樣的智慧,他就只會從自己的局限的利益出發(fā)來利用這種智慧,所以肉身是很難拒絕惡的誘惑的,全能的上帝禁止人吃智慧樹上的果子,是為了保持人的混沌的狀態(tài),這種混沌是一種善惡不分的純真狀態(tài),人根本就不知道作惡,當然也就可以從伊甸園中永遠幸福無憂慮地生活。但是反過來說,這種人又不能稱之為人,因為它像孩子一樣沒有自我意識,沒有自由意志。對生活沒有選擇,所以由于魔鬼的誘惑,人開始長大的第一步——犯罪,“夏娃的誘惑”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可以說就點明了這個主題:一切故事都以迎美受到誘惑開始,迎美在六歲的時候就被母親遺棄,父親經(jīng)常酗酒打罵她,后來迎美的父親也因為工傷去世。生活總是過早地向迎美呈現(xiàn)出它殘酷的一面,而幼小又有著人普遍存在的軟弱的迎美經(jīng)不起魔鬼的誘惑,使“惡”過早地進駐到她的內(nèi)心。迎美就像佑振的母親宋阿姨所說的:“我一看到你就想起那些生長在黑暗角落里的草,外表很好看,但很毒辣?!庇赖拇_像長在黑暗中的草,所以當她看到善美快樂幸福的生活時,內(nèi)心的不平衡一下子找到了爆發(fā)的對象,奪走善美的一切就成為了迎美的生活目標。她誘惑善美一直喜歡的佑振哥、她往善美的化妝水中放有毒的藥品、她偷偷地把善美的演講稿撕碎、她在想提拔善美的永希的車上做手腳,制造了車禍……她做任何她想做的一切,一切妨礙她往上走的東西她都會不擇手段地搬走。迎美無疑是惡的有罪的,但是這種罪又是帶有普遍性的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會有的罪,基督教的罪不是局限于某一個人某一個民族的概念,而是以普遍的人的共同生存經(jīng)驗為支點對人做出的重新的反思。如電影《七宗罪》用殺戮所進行的道德懲戒來警示人的七大罪狀(饕餮、貪婪、懶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這些罪看起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對人性的理解如果缺少“罪”的維度就會是殘缺的、浮淺的。人如果寧愿相信自己的本心是善良的(如赤子之心)因而不去自省和懺悔的話,就會被黑格爾的話說中“作為形式的良心甚至可以是惡的出發(fā)點。”那樣就很容易變成一個偽善的人,一個永遠都不成熟的人。承認人的罪性意味著認可自己存在的有限性,自己的不成熟,人性的偏差和軟弱,從而達到對于自我生存的深層理解。
所以迎美犯罪成為她自由意志的第一步,而認識到自己的罪并且開始贖罪是成熟的更重要的一步?!摆H罪”是舊約中與罪問題相伴相隨的另一個重要主題。舊約時代的猶太人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達到贖罪的目的:一是通過獻祭二是嚴守律法。但是獻祭也好,遵守律法也好,多半是拘泥外在的形式。它們是否能徹底滌除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沉重的負罪感,這在舊約時代已經(jīng)受到了質疑。所以在新約中,耶穌關于上帝之愛的宣教中,一切獻祭和律法都失去了意義,神的兒子把自己獻在十字架上,為世人做了贖罪的羔羊,這才是真正的“贖罪祭”,也是對于一切律法的成全。“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彷,就是要愛人如已。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迎美雖然不是因為信仰而贖罪,但是她的贖罪同新約的內(nèi)心標準是相通的。黑格爾認為,自我相關的否定性與外界無關,哪怕我做錯了,也是自己懲罰自己。這就是一種內(nèi)心標準,而不是外部標準。迎美為什么最后能走向懺悔,這和她的惡很有關系,如果沒有她心中的惡,她感受不到這惡本身對她的懲罰,雖然她外表上看起來很強勢,工于心計如魚得水,但其實她的內(nèi)心是非常脆弱和孤獨的。所以她所能感受到的內(nèi)心的懲罰要遠遠大于別人。當這種懲罰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佑振為她而死),迎美反而能比普通人更看清了自我心中的原罪,開始了非常虔誠和徹底的懺悔,迎美來到河邊一步步的走向河心希望用清澈的河水洗凈自己污垢……但是本來想自殺的迎美卻被人救起,得救的迎美卻失去了六歲以前所有的記憶,根據(jù)圣經(jīng)一個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罪并真心懺悔的人是可以得到一個嶄新的生命的,迎美就得到了一個嶄新的生命,這個生命因惡而來,又因愛而永生,迎美真正完成了自我的蛻變,在孤兒院中開始了愛的生活。
三、上帝救世說:上帝(金佑振)
人類犯罪了,但是神并沒有因此而舍棄人類,神憐憫人類,所以差遣他的兒子耶穌降世為人,道成肉身,特地到世上來尋找拯救人類。耶穌拯救人的方法就是憑借著對人類無限的愛,無論犯了什么樣的罪,只要憑借著對主的信心,耶穌總是寬容他赦免他。耶穌說:如果有人祈求必給予,有人要打你的左臉,你就把自己的右臉也給他,有人要你的外衣,你就把你的內(nèi)衣給他。耶穌就全憑著一個愛字來拯救世人。
佑振對迎美的拯救也是就完全憑著自己對迎美無條件的愛,佑振在一開始就已經(jīng)非常了解迎美了,迎美內(nèi)心的種種矛盾佑振看的很清楚,所以他會愛迎美而不是善美,因為迎美比善美更需要得到愛,作為拯救人的上帝總是會更憐愛有罪的人。她勸迎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傷痕不要在自我折磨了。但是迎美不聽從佑振的勸告反而更加瘋狂地犯罪:她為了繼續(xù)往上爬,不惜犧牲佑振而勾引電視臺的尹理事;為了達到目的,迎美絕情的告訴佑振,她不可能再跟他在一起了,她只要那些對她有價值的男人,如果以后她遇到比尹享哲更好的男人,她也一樣會丟棄尹理事。并對佑振說:我希望你消失掉,永遠不要再出現(xiàn)在我面前了……面對迎美做的這一切,佑振雖然也很傷心,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迎美,從來沒有減少對她的愛。甚至到最后迎美所有的罪孽即將暴露的時候善良的佑振依然對她說:放棄吧,就讓它(罪)公開吧,我會永遠保護你的。早已被野心吞噬良心的迎美反而惡狠狠的說:來求你,只是不想把鮮血沾在自己的手上而已。既然這樣,現(xiàn)在你對我已經(jīng)完全沒有利用價值了。面對這樣一個不斷傷害自己的人,佑振最終還是為了保護她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佑振終于向耶穌一樣完成了對迎美的救贖。耶穌臨死斷氣的時候,他說:“成了?!币d的“成了”就是替所有的人背上了十字架而死去。從而完成了對人類的救贖。當佑振為迎美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背負起十字架幫迎美贖了罪之后,迎美羞愧萬分,她打算為自己其實一直深愛的佑振報仇,迎美打算殺死裴仁洙(殺害佑振的人)以后自殺,以安慰佑振在天之靈。在行動前,她又放了佑振給他的那盤錄象帶,想要把真相告訴永希。卻看到佑振在洗掉的錄象帶后加入了他們以前在一起生活時的快樂時光。佑振還說希望我們能把結婚以及以后生小孩時的情景也錄到這卷錄象中。錄象中的佑振最后說:其實我早就原諒你了,迎美,所以,你不要在為難自己了。迎美看了,痛哭不已。由于佑振的原諒,她改變了原先的計劃,報警讓警察把仁洙捉了。到佑振墳前懺悔完的迎美去找宋女士請求她的原諒,原本非常憎恨迎美的宋女士自從佑振去世后,才知道,迎美是自己兒子用一生去愛的人,是她的固執(zhí)才令事情演變成這樣的結局。
佑振一直像上帝一樣寬容地充滿愛意地對待這個罪孽深重內(nèi)心痛苦的迎美,在這部電視劇中佑振好像是扮演了一個軟弱的角色,但是能真正做到面對別人的傷害卻一直包容,有人要打他的左臉,卻把自己的右臉也給她,甚至把自己的生命都給她的人需要的不僅僅是上帝般仁慈的心還要有上帝一樣全知全能的智慧。佑振看出了迎美的軟弱,所以用自己的堅強智慧之身為她贖罪,最終由于他的原諒和寬容迎美完成了一個人的最終的成熟——走向至善的新生命。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看到這句話我們不禁要反思:我們同是有罪之人,或者因為充滿傷害的生活環(huán)境,或者是性格中的某種偏執(zhí),很多時候我們不受自己天然的真實的那個自我所統(tǒng)治,而是被生活、命運打擊和異化了的、被魔鬼誘惑了的靈魂所主宰。上帝愛我們,并且已經(jīng)原諒了我們,我們?yōu)槭裁催€要難為自己、自作自受。學會寬容,寬容自己也寬容別人,讓惡不要更惡。這應該是《夏娃的誘惑》這部電視劇想告訴我們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