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下午
我想叫喊
對著這沉悶的六月下午
但膽怯的手堵住了瘋狂的嘴
沒有風(fēng)聲
門和窗已鎖住一個昏暗的寂靜
被分割的空氣和我一起沉默
像參加一次盛大的追悼會
還有那些七歪八倒的書
它們曾在黎明時用霞光喚醒過我
焦渴的目光仍然對著窗外的世界
那只逃避子彈的鳥
已飛往它們以為安寧的地方
但它的歌聲
注定還將引來獵槍的追蹤
我站著模仿山的沉默
我讓言辭的熔漿在喉管里翻騰
日漸西沉
我不知道外面還有什么聲音
也許某架沒有國界的飛機正在歌唱著上升
但這并不預(yù)言開始或結(jié)束
我終于學(xué)會站在封閉的空間里
一動不動
像一個石化的驚嘆號
答《詩歌月刊》問
我知道86年詩歌展的事,是在15年后。
2001年圣誕節(jié)我回上海,在上海詩人舉辦的“圣誕燭光詩歌朗誦會上”認(rèn)識了一些流散在上海的外地詩人。其中有《藍(lán)》雜志編輯李占剛。兩天后他采訪我,給我看一本收入86年詩歌展的詩集,上面登著我的兩首詩。我懷著激動,重讀了自己早已忘記的舊作。也就在那一刻,我想起了孟浪,當(dāng)時他在深圳,86年我們在北京見過幾次面。我給了他一本我的油印詩集(名字已忘)。大概后來是他挑了兩首送給了86年的詩歌展。詩在今天看來顯然不成熟,有一首的結(jié)尾顯得多余。
李占剛對這本詩集的評價很高,認(rèn)為它是一個權(quán)威集子。我發(fā)現(xiàn)他拿出的那本書已破損不堪。我沒有這本詩集,所以無法對86年詩展評頭論足。但記得當(dāng)時我看到那本詩集上自己的兩首詩時,心情真有點像母親見到自己丟失多年的孩子。
1988年秋,我因獲得到瑞典政府的一筆獎學(xué)金,離開了中國。從此脫離了中國詩壇,對中國詩壇的了解只止于一麟半爪??偟挠∠笫窃姼瓒?,好的少。我想主要是中國社會的現(xiàn)狀造成的。浮躁,詩人缺乏歐洲大師的修養(yǎng)和獨立的精神和人格。記得2001年在北大特朗斯特羅姆詩歌研討會上,吳思敬教授舉著《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全集》慷慨地說:”一生作品都在這兒,共一百六十多首詩。而我們的詩人恨不得一年寫一本……”在對詩歌精益求精這一點上,特朗斯特羅姆無疑是值得借鑒的大師。少而精,是一個詩人應(yīng)有的寫作道德。
離開中國不久,我開始用瑞典文寫詩。迄今出版了五本集子。一些詩被收入瑞典的各種集子和教材。2006年4月,我把自己部分詩歌翻譯成中文,取名《金發(fā)下的黑眼睛》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目前我仍在寫作,翻譯。寫作速度有所減慢。更多的時間用來生活——我的兩個孩子,一個六歲,一個一歲,耗費著我大量的時間。但我把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當(dāng)作是一種詩意生活。他們給我?guī)砹宋淖植荒芙o予的快樂。
近作二首
東方的誘惑
月亮端著我的童年上升
但我平靜——月亮底下
無非是切割月光的摩天樓,擠在地鐵里的手腳
摩天樓里
畫磚頭氣球的藝術(shù)家
并不存在
地鐵里
猛然睜開眼睛的瞌睡
并不存在
茅臺——被太陽統(tǒng)一成獨醉的
長城上星星的變奏
并不存在
用五斗米稿費
讓陶淵明變成色情小說的雜志
并不存在
霓虹燈下
把芬芳典當(dāng)給寒夜的花朵
并不存在
母親的墓,故宮
江南的柳條
并不存在
它們已挽著李白的月亮
帶著卡拉OK和把黃金摸成皇帝的群妃
返回了唐朝
但我走得更遠(yuǎn)
我在晉朝——在北歐的鄉(xiāng)村
種著菊花,數(shù)著心跳
傍晚,登埃菲爾鐵塔
一頭變形的長頸鹿
或者:把脖子伸進天空的“人”字
很多人在它面前留影
露出希特勒站在那里的表情
“我是不朽的裝置藝術(shù)
你在這里能看到盧浮宮沒有的東西”
我排隊,和六歲的兒子。塔
沿著目光瘋長。長成鷹的翅膀
翅膀轟鳴。夢和生命上升
抵達第二個層次
世界依次呈現(xiàn):街巷
橋,塔尖……喧囂在腳下爬行
“更上一層樓!更……”
變成墓碑的摩天樓在遠(yuǎn)處低語
翅膀轟鳴。頂層!
一座灰白迷宮。人是移動的污點
被迷宮遮擋的光芒涌來
一條噴血的地平線。它在鋪展著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