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張藝謀領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創(chuàng)作團隊,可謂眾望所歸。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之際,主國者將會奉獻一臺怎樣的開幕式,成為人們的期待。
從因陋就簡到提前兩年準備
奧運會開幕式一般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奧林匹克憲章》規(guī)定的基本儀式,包括運動員入場、國際奧委會主席講話、主辦方國家元首宣布開幕、點燃巨型火炬、運動員和裁判員代表宣誓等固定儀式。另一部分就是壓軸的大型文藝表演。
早期的奧運會開幕式并不細心準備。那時除了基本的禮儀,文藝表演完全屬于“陪襯”。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上,各種“規(guī)定動作”之后,只演奏了希臘的古典弦樂《奧林匹克圣火》而已。這首樂曲后來被國際奧委會確定為奧運會會歌。
直到1924年在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開幕式文藝表演也只是由四個樂隊、兩個合唱團進行集體演奏。
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后,奧運會逐漸走向豪華,開幕式也越來越被重視;文藝表演更是成為其中工作量最大、準備時間最長、花費最多的部分。有人甚至冠之為“奧運會之花”。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耗資700萬美元,其中絕大多數(shù)花銷用于文藝表演;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更是增長三倍,達到2500萬美元。主辦國為了通過開幕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常常從奧運會開幕前兩年便開始準備。
2006年4月,距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800多天,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準備工作也已正式開始啟動。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未來兩年內自己將全身心地投身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準備工作中。
想方設法打出“民族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一精辟的結論,成為歷屆奧運會開幕式大型藝術表演主創(chuàng)者恪守的一大要素。
漢城奧運會開幕式籌備伊始,韓國人便制定了“以自己的文化為中心,廣泛吸收其他外國文化長處”的指導思想。在他們規(guī)定的諸多原則中,除了寫著“富于韓國特色”,還明確有“避開扇子舞和舞龍那樣老一套的表演形式”的條文,文藝表演突出新鮮感、沖擊感和愉悅感。
該屆奧運會開幕式,序幕和最后的文藝表演共72分鐘,以“美好的日子”開頭,將特技跳傘表演和朝鮮傳統(tǒng)舞蹈“降福舞”,“花舞”巧妙地融于一體。兩千多名表演者翩翩起舞,表現(xiàn)了人們對和平與幸福的期盼。
在名為“新苗”的演出中,首先是一名兒童在燈光的追蹤下,滾著鐵環(huán)奔向熊熊燃燒的巨型火炬;接著,1200名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歡呼著奔向場內,歡快地進行著滾鐵環(huán)、跳花繩、踢花毽等傳統(tǒng)游戲,象征著韓國的新一代對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的向往。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被視為最成功的開幕式之一。開幕式開始階段,360名鼓手敲起西班牙人慶賀豐收的阿拉貢鼓,穿透力極強的鼓聲在體育場內回蕩,節(jié)奏分明、激蕩人心。著名女舞蹈家在場中央的平臺上表演最具西班牙特色的弗拉門戈舞。世界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多明戈引吭為之伴唱。酣暢淋漓的表演,讓人們感受到了西班牙人民火一般的激情。
文藝表演的最后一部分,是西班牙著名的疊羅漢。2174名身著紅、綠色上衣和白色長褲的表演者,在場內跑道上搭起了12座6層“人塔”,象征著歐洲共同體12個國家。接著,多明戈、卡雷拉斯等6名世界級歌唱家一展歌喉,聯(lián)唱歐洲著名歌劇中的精彩片斷,使全場數(shù)萬觀眾為之傾倒。
著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
既然是奧運會開幕式,就責無旁貸地擔負著傳播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思想的任務。在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中,主創(chuàng)者煞費苦心,其中不乏此方面的大手筆。
漢城奧運會開幕式籌備階段,曾經(jīng)因奧運會主題歌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過激烈爭執(zhí)。有人認為,既然是韓國主辦奧運會,主題歌就應該出自韓國音樂家之手。但漢城奧運會組委會卻認為,主題歌的精髓是傳播奧林匹克思想,是唱給世界上海一個人聽的,應該由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家來創(chuàng)作。
他們選擇了曾經(jīng)為洛杉磯奧運會主題歌譜曲、并三獲奧斯卡電影音樂獎的意大利作曲家莫羅德爾,與美國著名詞作家湯姆懷特洛克合作,結果大獲成功。一曲《手拉手》使?jié)h城奧運會開幕式大為增色,并將團結、友誼的奧林匹克思想傳遍了全世界。以致于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經(jīng)提議,要將《手拉手》定為奧運會的永久性主題歌。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是澳大利亞人伯奇。他曾經(jīng)主導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后來先后擔任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和2006年都靈冬奧會的助理導演,還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創(chuàng)作團隊中的3名外國顧問之一,被譽為“開幕式大師”。
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上,伯奇既有殘疾人射手開弓放箭,點燃巨型火炬的精妙設計,還有場上運動員共擎一面長105米,寬75米、重800公斤的巨型五環(huán)旗的杰作。映著巨型火炬上的奧運圣火,大旗上的奧林匹克五環(huán)閃閃發(fā)光——此場景成為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的一大亮點。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是現(xiàn)代奧運會的百年華誕,該屆盛會的主題歌即為《世紀召喚》。開幕式文藝表演一開始,在主題歌昂揚的旋律中,5個代表奧運五環(huán)的藍、黃、黑、綠、紅色高大“精靈”騰空而起,500名身著各國服裝的男女青年在場地中央組成了五環(huán)圖案,400名兒童則在五環(huán)下方組成了“100”。在那一刻,《世紀召喚》的主題得到了最好的升華。
只有創(chuàng)新才有生命力
如果說突出民族特色、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是奧運會開幕式文藝表演成功的兩大要素,那么,創(chuàng)新則是前面兩大要素得以張揚、得以成功的另一大要素。
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前,奧運會的文藝表演者大多局限于主辦國,而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中,組織者別出心裁地推出了20個國家2000名音樂家在行進間進行集體演奏,當他們浩浩蕩蕩地邁步走進會場,演奏出雄渾、動聽的樂曲時,本身就是在演繹著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人民團結,奮進的奧林匹克之歌。
悉尼奧運會開幕前,組委會特意從世界各地征集歌曲,參選的有4000多首。開幕式上,2000名各國音樂家演奏的歌曲,除了主辦國澳大利亞的國歌,其他幾首皆為從4000首參選歌曲中選出的佳作。這無疑增加了演奏的世界意義。
不過,若論創(chuàng)新,還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式最為大膽、也最為成功。
希臘三面臨海,又是一個文明古國。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便以“希臘海洋”命名。主創(chuàng)者干脆將“愛琴?!卑徇M了開幕式會場——體育場中央場地內灌了2000多噸水。開幕式文藝表演及其背景便在“海水”與陸地之間神奇地變幻著,古希臘文明的發(fā)展與演進、神話傳說、建筑文明和雕塑等,都得以神奇地“重現(xiàn)”,連運動員入場式也被賦予了浪漫色彩。
當然,雅典奧運會也為這一切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其開、閉幕式的總開銷達到8100萬歐元,創(chuàng)奧運會開、閉幕式費用最高紀錄,受到希臘國內外眾多人士的批評。
看來,如何既標新立異,又做到盡量節(jié)儉,也將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張藝謀創(chuàng)作團隊無法回避的課題。
責編/王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