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享譽京城的一位大收藏家,同時也是一位大商人;上個世紀80年代,他曾以“瘦馬”為筆名闖蕩文壇,后來,又瘋狂地迷上了古玩。如今,他全心傾注的是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fù)博物館。
幾經(jīng)周折,記者終于來到了盛名中的觀復(fù)博物館,古色古香的擺設(shè)很有品位。門口屹立著陳逸飛先生的飛天女神的巨幅作品.頗有一種大氣的美。博物館內(nèi)很靜,和屋外蕭瑟的寒風相互映襯著,更顯其韻致。
見到博物館的主人馬未都時,他正忙得不亦樂手。作為觀復(fù)博物館的館長,他有雙重角色,既要有藝術(shù)家的從容,又要有商人的精明。而這些,對于“知天命”的他,已經(jīng)變成一種習慣。
“人生的意義就是活著?!彼膶Α吨袊聲r代》記者表示。
“文學是廣東小炒,收藏是燉菜”
看過馬未都簡歷的人,一定知道他曾發(fā)表過小說和報告文學,足足有上百篇,其中《今夜月兒圓》在當時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之后,他還參與創(chuàng)作了頗有影響的《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電視劇。
盡管擁有輝煌的文學生涯,卻因為“那時的一些想法”,他轉(zhuǎn)而一頭扎進了收藏業(yè)。
“就好像一個人在路上跑,跑到歪道上了,沒想到,越跑越寬。從此就迷上了收藏。”馬未都這樣解釋他的改變。在他眼里,文學是輕淡的,收藏是厚重的?;蛘?,更通俗一點,文學是“廣東小炒”,收藏是“燉菜”。不過,無論愛好是文學還是收藏,他對于中國文化的熱愛.從來沒有動搖過。
現(xiàn)在.人們提起收藏時,覺得是一件特時髦的事,可在馬未都開始收藏時,情況恰恰相反。“身邊很少人收藏,可我就是喜歡。”那時,他經(jīng)常去古玩市場,當時北京的大街小巷甚至菜市場都有他淘古董的身影。問他“最喜歡收藏哪些古玩”時,他半開玩笑的說,“最喜歡收藏別人沒發(fā)現(xiàn)價值的東西。” 在收藏界,流傳有這樣一個“傳奇”的故事。一個澳大利亞人用報紙包著件瓷器,來找馬未都鑒定。還沒等那人打開包,他用手一摸便說:“是件縮腰蓋碗,乾隆時候的?!崩贤忏蹲×?,支吾了半天憋出句:“你,你怎么這么大本事?”
“不是我本事大,不過見的東西多了,這種縮腰蓋碗只乾隆時才有?!瘪R未都說,這都是時間的積淀,“我大半輩子都在干這事?!?br/>
那個開電梯的年輕人
觀復(fù)博物館幾乎傾注了馬未都半生的心血。
“觀復(fù)”出于老子《道德經(jīng)》:“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馬未都解釋說,“觀”就是看,“復(fù)”就是一遍又一遍。自己就是一直用這句話要求自己的,對任何事物經(jīng)過反復(fù)觀察,看透其本質(zhì)根源,方能找準目標。這也是收藏的“精華”所在。
館內(nèi)不斷地舉辦各種展覽,曾有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中國古代文房用具展、明清箱匣展、海上懷舊展、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盤展、中國古建筑門窗及陳設(shè)展等展覽。還吸引了海內(nèi)外諸多知名人士,包括王光英、鐵木爾·達瓦買提、汪道涵,李嘉誠等名流。
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的還有舊M、時代華納、摩根財團、美林財團、通用、諾基亞等跨國公司的負責人,還有各國大使也成了觀復(fù)博物館的座上嘉賓。如今,觀復(fù)博物館已經(jīng)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海內(nèi)外研究機構(gòu)有了良好的交流切磋。
但馬未都卻不無謙虛的認為,觀復(fù)的發(fā)展離自己的預(yù)期還有一段距離。“這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希望能傳承下去。因為文化給人帶來的樂趣是無窮的。”博物館是城市的名片。談到這里,他講起自己在國外的一次經(jīng)歷。
有一次,馬未都去法國參加一個中國唐代的展覽。當時,在他們住的賓館里,為客人開電梯拉行李的是一位普通的年輕人。令馬未都驚嘆的是,第二天,在那個唐代展覽會上,居然看到了那個年輕人,“他走的更慢,看的很認真?!?br/> 由此,馬未都想到了中國的年輕人?!拔业耐鈬袑χ袊詹貥I(yè)的評價是,他們并沒有想象中對自己的文化那么感興趣?!毕矚g文化的他,希望能保持文化的尊嚴?!斑@畢竟是中國人自己的文化?!?br/>
“貴族不是拿高爾夫球桿”
時下炒得火熱的“富豪榜”,馬未都也關(guān)注了。不過,他的角度有些“專業(yè)”,“美國的一流富翁沒有不收藏的,中國的一流富翁沒有一個收藏的?!彼f,這就是差別。
“中國的財富文化,和美國相差一百年?!瘪R未都去過美國的許多博物館,都是富翁私人建立的,能做的那么好,令他震驚?!拔幕臇|西是悠久的,美國的富人都想給后人能留下些什么.于是就選擇了和文化有關(guān)的。他們是明智的?!痹谒磥恚嬲馁F族不是拿高爾夫球桿的。
馬未都說,人生兩件事,賺錢和花錢。中國人都變成一件事了.就是賺錢。他舉例說,買收藏品也是一樣,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是一種投資方式;而外國人不同,他們是生前享用,之后出售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中國,收藏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對于熱衷收藏的老板們,馬未都提醒他們一定要找專業(yè)的經(jīng)紀師。“很多在商界叱吒風云的大老板,到這個行業(yè)里敗得一塌糊涂?!蔽鞣降拇笫詹丶覟槠髽I(yè)家服務(wù)的市場比較成熟,他們會問你喜歡什么古玩,應(yīng)該選擇哪些比較合適.總之,經(jīng)紀師可以做很多事情。
馬未都的期望是.未來大家能把逛博物館當作一種家常便飯,而不是說“我小時候曾經(jīng)逛過一次.再沒去過”。去博物館,是一種物質(zhì)和文化的享受,也是對我們自己文化的一種尊重和欣賞。
采訪中,感覺馬未都是個十分“的人”。他不僅能點評章子怡勤奮加聰明的“傳奇人生”,還能時不時想到韓寒,木子美的“文學”,他自己幽默的解釋說,“是個信息源,什么都應(yīng)該了解一點?!?br/> 喜歡和社會“較勁”的馬未都坦言,自己已無力改變太多。“我要年輕點,會天天和社會較勁?!彼实男?/p>
中國新時代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