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部-微軟(中國)“攜手助學”項目第二屆志愿者行動于2006年8月11日在清華大學啟動,志愿者在接受為期兩天的培訓后,分別奔赴包括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河北、山東、安徽、江西、甘肅8個省區(qū)在內的10所農村及偏遠地區(qū)學校,開始了為期一周的支教活動。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中學:讓生命的火花放射光芒
西柏坡中學位于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zhèn),周圍群山環(huán)繞,與西柏坡紀念館僅200米,是10個偏遠地區(qū)支教地點中的一個。學?,F(xiàn)有教師20人、學生320人,分為3個年級,共8個班。由于得到了教育部和微軟的支持,學校目前已經有一個多媒體教室和兩個分別擁有30臺計算機的機房。
為了進一步促進貧困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鞏固和擴大去年支教的成果,今年的教育部-微軟(中國)“攜手助學”志愿者支教活動與去年相比,從理念到實踐均表現(xiàn)出顯著的不同。
支教模式創(chuàng)新亮點
此次奔赴西柏坡中學負責支教活動的小分隊成員,由曲阜師范大學的楊靜、南京師范大學的張國森、廣西師范大學的玉淑美三位在校研究生,來自東部的一線優(yōu)秀教師劉鷹,以及微軟員工志愿者王光啟五名志愿者組成。
從志愿者的人員構成中可以看出,第二屆“攜手助學”志愿者行動最大亮點和特色莫過于支教模式的創(chuàng)新——“3+1+1”模式。
模式中的“3”是3名從全國高校教育技術專業(yè)選拔出來的優(yōu)秀研究生。他們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特色,個人特長或靈感創(chuàng)意設計培訓內容,將為支教點的教師帶去新的“沖擊”。而兩個“1”分別指的是1名微軟員工志愿者和1名來自東部的一線優(yōu)秀教師。來自東部的教師,通常是中小學一線優(yōu)秀學科教師,在學科領域或教學改革中有突出表現(xiàn)。他們將從自己的培訓經歷、體會和學科知識出發(fā),形成獨特的培訓與課堂教學實踐結合的內容,并且以一線教師的視角設計符合教師需求的特色培訓內容。而微軟公司員工志愿者作為本次支教活動的有力補充,將扮演技術支持者的角色,設計出符合當地教師需要的培訓內容,并且把先進的信息技術帶給偏遠地區(qū)的教師。
與去年由單一的研究生組成隊伍相比,今年的志愿者隊伍顯得更為多元化,正是這樣一支志愿者隊伍,更好地體現(xiàn)了“攜手助學”的思想精髓。通過互相學習和交流,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從而解決在支教中遇到的教學瓶頸和技術困難,也有效地幫助了農村和偏遠教師提高教育信息技術的水平和能力。
加強活動前期培訓
今年的志愿者行動,仍然以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依據,然而,卻采取了更多適用于普遍情況且技術含量較高的中心方案。具體培訓內容由志愿者自主設計,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至組委會,由組委會組織專家和試點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對報名者及培訓方案進行篩選,選出高質量的培訓方案并同時確定志愿者。
7月15日,由楊靜、張國森、玉淑美三人組成的志愿者小組,向活動組委會提交了初選方案。到8月1日,復審結果出來,該小組的方案以19分的成績名列第一。為了使方案更富有針對性,并吸收多方面的創(chuàng)意,志愿者小組于8月9日來到北京,在清華大學接受為期兩天的培訓。經過三位專家的培訓,融合多元素和多渠道來源的培訓內容之后,志愿者小組再次修改了方案,并且更深刻地認識了教育技術培訓與信息技術培訓的區(qū)別。
高度重視分層教學
8月14日上午,支教培訓活動正式開始。當志愿者準時趕到培訓活動機房的時候。前來培訓的老師已經在機房等候。在得知志愿者前來進行“攜手助學”志愿者活動之后,在西柏坡鎮(zhèn)教委領導的安排下,參加培訓的已不僅是西柏坡中學的教師,文都中學、通家口希望小學、西柏坡希望小學、八一小學的教師也積極地參與到其中,滿滿一間機房的老師,總共有50多位。
由于學員教育技術能力起點不一,水平參差不齊,在經過問卷和現(xiàn)場訪談后,志愿者將學員按教育技術能力水平的高低分為兩個班,進行分班教學。楊靜和玉淑美負責初級班的教學,手把手地從頭教起;張國森和劉鷹負責高級班的培訓,通過優(yōu)秀案例告訴教師們如何把技術更好地應用到教學中來,而來自微軟的王光啟則主要負責兩個
班級的技術和網絡問題。
在同一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志愿者小組將實際情況與活動理念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教學”。針對兩個班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不僅注重對起點較低的學員加強輔導,而且進一步幫助有一定電腦基礎的教師提高技術能力。
教學過程滿懷激情
培訓期間,每天氣溫都在三十七八度,在西柏坡中學的機房里沒有空調,加上人和機器的熱量,室內溫度超過四十度。但是,不論是志愿者還是接受培訓的教師們都充滿著激情。通過教學,志愿者小組給學校的老師們介紹了很多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博客群以及最新的教學設計的案例,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技術水平。
志愿者小組還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具體的學習任務,培訓教師在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后,將會生成一個電子作品。例如,在講解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時,志愿者并非單純地講解技術操作,而是首先由小組中來自一線的教師演示并講解自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使用的課件,在學員對課件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布置學員在自己所教授的學科中任選一題,制作一個課件。從而使學員脫離了枯燥的技術操練,學員感到學習的知識很快就可以應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學中,改進自己的教學,因此極大地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結
對于此次支教活動,參與培訓的老師們十分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他們紛紛感嘆:“網絡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可惜我們都沒有好好地利用,今天有你們的指導,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同樣,面對滿懷熱情的西柏坡老師們,面對一雙雙對知識渴求的眼睛,志愿者的心靈也被深深地感動和震撼。在志愿者的培訓紀實中有這樣的描述: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種經歷,也是一種財富。我們相信,正因為參加了“攜手助學”的活動而成長!
江西省吉安縣鳳凰中學:溫馨的回憶
說到支教,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的這個時候,作為四川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的一名志愿者,我參加了第一屆“攜手助學”志愿者活動。那一次,不論是支教學校老師的學習勁頭,還是志愿者隊員的敬業(yè)精神,都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這一次給我的收獲和感觸卻是最多的……
圖1照片中的他們,就是我們小組支教的學校——江西省吉安縣鳳凰中學的老師。照片中間的這一位,就是微軟公司的員工志愿者王琦。
與上一屆不同的是,這次我們支教的志愿者隊伍除了由高校研究生組成之外,還包括了東部一線地區(qū)的優(yōu)秀學科教師和高校教育技術的教師代表,以及微軟公司員工志愿者。
照片中,學校里的溫老師等人正圍著王琦,他們平靜、專注,聚精會神甚至饒有興致地聽著王琦講解計算機安全的防范知識。從這張普普通通的照片里,我體會到了一種求知若渴的氣息。
圖2照片中的劉緯緯老師,是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她淳樸、開朗、善良。雖然接觸電腦僅僅一年多,但是掌握的電腦知識卻一點也不少。在我眼里,這些都得益于她那近乎瘋狂的學習精神。
從計算機病毒防范、Office軟件應用到Flash動畫、網頁制作,她每樣都想學,并且干勁十足。每天,她既要學習培訓內容,還給自己增加了很多的額外要求,唯恐時間過得太快,說是要抓緊我們志愿者在這兒的每一分鐘,多多請教。因此,在這一段培訓期間,她是最辛苦的一個。
圖3照片中這位支教的老師,他可是我們這個隊里的一名特殊隊員。他是來自天津市電教館的施威南老師,今年已經61歲。這個年齡本來已經是退休在家享清福的階段,可是他還不辭辛勞,千里迢迢地和我們這些年輕后生一起,趕到了江西吉安來支教。
身為天津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的施老師,曾經主持過多個項目,然而,即便是這樣,你也不
會從他的身上感受到“專家”的絲毫壓力。平易近人、沒有專家的架子,這就是他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
施老師說,他也是抱著和老師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的目的來到鳳凰中學的。但事實上,和他在一起,我們卻是受益匪淺。在出發(fā)前,他就準備了豐富的講座資料,并且結合學校和老師的實際需求,介紹了教育資源的發(fā)展、優(yōu)秀教育軟件的評審標準和學科網站的建設等知識。同時,他還把自己參加中央電教館電教技術專家組編寫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與應用》和《校校通工程應用篇》,以及歷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賽優(yōu)秀軟件集錦的光盤,都贈送給了鳳凰中學。
這么多天來,每次聽著施老師生動的講解,看著他汗?jié)竦囊陆?,我都會有深深的體會——到底什么才叫“敬業(yè)”。
我們每一名隊員其實都很用心。圖4是一張電教室的照片,看起來,似乎更像是一張普普通通上機學習的照片。不過也是在這一天,稍后發(fā)生的故事,卻令我久久不能平靜。
記得嗎?坐在中間的正是微軟公司員工志愿者王琦。他只有三天的支教時間。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三天時間里,一直到他離開鳳凰中學,他每一天都十分的忙碌,幾乎從來沒有停下過手上的工作。除了舉辦網絡安全講座的時間之外,他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機房維護機器或者查殺病毒。
這一天,本來我們準備了特別的禮物——全體志愿者和學校老師一起合唱一首《同一首歌》贈送給他,然而,即使是這樣,他在接受這份禮物的時候卻仍然是在查殺著電腦中的病毒??粗橆a的汗水,誰又能不被他的專業(yè)操守所折服呢?
培訓期間大家始終都充滿著激情。志愿者白天上課,晚上輔導并作總結與第二天的準備,通常每晚都是在深夜12點以后才休息。老師們也是早上8點就趕到學校,很多老師干脆住在學校里,晚上堅持在機房練習。
小結
幾天的培訓讓志愿者和鳳凰中學的老師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語文組的馮老師在博客上寫道:“在兩天的學習過程中,我被你們幾位志愿者的工作熱情深深地感動。沒有任何報酬,沒有任何新聞媒體宣傳,只有求知若渴者的掌聲,看得出,你們就已經很滿足了。如果說我們是一塊干渴的土地,那你們就是一沫甘霖。謝謝你!施威南老師、王琦老師、張俊老師、施菁菁老師、陽紅梅老師!”還有許多老師都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正是這些話語給予了我們無上的榮譽,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前行。
當培訓結束時,我們制作了一個短片送給鳳凰中學全體教師,看著曾經一起走過的一幕幕在眼前重現(xiàn),老師們由衷地鼓起掌來。劉緯緯老師當即帶領大家回贈給我們一首《相逢是首歌》,前兩天我還聽說,到現(xiàn)在,老師們只要一唱起這首歌,還是那么地激動。
要離開學校了,許多老師含著淚水前來送行,學校還按當地送別親人的最高禮遇在門口燃放起鞭炮,祝我們一路順利返回家鄉(xiāng)。這么隆重的送別儀式,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