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平
一
夢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特殊而又普遍的生理現(xiàn)象與精神現(xiàn)象。夢之與人猶靈魂之與人,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既虛無飄渺,又真實可見。若說它是幻覺,醒后皆歷歷在目;若說它真實,醒后卻難以覓蹤。有時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竟遇之。正因為夢神秘至此,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由此產(chǎn)生了夢文化。
古人根據(jù)夢的不同內(nèi)容,將夢分為直夢、象夢、因夢、想夢、精夢、性夢、人夢、感夢、時夢、反夢、籍夢、寄夢、轉(zhuǎn)夢、病夢、鬼夢15種類型,如直夢即夢見什么就發(fā)生什么,象夢則為夢意在夢境內(nèi)容中通過象征手段表現(xiàn)出來,想夢即“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夢,精夢即由精神狀態(tài)導致的夢,時夢即四季因素造成的夢,籍夢即托夢,寄夢即由于人們之間的感應而形成的夢,病夢即人體病變的夢兆,從中醫(yī)角度講,是由于人體陰陽五行失調(diào)而造成的夢,鬼夢即噩夢等。
但這只是我沒去邯鄲前對夢的粗淺認識。今年8月25日至8月28日,我有幸參加了《中國旅游報》和邯鄲市旅游局聯(lián)合舉辦的“名作家名記者名攝影家邯鄲采風”活動,特別是參觀了名聞遐邇的“黃粱夢呂仙祠”后,我才對祖國源遠流長的夢文化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二
黃粱夢呂仙祠位于邯鄲市北10公里處的黃粱夢鎮(zhèn),相傳這里是盧生遇呂仙做黃粱美夢的舊址。它是依據(jù)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建造的,始建于北宋初期,歷朝歷代均有修繕,至今已歷經(jīng)千年風雨。屬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景區(qū)。
黃粱夢呂仙祠是國內(nèi)惟一以夢文化為主題的景區(qū),而黃粱夢則可稱為中國的第一大夢。說的是在唐玄宗開元七年,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盧生,途經(jīng)邯鄲時在一家客棧里巧遇仙人呂洞賓。二人攀談起來,盧生漸漸流露出了渴望榮華富貴,自己生不逢時的慨嘆。說作為大丈夫活在世上應建功樹名,在外為將,則指揮千軍萬馬;在內(nèi)為相,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自己到了壯年,卻還耕于畎忙于農(nóng)……
此時,化作道士的呂洞賓剛蒸上一鍋黃粱米飯,見盧生心灰意懶、昏昏欲睡的樣子,便遞給他一個青瓷枕頭說:“你旅途勞累,休息一下再說吧!”盧生枕著仙枕很快睡著了,朦朧中他看到瓷枕一端的小孔慢慢變成了一扇門,他抬腳邁進,竟到了自己的家。先是娶得嬌妻,繼又考中進士,后連連高升,但也幾遭誣陷,飽受流放、入獄之苦。虧得皇帝圣明為其平反冤獄,后又出將入相封燕國公。生五子均進士及第、官居顯位,全家享盡榮華富貴??扇私K難逃一死,八十歲上他得了一場大病,久治不愈,奄奄一息。想到自己還未享受夠就將撒手人寰,他心有不甘,驚悸至極,猛然醒來。定神一看,自己仍躺在客棧的木榻上,道士的黃粱米飯還沒蒸熟呢。盧生回想夢中的一切驚訝不已,道士卻瞇著眼對他說:人生之道,不就是這樣嗎?盧生茅塞頓開,遂拋棄塵緣跟道士學道而去,并終得正果。
盧生殿內(nèi)的盧生雕像,仍像他當初“一枕黃粱”時的模樣:頭西腳東,側(cè)身而臥,雙目緊閉,面容慈祥,睡得正香。遺憾的是,原像在“文革”期間被損壞,現(xiàn)在看到的盧生睡像是依原像重新雕刻而成的。
黃粱夢呂仙祠的重要建筑除盧生殿、呂仙祠、鐘離殿外,還有國內(nèi)惟一的中國名夢館。它是一組仿明代建筑,2001年7月正式向游人開放。景區(qū)夢文化研究室從搜索到的3000多條夢目中精選出33個名夢,分為名人夢、帝王夢、愛情夢、發(fā)財夢和“玉茗堂四夢”等專題,以精美的壁畫和通俗的文字向大家展示夢故事。
第一幅壁畫,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夢——“黃帝夢游華胥國”。講黃帝在位第三十年時,仍在苦苦尋求天下大治的良方。一次,他夢見自己到了一個叫“華胥國”的國家,這里不但山青水秀、風景如畫,居民更是談笑風生、怡然自得,好一派鶯歌燕舞、萬民同樂的祥和景象。黃帝細問究竟,才知這個國家采取的是“無為而治”,即一切順應自然。這里的人沒有富貴貧賤,沒有尊卑高低,任何人都不需要別人管,也不需要管別人。人人都無所愛憎,無所畏忌,都不知為生而高興,為死而害怕,所以國家興盛、安定,人民健康、長壽。見之聽之,黃帝精神為之一振,不由自言自語道:“朕曾沐浴齋戒三個月,專門思考養(yǎng)身治國之道而不得,未料卻在華胥國得到了,幸會!”正激動萬分之時,一夢醒來,全身心都感到通暢舒泰。他悟出了如何才能使天下大治的道理,并按照華胥國的模式勵精圖治,二十八年后,終于使天下大治。以至黃帝歸天之日,百姓無不痛哭流涕,送葬的隊伍連綿千余里。
無疑,這個夢反映了上古時期人們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當然,作為帝王,黃帝所做的夢也注定要與眾不同,既有憂國憂民之慮,又有傳世流芳之愿。
我也注意到了漢文帝以夢寵?quán)囃?、宋仁宗因夢封趙旭和武則天的夢。鄧通本是個船工,因戴的是黃帽,故人稱黃頭郎。一次漢文帝夢見自己想上天怎么也上不去,正萬分著急之際,一個戴黃帽的人從后面使勁把他推上了天。文帝醒后,自以為上天乃貴為天子的征兆,有人推自己上天,是得輔佐之臣的征兆,于是決心要把夢中推自己上天的人找到。后終于找到了鄧通,并寵愛有加,封官賜山,使原本窮光蛋的鄧通成了天下少有的大富翁。宋仁宗封趙旭和此異曲同工,足見封建帝王的專權(quán)與荒唐。武則天的兩個夢是在她稱帝后做的,當時,她一面迫害唐朝宗室,一面廣樹親信,重用武家侄輩,甚至欲立侄兒武三思為太子。眾臣對此均不敢提出異議。宰相狄仁杰卻利用女皇讓他們占、圓夢的機會,借夢巧妙警告并說服了武則天,順應天下人心意,復唐興李。如此,夢竟成了政治斗爭的可利用手段。
第二組壁畫是名人夢。有孔子夢周公、莊周夢蝶、屈原夢登天、關羽夢豬咬腳、李白夢游天姥山、柳宗元夢溪神、范仲淹夢拒惡鬼嚇、于謙祈夢問功名、趙明誠夢兆娶才女等。因趙明誠的婚姻確實應了夢兆,我們不妨看看趙明誠做的什么夢。趙明誠是宋代金石學家。小時候,一日白天睡覺,夢見在自家的花園里碰見了一位拿書的老人。他問老人拿的什么書,老人說是和他有關系的書。接過書來看時,書中只有“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三句話。未等他弄懂是什么意思,老人已將書要了過去。明誠驚醒后,不斷念叨著這三句話。其父趙挺之得知后高興地說:“這是好夢啊,看來你將得到一個擅文辭的女子為妻?!泵髡\還是不明白,其父解釋說:“這三句話是離合四字謎——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兩個字,合起來不就是說你是詞女之夫嗎?”后來,明誠到了成家年齡,父親開始為他擇婚,首要條件就是女方要有文才,直到崇寧元年明誠21歲時(當時已屬晚婚), 才了解到同僚李格非的女兒才貌雙全并送上聘禮,使趙明誠果然娶了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女詞人李清照為妻。自然,后世也把“芝芙夢”作為夢典相傳。
中國名夢館中占用空間最大的,是明湯顯祖《玉茗堂四夢》中除黃粱夢之外的其他三夢,即《南柯記》、《牡丹亭記》和《紫釵記》。而四夢中最曲折最離奇的當數(shù)《牡丹亭記》,它講述的是:宋代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在后花園小憩,夢見與一位手執(zhí)柳枝的書生柳夢梅私訂終身。夢醒后,相思成疾,知道不久將離開人世,于是對鏡自畫肖像一幅,并臨終囑托母親把畫像埋在后花園一株梅花樹下。后來,杜太守改任至淮揚,其南安后花園改為梅花觀。轉(zhuǎn)眼三年過去,嶺南秀才柳夢梅赴京應試路過南安,因偶感風寒寄居在梅花觀養(yǎng)病,散步時拾得麗娘畫像十分愛慕,日夜焚香禱告。麗娘魂魄深受感動,乞求判官讓她還魂,并托夢柳夢梅開其棺,麗娘復生后與柳結(jié)為夫妻。但官已做到平章府尹的杜父恪守舊禮法,認為麗娘有辱門庭,竟以盜棺罪名拷打柳夢梅。幸而此時柳夢梅已高中狀元,在皇帝的調(diào)解下,最后一道圣旨裁定:父女夫妻相認,一家團圓。此夢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也體現(xiàn)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喜劇結(jié)局。確實,書中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對世俗的勇敢挑戰(zhàn),感動了歷代讀者的心,根據(jù)此書改編的京劇《游園驚夢》至今傳唱不衰,梅蘭芳先生主演的杜麗娘也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三
其實,只要人的大腦有思維能力,他(她)就要做夢。做夢不分長幼、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夢的內(nèi)容不同而已。
夢是什么?在精神分析理論出現(xiàn)之前,科學界否認夢有任何意義。過去的解釋是,“夢是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無規(guī)律的活動。在人們睡眠時,多數(shù)神經(jīng)細胞不活動而處于抑制狀態(tài),而少數(shù)神經(jīng)細胞沒有抑制而進行無規(guī)律活動。這就是夢。所以夢沒有意義,它是大腦的涂鴉?!倍穹治稣搮s提出了新的關于夢的見解,且通過釋夢的成功使這種見解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證實,即夢在荒謬無意義之表面下有另外隱藏的意義。用精神分析理論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的話說就是:人自己的一些欲望、觀念在潛意識中,人自己意識不到,而它們卻對人的行為有著潛在的影響。夢就是潛意識中的主體用形象的象征方式,用原發(fā)過程的語言所做的表達。
我倒對精神分析論者的說法較感興趣,夢有時有一定的意義,最簡單的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和中醫(yī)的體夢分析等。如1988年12月20日我就做過一個夢,那絕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翻版:白天去采訪了一個服刑囚犯的家屬,晚上自己就變成了她——探監(jiān)歸來的路上有來路無歸路,那種憂憤,那種恐懼,那種迷惑不解,那種茫然無助。由此,我寫成了《夢里的歸路》一文,還上了報選進了書。當時河北省文化廳的一位領導撰文評論說:它從反面儆戒世人不犯罪或少犯罪。因為一個罪犯入獄后,由于有大墻的遮擋,尚可茍安偷生,而他的妻子、兒女卻要日日、月月、甚至時時刻刻承受精神上的打擊和創(chuàng)傷。他受到的懲罰是有形的,而他的妻子、兒女受到的懲罰卻是無形的。此夢,我不妨稱它為“職業(yè)夢”吧。
邯鄲行,邯鄲夢,也使我來了一段“癡人說夢”。依我看,中國古代流傳的夢故事很多,但與其說這是古人的夢,倒不如說是古人的寓言。因為這些夢故事中有很多并不一定是夢,而是古人編出來以傳達自己思想的,比如從特定角度來看,夢是形成宗教的重要原動力之一,而一旦宗教形成,則又反過來利用夢來宣傳宗教教義等。
夢,眾說紛紜;夢,千奇百怪。邯鄲歸來羞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