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餐時行李被盜, 餐廳應否擔責
○趙利民
[案例]2005年8月30日,某大學大三學生黃某回校報到,下火車后他帶著行李進入一家餐廳吃飯。他為點餐方便,把行李放在座位上,并委托餐廳服務員劉某看管行李,劉某表示同意看管。待黃某購買食物后回到座位時,卻發(fā)現(xiàn)行李已丟失,黃某行李中有打算用來交學費的6000元現(xiàn)金,還有一些衣服等日用品。黃某當即報案。因案件一直未破,黃某要求餐廳予以賠償,但餐廳認為自己沒有為顧客保管行李的義務,行李被盜應由顧客自己擔責。黃某多次向餐廳索賠未果,遂向法院起訴,要求餐廳賠償其財物損失計人民幣6000余元。
[說法]餐廳是為顧客提供飲食服務的企業(yè),一般來說并沒有為顧客保管財物的義務。但此案的特殊性在于,黃某在點餐前,已委托餐廳服務員劉某看管行李,且劉某也表示同意看管。在此情況下,餐廳就有了為黃某保管好行李的義務。但餐廳方面認為,劉某的同意只是劉某的個人行為,未經餐廳授權,與餐廳無關。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劉某受聘于餐廳,其工作雖不是為顧客看管或代管財物,但其行為發(fā)生在工作時間,且是為了餐廳的利益,其為顧客看管財物的行為與其履行服務之間有內在的聯(lián)系,因此,劉某的行為應視為是餐廳的行為。因為劉某粗心大意,看管不善,導致黃某的行李丟失,餐廳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黃某自己對行李的丟失也負有部分責任。最終,法院判決餐廳賠償黃某的經濟損失4000元。
以相威脅訂立的賠償協(xié)議是否有效
○周玉文
[案例]陳某與胡某是同村農民,兩家都養(yǎng)了狗。2005年3月份的一天,不知是什么原因,兩家的狗撕咬了起來,且都傷得很重,但后來陳某家的狗漸漸好了起來,胡某家的狗卻死了。為此,胡某找到陳某非要他賠償500元錢不可,陳某不同意。陳某認為這種狗不值500元,再說,也不清楚到底是由誰家的狗引起的。2005年5月26日陳某母親過70大壽,陳某的親朋好友來了70多人,擺了8桌酒席慶賀。就在剛開席不一會兒,胡某來到陳某家將陳某叫到一旁,拿出事先寫好的一個協(xié)議(其內容主要是我家的狗咬死他家的狗,經協(xié)商陳某同意賠償500元,自簽字后一個月內付清)對陳某說:“你今天如果不簽字,今天就讓你好看!”陳某知道胡某的為人,為了母親過好生日,陳某違心地在上面簽了自己的名字。請問,陳某簽的這個協(xié)議有效嗎,他該怎么辦?
[說法]陳某所簽的這個協(xié)議屬于是可變更、可撤銷合同,他可以要求變更或者撤銷。如果不要求撤銷或者變更的話,那該協(xié)議就是有效的。對此,我國《合同法》第54條有明確的規(guī)定,即“一方以欺炸、脅迫或者乘人之危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焙骋圆蛔屵^好陳某母親的70大壽相威脅,是屬于一種脅迫的手段,但如果陳某提起訴訟或者仲裁要求撤銷或者變更,需要提供受到脅迫的證據。主要是有人證明在陳某母親70大壽的宴席上,胡某找到他,說了上面那一番話,而后陳某就在胡某事先寫好的協(xié)議上簽了自己的名字。還需要提醒陳某注意的是,要求變更或撤銷這個賠償協(xié)議,要在該協(xié)議簽訂即在陳某簽字的一年內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提出,否則,這個賠償協(xié)議就發(fā)生法律效力了。
學生自殺跟市政府有關嗎
○熊銘貴
[案例]2005年6月,某市公安局接到報案,稱公園假山發(fā)現(xiàn)一具女尸。公安人員趕到現(xiàn)場,另發(fā)現(xiàn)遺書一份,經現(xiàn)場勘驗,公安人員認定死者為自殺。經死者家屬辨認,死者是某中學一女生陳某,經筆跡對照,遺書確為陳某所寫。但遺書內容極簡單,言生活沒有意義等等。此事本以為就此了結,但陳某的父親認為女兒的死極可能是受到老師的侮辱和學校剝奪考試權的侵權行為所導致的。要求市政府組織調查,并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市政府明確拒絕了陳某父親的要求。于是陳某的父親將市政府告上法院,要求法院判決市政府履行組織調查、提出調查處理意見的法定職責。
[說法]我國行政法采用法定職權原則規(guī)范行政機關的權力,即行政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履行職責,否則即構成行政違法。本案中,陳某是非寄宿制學生,其自殺行為既不是發(fā)生在校內上課期間,又不是發(fā)生在學校組織的學生校外活動期間,所以,該起自殺事件不屬于學校在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期間發(fā)生的重大學生人身安全事故,市政府沒有組織事故調查的法定職責。況且,陳某的父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女兒的自殺是老師的侮辱和學校剝奪考試權的侵權行為所導致,只是憑空猜測,市政府亦不能因此展開調查。最終,法院判決駁回陳某父親的訴訟請求。
肇事方已全部賠償,保險公司還應否理賠
○王景龍
[案例]2006年6月14日,市民張某的爺爺遛彎時,被一輛違章行駛的大卡車撞倒,車輪碾過他的雙腿。肇事方積極配合對他爺爺?shù)闹委?,承擔了他爺爺?shù)娜酷t(yī)療費用等12600元。2005年8月1日,張某曾為其爺爺在某保險公司買過一份意外傷害險。前不久張某拿保單去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卻被告之,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其理由是,保險是帶有損失補償?shù)男再|,并非營利的手段。根據損益相抵原則,既然肇事方對張爺爺?shù)尼t(yī)療費等已經全部賠償,說明在這次意外事故中張爺爺?shù)膿p失已經填平,保險公司無須再補。賠償權利人基于發(fā)生損害的同一原因受有利益,決定賠償額應從全部賠償額中扣除?,F(xiàn)在無差額,也談不上再賠。
[說法]保險公司的說法是錯誤的,他們應當理賠。其理由是:(一)就保險的性質來說:張為其爺爺投的是意外傷害保險,他屬于人身保險,而不屬于財產保險。財產保險具有補償?shù)男再|,其目的是為了填補損失。人身保險的標的是人的身體和生命而不是財產,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純屬履行合同義務,而不是填補投保人或受益人以金錢可得估價的損失。被保險人交了保費,保險合同成立,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人(保險公司)就應當按合同的約定履行保險責任。(二)就損益相抵原則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適用來說,損益相抵是基于發(fā)生損害的同一原因而受有利益的扣減。他以損害行為之債的成立、受害人獲得利益、所得利益與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出于同一原因為要件。上述保險給付,損害賠償雖因同一事故而發(fā)生,但他形成的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兩種不同性質的債務。一個是因侵權原因引起的侵權之債,一個是因為合同原因引起的合同之債。二者之間并不是基于同一原因。保險給付與侵權損害賠償沒有相當因果關系。因此,因合同引起的保險金的給付以及受害人的受贈與財產、基于親屬法上的特殊身份所獲得的利益、國家和企業(yè)發(fā)放的撫恤金、退休金、軍人轉業(yè)費等都不在人身損害賠償?shù)南嗟种械?。保險公司拒絕理賠,既無法律依據也無合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