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線上:穆沙拉夫回憶錄》
(巴基斯坦)佩爾韋茲·穆沙拉夫 譯林出版社
2006年11月 定價:28元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政要都選擇退休后撰寫回憶錄,但巴基斯坦總統(tǒng)穆沙拉夫卻選擇卸任前出書。他在書中披露了在反恐問題上與美國的恩怨,選擇美國而不是巴基斯坦首發(fā)此書,令“對外宣傳”的痕跡頗為明顯。
★《蛤蟆的油》
(日)黑澤明 南海出版公司
2006年11月 定價:25元
黑澤明的自傳。書名來源于一種日本常用藥材——蛤蟆油,提取油的方法是給蛤蟆照鏡子,看到自己丑陋的模樣,它便會嚇出一身油。這本自傳感人之處在于真實,將導演脆弱、苦惱的狀態(tài)都一一回放。
★《哲學要義》
葉秀山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6年10月 定價:22.8元
著名哲學家葉秀山在北大哲學系給本科生開設(shè)“哲學導論”課的講課記錄。它以論帶史,以史顯論,將哲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是一本適合入門者閱讀的“大家小書”。
★《弗農(nóng)小上帝》
(英)DBC·皮埃爾 譯林出版社
2006年9月 定價:25元
2003年的英國布克獎授予這本書時,還很有些爭議。它是一本反映青春問題的小說,帶有黑色幽默和荒誕色彩,被比作另一本《麥田里的守望者》。皮埃爾父母都是英國人,出生在澳大利亞,成長于墨西哥,又在美國生活多年,現(xiàn)居愛爾蘭,屬于典型的“無國界作家”。
★《城市意象:英國文學中的城市》
陳曉蘭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年11月 定價:30元
這本書以18、19世紀表現(xiàn)倫敦或以倫敦為背景的文學作品為研究對象,考察了文學領(lǐng)域?qū)Χ际谢同F(xiàn)代化的獨特反應(yīng)、價值判斷以及民族自我評價。陳曉蘭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領(lǐng)域為比較文學、婦女文學。
皇帝的“自律”與“他律”
文/雷頤
張居正嚴明法度、惠農(nóng)利商、近民便俗的改革取得了少有的成功,使衰敗的明王朝一度國庫充盈、“四海升平”,重現(xiàn)生機。然而,張居正剛剛?cè)ナ?、尸骨未寒之際,他的改革卻被完全否定,改革成果全部付諸東流,而且這個生前不可一世的宰相死后被削奪,其家被抄、長子自殺、次子及其弟充軍,張府還被重兵圍困餓死十余人。曾有人評說他“身后一敗涂地”。而如此迅速、全面否定改革、否定張氏的不是別人,正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他的學生萬歷皇帝本人。
萬歷皇帝從張氏改革的支持者到堅決反對者這種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傳統(tǒng)對帝王“德育”的失敗,說明皇帝的“自律”是根本靠不住的。
早在萬歷皇帝的父親隆慶皇帝做皇太子“裕王”時,張居正就是裕王的“講官”;而萬歷皇帝10歲登基起,張居正就給他當老師??梢哉f,張是兩代帝王之師,這種有利條件,使他得以對“小皇帝”從小就按傳統(tǒng)儒學的“圣主”標準培養(yǎng)。
為教育年僅10歲的萬歷皇帝,張居正煞費苦心地編寫了《帝鑒圖說》這本文字淺顯易懂、故事生動有趣的“少兒帝王啟蒙讀物”。書中講了117個皇帝的故事,其中有81個是“圣哲芳規(guī)”,記載歷代圣明君王的嘉言美行;36個是“狂愚覆轍”,講述暴君的種種惡行劣跡。大體而言,此書強調(diào)帝王要像堯帝那樣信任賢臣,尊儒、讀經(jīng)、行仁政,君德可以慟天地、除妖孽、感化罪人,君主要有納諫、容人之量,君主也要遵守法紀,皇帝的奢儉關(guān)系王朝命運,這些都是儒家的“圣主”“明君”標準。
張居正對萬歷皇帝的要求十分嚴格,萬歷父喪未畢就被關(guān)進書齋進行日講;還規(guī)定每月三、六、九視朝,視朝后還要溫書。每天早上皇帝進膳后即開始讀書,先要誦讀《大學》《尚書》各十遍,再由講官開講,然后再看奏章,之后還要午講;近午要聽講《通鑒》,午膳后才能還宮。
張居正死時,萬歷皇帝已經(jīng)20歲,受了整整十年嚴格的儒學道德教育,但這時他的欲望卻如脫韁的野馬狂奔而出,無法控制。明代皇室的私庫與政府的庫藏分開核算,皇室私庫本來就十分充盈,但這時卻不夠貪欲大開的萬歷皇帝的開支;張居正死后第二年,皇室就超支176萬余兩!為了斂財,萬歷皇帝不僅沒收了大太監(jiān)馮保及張居正的家產(chǎn),而且甚至跨越地方政府直接派太監(jiān)特使到各地征稅,把本該收歸戶部的稅金納入皇室,橫征暴斂,殺人奪產(chǎn),致使全國民變不斷。他“每夕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違,輒斃杖下”。人們憤怒地抱怨:“陛下驅(qū)率狼虎,飛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剝膚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災(zāi)地坼,山崩川竭?!倍?,他從萬歷十七年(1589)后竟三十年不上朝,把一切政事拋諸腦后,一直深居內(nèi)宮尋歡作樂,成為歷史上最貪婪、昏暴的皇帝之一。所以清代學者趙翼就認為明朝并不是亡于崇禎,而亡于萬歷。
無數(shù)歷史事實說明,道德對專制帝王并無束縛力,君王的“自律”是靠不住的,只有外在制度的“他律”,才能制止君王的為所欲為。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