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從去年六七月份到現(xiàn)在,‘房奴咨詢心理問題明顯增多,這是以前沒有的現(xiàn)象。我個人接觸到的個案就有六十多件。占到整個心理咨詢人數(shù)的10%左右,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因為購買價格過高的房子而背上高額房貸,從而導致了·心理問題或疾病。”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現(xiàn)代心理科學及其應用專業(yè)”博士、北京博愛心理咨詢中心孫欲曉近日對記者說。(9月14日《競報》)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怪不得自從成為光榮的房奴之后,我老是感到困惑、迷茫、焦慮、壓抑……原來是我們病了?!?8%的房貸人有精神病癥心理診所被“房奴”擠爆》這樣的標題乍看起來驚世駭俗,細細咀嚼不禁悵然若失,誰解其中味,一把辛酸淚。不吃梨不知梨的味道,但是,不買房卻能理解房奴的酸楚。
有位畫家說:“我們經(jīng)歷的苦難比凡·高多得多。”矯情嗎?嘩眾取寵嗎?不!有人描寫我們的父輩一代:“這一代人年幼時,在中國連續(xù)三年自然災害中品嘗過饑餓的滋味,讀書時期,遭遇文化大革命,大部分人只接受了中學教育;“文革”結束后,他們走上了也許并不適合自己的崗位;今天,他們中的部分人又下崗了……”這里說的是市民。農(nóng)民呢?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通過修理地球、侍弄莊稼來撐起一個家,日子之寡淡、生活之困窘比市民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這一代,沒有躍出農(nóng)門的,接過父輩的農(nóng)具,開始了又一輪耕作的命運,或者怯怯地來到城市,充當廉價的產(chǎn)業(yè)工人。像我們這樣的,拼命苦讀,走入校門,爾后在城市里謀得了一份職業(yè)。但是,我們必須像陀螺似的疲于奔命,根本無法沉潛下去;我們不敢奢求起碼的休息,因為“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我們學會了忍辱負重,因為“總裁總是在裁人、老板老是板著臉、經(jīng)理經(jīng)常不理人”,惟有多干少說、夾著尾巴做人才能保住飯碗;藥價畸高,我們不敢看病,“小病拖、大病扛”;不敢亂花錢,因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成本越來越高”……長此以往,日積月累,別說身體有病,心理也有??;別說沒病,憋也憋出了病。
買了房卻不敢竊喜,因為你是按揭,說白了,是向銀行付租金。拖欠一個月的房貸,就有房子被收回去的涼慌,真是惶惶不可終日。這且不說,身為房奴本已戰(zhàn)戰(zhàn)兢兢,房產(chǎn)大佬卻幸災樂禍地拿話刺激你:淪為房奴那是活該!你說你能不急火攻心嗎?房價像坐上火箭似的躥高,買一套房子已是東拼西湊、全家舉債,但是經(jīng)濟學家卻輕描淡寫地說:房價漲得快是正?,F(xiàn)象,說明居民的收入多了,應該擁有兩套房。聽了這話,你說你能不抓狂嗎?當購房者舉棋不定時,有學者放出話來:“保守地說,今后十年,房價要漲三倍;大膽地說,十年房價要漲五倍以上?!辈还苓@是蠱惑還是威嚇抑或是其他,聽了這話你說你會不會牙齒發(fā)癢、身體發(fā)軟?觸景生情、顧影自憐,再加上急火攻心、抓狂發(fā)瘋……你說你沒病,那也非得給折騰出病來不可。
可以作為佐證的是.9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2006年第三季度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城鎮(zhèn)居民的購房熱情繼續(xù)減弱,同時居民對未來物價預期比較悲觀。據(jù)9月14日《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城鎮(zhèn)居民對物價上漲反應強烈,物價上漲給中低收入家庭帶來的壓力尤其明顯,居民對未來物價預期比較悲觀。悲觀,悲觀,還是悲觀!但這是意料之事。物價漲了,壓力大了,對未來茫然了,說不悲觀。誰會相信?“感而發(fā),發(fā)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弊怨乓詠?,由悲入病。試問,面對漲勢洶洶的物價,“啥都漲工資卻不漲”,慮及本月的房貸又該還了,你說怎能不無限悲戚、疾病入身?
難道我們真病了嗎?不!當年。偉大的尼采說:“我們整個歐洲文化長久以來就已經(jīng)因為一種按年代增長的緊張狀態(tài)的折磨而動蕩,猶如大難臨頭,狂躁不安?;袒滩豢山K日;就像急于奔向盡頭的洪流,它不再沉思,它害怕沉思。”這是歐洲那個時代的剪影。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反思的問題。
【原載2006年9月18日《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