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爾臨等
與德國人做鄰居
吳爾臨
在德國,女外交官和男外交官的夫人有一個類似俱樂部的組織,隔一段時間聚會一次。
有一次,一位蒙古外交官夫人對我說,她同鄰居關系很好,但鄰居每周末都在院子里開派對,又唱又跳鬧到凌晨,全家都受噪音困擾。她問我,若不想傷和氣,該怎么辦。
我想了一下說:“中國有句名言,叫‘遠親不如近鄰,既然平時關系不錯,你應該設法與其溝通。”
這位夫人一臉無奈地說:“我曾暗示說,我丈夫常失眠,怕吵,但他們只是客氣地表示關心,每周末依然如故?!?/p>
我說:“有時,西方人不太敏感,你應該客氣地挑明,不要暗示。”
這時,坐在對面的一位來自南亞的女士插嘴道:“我看這同敏感與遲鈍無關。對付這種人,你就應該打開窗子,把你的音響、電視的音量開到最大,回敬對方。”
一位來自南美的女士說:“歡樂屬于大家,周末是歡樂的日子,別破壞情緒,推開門,你們也參加進去,享受生活!”
一位德國女外交官一本正經地說:“你報警就是了?!?/p>
“可是,我不想得罪他們?!?/p>
“這正是報警的好處,避免正面接觸?!?/p>
一位美國人也湊過來:“這是最佳選擇,警察拿著納稅人的錢,就得給納稅人辦事?!?/p>
到底是東方文化相通,聽了大家的議論后,蒙古外交官夫人小聲對我說:“我覺得還是你的建議可行?!?/p>
我提醒她:“這是在德國,不是在蒙古或中國。你不妨試試德國人和美國人的建議?!?/p>
她搖搖頭說:“那太無情了,我做不出來!”
沒想到,半年后,這事竟也攤到我的頭上。
我的鄰居是一對夫婦,男的看上去溫文爾雅,女的總是笑容可掬,平時大家關系不錯。我進出避免大聲喧嘩,電視、收音機開小音量,限制使用割草機等聲響大的機器。倒是他們經常把音響開得很大,為了不影響鄰里關系,我都忍了,從未向他們提出抗議。
那天正好趕上周末,我小心關好門窗,搞了一次家庭演唱會。結果聲音還是透過門窗縫傳了出去,被人家報了警。
深夜,警察在門口按了門鈴,開門慢了點兒,他們就晃動手提警燈。幾個年輕人趕緊出去開大門,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晚安,警察先生!”
警察倒是慈眉善目,不無幽默:“是早安,年輕人!”
“很抱歉……”
“你們的歌唱得很好,可是夜深了,別人要睡覺?!?/p>
“OK,我們就要結束……”
“不是就要,而是立即!”
就這樣,我們慌忙結束了聚會。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為了區(qū)區(qū)小事報警,這鄰居也太過分了??此麄內蘸笕绾蚊鎸ξ覀?
可是第二天見面,我們略顯尷尬,他們卻熱情如故,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男的依然是溫文爾雅,女的依然笑容可掬。
[原載2006年第9期《南葉》]
領導要來了
王幼輝
一
上世紀五十年代上大學時,突然一天中午飯?zhí)貏e豐盛,那時八人一桌,同學們都納悶,今天又不是什么節(jié)日,為什么管理員這樣慷慨大方,正要開始動嘴吃時,忽然有人鼓掌,只見學院黨總支書記進來吃飯了,原來領導來了。
二
1960年我頭上還戴著一頂右派帽,在一個縣的生產大隊搞技術工作。一天早上起來,公社的王書記找我說:“今天你就下地搞調查去吧,十二點以前不用回來?!蔽覇査麨槭裁?,他說:“小王,就理解一點吧,今天上午有領導要在你的房間開個座談會,領導要來了……”
三
1975年的一天晚上,我在縣政府接到省革委會的電話通知:明天上午,省革委會的主要負責人要來你縣曲陽橋公社看水稻生產情況,你們準備一下。我向縣委蘇書記匯報,蘇書記立即打電話給公社書記布置:一、把五類分子調到遠一點的地方勞動;二、把坑坑洼洼的路填平;三、要注意明天領導要來了。
四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任職省愛衛(wèi)會主任時,一次衛(wèi)生大檢查,我騎自行車私訪,看見環(huán)衛(wèi)工人白天還在保潔掃地,就下車問個究竟,工人很嚴肅地告訴我,是的,平時白天一般不掃地,但現(xiàn)在衛(wèi)生大檢查,領導要來了。
五
1998年隨省政府主要領導去壩上視察貧困地區(qū),我們到了一個山區(qū)的自然村,這個村真的窮透了,幾十戶人家,吃水要到二十里外的地方去馱,村里無小學,更談不上醫(yī)療室。我們到訪一家農戶,雖然很困難,但女主人沒講一句困難的話,我們再三問她有什么難處,她總是含著淚,當著大家說:“沒有、沒有。”后來我與她個別談話,我說,今天省、市領導都來了,到底有什么難處,就直說吧。她說,前兩天有人對她說,要是有人來參觀、調查,別瞎說,領導要來了。
六
2006年6月份,我的上小學二年級的孫女在晚上整理書包時,把書包里的書掏出來,一下子書包輕了不少。我奇怪,平時我們覺得小孩子的書包實在太重了,足有七、八斤,小孩子整天背著它上學,累不累啊,我?guī)状闻c小孫女講,不用的書,是不是可以放在家里,小孫女說:“不行,因為要上自習,哪本書都要用?!蔽艺f,那么今天為什么可以呢?她回答說:“老師說了,明天領導要來了?!?/p>
【原載2006年9月24日《山西婦女報》】
福建省廈門呂麗妮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