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 余
他們選擇了中國
1953年6月27月,朝鮮戰(zhàn)爭結(jié)束,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發(fā)布了一項新政策,就是戰(zhàn)俘“自愿回國”。這與《日內(nèi)瓦公約》不同,根據(jù)《日內(nèi)瓦公約》,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交戰(zhàn)各方要把戰(zhàn)俘全部交換,而杜魯門的政策是允許戰(zhàn)俘在“90天的冷卻期”里做出自己的決定,可以選擇回國,也可以選擇留在戰(zhàn)爭所在國,還可以選擇到某一個交戰(zhàn)國。結(jié)果,有21名美軍戰(zhàn)俘拒絕返回美國,他們選擇到中國去。他們的行動在美國引起了激烈的爭論,許多人指責他們是叛國者。
一開始,在4300名美軍戰(zhàn)俘中有23人決定到中國去,另外還有1名英國人、幾名比利時人以及350名南朝鮮人也選;擇到共產(chǎn)主義國家去。當時的美軍戰(zhàn)俘霍金斯回憶說:“他們告訴我說,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到中國;去,我當時就說:‘嗨,那太酷了。”
1953年冬天;威爾斯、威爾遜、霍金斯和其他想要到中國的戰(zhàn)俘被卡車送到了板門店附近的一個軍營,他們一到那里就高唱《國際歌》,而那里的美國士兵則用口號回應他們,這些士兵高喊:“上帝保佑美國?!?/p>
這些想到中國去的戰(zhàn)俘并沒有馬上被送到中國,而是給了他們90天的嚴冷卻期”進行思考、在這期間允許他們改變主意。最后;愛德華·迪肯森和克勞德·巴徹勒改變了主意,決定回美國。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這兩人的命運似乎此其他人更慘一點:他們一回到美國就受到了軍事法庭的審判,迪肯森的罪名是“私通敵人”以及作為戰(zhàn)俘行為不當,他被判刑10年。巴徹勒的罪名是“私通敵人”,被判終身監(jiān)禁,后來刑期減到20年。不過,他們兩人最后都只服刑3年就被釋放。
1954年2月24日凌晨4點,天氣又黑又冷,一列火車帶著這21名美國戰(zhàn)俘駛過鴨綠江進入中國境內(nèi),他們先到了太原,之后,一些人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語言和政治,另一些人則直接進子工廠或者農(nóng)場。
開始的新奇感過后,由于語言不通,他們中有的人開始想家,并通過各種途徑回到美國。
到中國尋找和平
是什么原因?qū)е滤麄冏龀鲞@樣的選擇?有些美國人認為在他們被關押期間,中國軍隊對他們進行了洗腦。但是大部分入選摔到中國去的真正原因;卻是當時美國國內(nèi)濃厚的麥卡錫主義《指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于1951-1954年間發(fā)動韻反共以及迫害民主進步力量的法西斯行徑)和冷戰(zhàn)氣氛。
針對有人說這21名戰(zhàn)俘被中國軍隊洗了腦;威爾斯在他的回憶錄中說:“他們并沒有用電極刺激我們的頭部,也沒有把我們變成一個機器人聽從他們的命令。他們慢慢地,一步一步,一個觀念一個觀念地感化我們,讓我們相信,中國共產(chǎn)黨解開了人類幸福的秘密?!?/p>
他們中大部分人是在貧窮的家庭中長大的。威爾遜是在二個南方小村里長大的,家里有8個孩子,他是老大,當?shù)卮蟛糠值娜艘苑N菜為生,或者到當?shù)氐哪シ蹚S打工。不僅如此,這21人中大部分還生活在因父母離異導致的破裂家庭中。在當時,離婚還不多見,所以這樣的家庭背景無疑影響了他們的性格,進而影響了他們的決定。
一等兵阿列·佩特選擇到中國的理由是“尋找和平”,他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美國,不可能為和平而戰(zhàn),任何想為和平而戰(zhàn)的人都會被告發(fā),最后被殺死?!彼箍铺亍だ舱f得更明白:“我決定為和平而戰(zhàn),而中國是惟一能讓我自由地為和平而戰(zhàn)的地方?!?/p>
莫里斯·威爾斯在自傳中闡釋了他對中國的理解,他說:“在被俘虜前,我認為中國是尋個可怕的暴政國家,可是我在戰(zhàn)俘營中接觸到的一切卻完全不同,一切都很好,他們讓我們住在一起,安排得非常周到,所以我就想,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到中國去。”后來,他如愿以償了。
目前,這21人中已有12人死亡。
(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