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生于上海,中學畢業(yè)后到香港讀書。也許是自身經(jīng)歷的緣故,她的大部分作品,如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色戒》等都選擇以這兩個城市為故事背景,也許她認為這更能表現(xiàn)當時繁華都市的一部分人,甚至是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形態(tài)與社會氛圍。
“薇龍沿著路往山下走,太陽已經(jīng)偏了西,山背后大紅大紫,金綠交錯,熱鬧非凡,倒像雪茄煙盒蓋上的商標畫,滿山的棕櫚,芭蕉都被毒日頭烘焙得干黃松鬈,像雪茄煙絲?!?/p>
———《沉香屑第一爐香》
這是薇龍初次來到姑梁太太的公寓,而后返回學校的一段環(huán)境景物描寫。把夕陽斜照比喻成雪茄煙,這讓人眼前一亮,感嘆作者寫作手法的卓越和作品的精彩有深度。我覺得雪茄煙作為上層人物的象征物,為后文薇龍從純潔少女演變成社會名流,埋下了伏筆,真是巧妙。
其次,對主人公的肖像描寫,張愛玲也是獨樹一幟,讓讀者過目不忘。
“她那一類的嬌小的身軀是最不顯老的一種,永遠是纖瘦的腰……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xiàn)在由瓷變?yōu)橛瘛胪该鞯妮p青的玉?!?/p>
———《傾城之戀》
作為離過婚,繼而又作寡婦的主人公流蘇,七八年獨處在這樣一個世態(tài)炎涼的家族里,白公館就像神仙的洞府,流蘇在這里悠悠忽忽過一天,世上仿佛已經(jīng)過了一千年,因為每天都是一樣的單調和無聊。不知是徐娘半老仍風姿婀娜,還是對邂逅的蠢蠢欲動,只是隱約讓我們感覺到,此時撲在梳妝臺前的流蘇,內心有份趨于平淡的無需求證的愛情和一種被吸到朱紅灑金的輝煌中的欲望。
還有,不知是怎樣的特殊原因,人物的經(jīng)歷顯得很坎坷,命運很悲慘,引起讀者的憐惜之情。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進了她的胸膛?!?/p>
———《霸王別姬》
“煤氣所特有的幽幽的甜味,逐漸加濃;同時,羅杰安白登的這一爐香卻漸漸地淡了下去,沉香屑燒完了,火熄了,灰冷了。”
———《沉香屑第二爐香》
不知是不是女性特有的細膩,讓張愛玲筆下人物的個性是那樣的豐滿,給人一種不失真的感覺。也許是在1942年前后那樣一個白色恐怖時期,社會中的人就是偽裝的犧牲品,都是軀殼,只有寄托到另一個世界,靈魂才能得以釋放和燃燒。
記得意大利的卡爾維諾曾經(jīng)說過:“所謂的‘文學經(jīng)典’,乃是那種你不會說‘我看過’的作品,而是會說‘我又看了’的作品。”我更認為,所謂的經(jīng)典,不但有永不枯竭的能源,而且會激發(fā)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藏。
張愛玲就有這樣的魅力!
【作者系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三(14)班學生,指導教師:鄭素萍】
點評
張愛玲是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作家,其作品內容非常豐富,如何在一篇習作中與張愛玲作全面而又準確的“親密接觸”?這就涉及到文章的選材問題了。本文對此處理得相當巧妙:從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故事背景、作品中主人公的肖像描寫以及作品中人物的悲慘命運這三方面入手以突出張愛玲作品的經(jīng)典性。材料典型,主旨集中———這是小作者對張愛玲作品作專題閱讀的效果。
【特邀點評:陳玉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