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素質教育明確要求不搞名次排序,但人們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名次排列出來。追根溯源,還是高考惹的禍。
在當今社會中,高考是被民眾普遍關注的重要事情,尤其是那些高考在即學生們的家庭,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被沉重的思想包袱壓迫著。而已經(jīng)在讀“高四”或“高五”的學生們,他們身上是不堪重負的壓力,家長更是牽腸掛肚終日寢食不安。
我對就讀于“高四”的學生作過一次調查。由于經(jīng)歷過6月“戰(zhàn)火”的洗禮,他們的想法可能更實際。在這些人的意見中,有幾種思想具有普遍的代表性。首先是對高考公平公正的要求呼聲很高;其次對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做法感到有些片面;其三則認為應該消除地區(qū)間的差別,對分數(shù)的劃分更科學,更明確;其四有很多考生則認為,高考后應該在學生填報志愿時給予必要的指導。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不少學生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這些想法有的可能還很幼稚,但卻是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流露。面對現(xiàn)實,他們感到惘然。很多同學這樣說,一年前我會說高考如同八股取士,而且會列出很多的改革意見,現(xiàn)在卻只有去適應,因為一切不符合實際的空想都是無益的,最終是葬送自己的前程,現(xiàn)實是能夠榜上有名。一部分農村學生說得更實在,作為農村的孩子,考大學是唯一的出人頭地的機會,盡管對高考有千萬個不愿意,也只能適應。當然,對高考制度改革,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改革要從源頭抓起。現(xiàn)在的中學競爭十分激烈,而競爭的焦點則集中在高三學生身上,高考的升學率是一所中學生源多少的關鍵,搶生源是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于是,高三教師成了各個中學爭搶的目標,特別是那些具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所教高考學生上線較多的教師,更是成為一些中學競爭的目標。有許多地區(qū)高三名教師的年薪已是五六萬元。要改革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必須改變學校重點非重點的格局,避免大量優(yōu)秀教師定向流動的傾向。
中國高考要走出目前的窘境,就要改變這種不良競爭的格局。其實,受高考影響的決不僅僅是高三的學生?,F(xiàn)在的中小學都在提倡素質教育,可是有多少學校是在真正地推行素質教育呢?答案非常簡單。如果小學生考不出好的成績,就不可能進入好的中學;如果中學生考不出好的成績,又怎么可能進入競爭非常激烈的高級中學呢?在原來的教育領域流傳這樣一句話: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蓵r下是怎樣的情況呢?盡管素質教育的呼聲非常強烈,但素質教育的背后卻是升學率的評判尺度。在“素質教育”的大氣候影響下的中小學教師苦不堪言。不論是小學教師還是中學教師,身上都有一個沉重的包袱,那就是如何教出好學生。你所教的班級里出了拔尖的學生,你就是一個好老師;否則,盡管你努力了、奮斗了,但學生的成績沒有上去,你還是勞而無功,評職晉級自然無份。
說到底,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并沒有真正的素質教育可言。從小學開始,我們提倡素質教育,講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墒?,我們的素質教育究竟有多少實用價值?在小學課堂里,提倡全面發(fā)展的突出表現(xiàn)是在上級領導檢查和公開課評比,抑或是為其他教師做課時。而在平常的教學中并沒有。原因很簡單,如果刻意進行素質訓練,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成績。哪一個教師敢冒風險讓自己受到社會輿論的指責呢?于是,在對學生進行素質訓練的過程中,實際還是分數(shù)占據(jù)首位。不僅教師如此,就連家長也持這種觀點。盡管素質教育明確要求不搞名次排序,但人們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名次排列出來。追根溯源,還是高考惹的禍。
正如很多大學生所抱怨的那樣,高考應試固然好,但是不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素質。高考不僅僅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為祖國的未來發(fā)展選拔人才。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由幾張紙定性了,無奈!400元錢,幾張卷子,有時就把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了。而在十幾年的學習中學到的任何知識都和實際缺少聯(lián)系,難怪很多大學生畢業(yè)后感到為難,就業(yè)無門。因此,高考作為招生考試的一種方式,考試成績不妨作為升學的一個方面,結合學生的平時成績和個人素質考慮錄取,更能體現(xiàn)高考的公正和公平。此外,對學生投檔給予必要的指導,使學生能夠依據(jù)自身的興趣和水平自主投檔,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進入自己喜歡的院校,讀自己喜歡的專業(yè)。
只有解決了高考的問題,小學中學才有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素質教育,中小學生才有可能從文山題海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