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多丘陵,又比鄰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內蒙古,風沙自然就比其它的地方大一些。老人們常用“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半年”來形容刮風時間的長短,所以久居在這里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少,在風沙的盡心呵護下,皮膚都出落得粗糙而沒有光澤。久而久之,那些皮膚較好的女人便輕而易舉地鶴立雞群了。遼西人總喜歡用豆腐來形容這些鶴立雞群的女人:嫩得跟豆腐似的。女人聽了,心里總會慢慢地漾出甜甜的幸福來。她們知道這是對她們最好的夸獎??梢姡垢谶|西人的眼中有著相當高的地位。當然,上述的豆腐并非干豆腐,指的是遼西的水豆腐,也稱之為大豆腐。
遼西人對豆腐的喜愛程度確實有些驚人。他們的飯桌上一年四季離不開豆腐。炒、燉、燒、熘、拌。配魚、配肉、配青菜和淹菜都行。尤其是農(nóng)村,開了春,天氣轉暖,園子里一壟壟的羊角蔥剛剛冒出個小腦袋,就被刨出來切碎拌豆腐吃。如此經(jīng)過夏、秋兩季,一直吃到冬天的雪里蕻燉豆腐,還是吃不夠。于是就把豆腐放在窗外的蓋簾上凍上,等凍出絲窩窩時,才拿到屋子里化開,擠凈水分,豆腐象海綿一樣有彈性,這時再和酸菜、五花肉、粉絲一起燉,凍豆腐吸足了湯汁,味道香鮮。這道菜也深受城里人喜愛,無論是大酒店還是小吃部,都喜歡把它放在菜譜的前面,廚師操作的時候還要加上一些豬血灌制的血腸,并美其名曰:汆白肉,憑此吸引著大量的食客。就連過年,遼西人也放不下豆腐,面對滿桌子大魚大肉,總覺得少了點什么,仔細往桌子上一掃,發(fā)現(xiàn)沒有酸菜燉凍豆腐。就趕緊到倉房取凍豆腐,切酸菜、白肉,大灶加柴,火苗唿唿跳躍,轉眼外屋地就熱氣騰騰了。直到這道菜上來,全家人才感覺吃得塌實,順當。
遼西人吃豆腐不像四川人那樣,往豆腐里放大把大把的辣椒和麻椒,把嘴里弄得一點感覺都沒有了,那樣就吃不出豆腐的原味兒了。遼西人喜歡的是真正的豆腐的味道,而不是辣椒或麻椒的味道。
我覺得,最好吃的還是正宗的燉大豆腐。
除了豆腐外,不放任何輔料,只以醬油、精鹽、味精和老湯燉制。我與朋友常去的一家飯店叫“又一春”,說是飯店,實則很小,卻有幾樣很地道的吃食。一道是豬肉燉酸菜,一道是本地雞燉山蘑,還有就是燉大豆腐了。東北人吃鹽比較重,菜里喜歡放一些醬油。這樣,燉出的豆腐色澤紅潤,將盛豆腐的大碗捧在手中,豆腐顫顫微微,不覺胃口大開。經(jīng)常去“又一春”和老板就熟了,幾次鉆進廚房欲看個究竟。等回到家里再操作,味道卻差得很遠。想來,還是火候的掌握上出了問題。這樣的功夫終究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學得來的,否則,豈不都成了大廚!
遼西的土薄,欣賞不到沃野千里的景象,卻能看到一塊塊金黃的豆子地,像金葉子一般貼在遼西的大地上。
在我居住的村子里,數(shù)村子東邊的老吳家的豆腐做得最好,賣得快。老吳家是蒙古族,幾輩相傳做豆腐,總結出一整套手工制作豆腐的特殊工藝。老吳家做豆腐有個規(guī)矩,從來不用外村的豆子。用吳家老爺子的話說:豆子也是有靈性的物件。老吳家的豆腐從選豆、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鹵水,一直到壓成塊,一點含糊都沒有。做出的豆腐塊大,口感好,還便宜。前些日子,到一座比較大的城市住了些時日,閑暇時便到市場轉悠,看到攤床上有成摞的豆腐出售,一問價,嚇了一大跳,一塊多錢一塊。好家伙,跟肉差不多。而老吳家的豆腐才賣兩毛錢。要是手頭緊,舀上點豆子,或抓幾個雞蛋,也能換幾塊吃。早晨,天剛蒙亮,老吳賣豆腐的吆喝聲就在村莊上空的炊煙中縈繞了。有了豆腐,早餐就省事多了,花上幾毛錢,揀上幾塊豆腐,拌上大醬或倒上醬油,便是一道極好的美味。上學的孩子,下地干活的大人,都喜歡這么吃。我小時,早晨上學常常不吃飯,而是在上學的路上等老吳的豆腐。一會,準能見到老吳推著車子走過來,我就從書包里掏出一個用紙包著的雞蛋,這樣就能跟他換一塊豆腐吃。豆腐是剛做好的,還有熱乎氣,什么都不放,就往嘴里填,又鮮又嫩又禁餓。我的這種做法曾經(jīng)被好幾個同學所效仿,但他們很快就無法繼續(xù)下去了。因為他們用來換豆腐的雞蛋是從家里偷出來的,只幾天早上就被家里的大人發(fā)現(xiàn)了。而我的雞蛋是我姥姥給我的,當然不會有這樣的事發(fā)生。
老吳家的豆腐做得好,除了制作技術上的原因外,還有水的原因。農(nóng)村做豆腐用的是井水,而城里做豆腐用的是自來水。水的來源大多是水庫或一些河流,這些水在進入城里人家之前是要經(jīng)過過濾消毒的,里面存留著漂白粉。這樣的水做出的豆腐當然沒有井水做的好吃。就像沏茶一樣,井水和自來水沏出的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味道。而老吳家的井水偏偏又是全村最好的。據(jù)說,這口井是遼代傳下來的,歷史久遠。原來井的四周有石頭打做的護欄,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了蹤影,只剩下一個小石槽孤獨地躺在井旁。但井水依然甘甜、清冽,這幾年的幾次大旱,村里的大部分井都干了,可這口井的水位卻絲毫沒受影響。老輩人都說,這口井里八成有泉眼。要不就是通著海呢,不然早就干了!究竟是為什么,誰都無法解釋出它的真正原因。但誰也無法否認這口井的作用。
每天早上,村里人都在老吳的吆喝聲中迎接嶄新的一縷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