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過飯的人大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飯快熟了,柴也快燒完了,于是將就著不再添柴或猛燒一次,往往燒的飯不是沒熟就是沒口味。說到底,就是因為最后一把火沒燒好。這最后一把火造就了兩種迥然不同的境況,成功與失敗再也不是隔墻而居的鄰居了。
為什么呢?從燒火人的角度來講,對飯的渴望會因為時間的延長而增強,越是到了最后一刻,越是無法做到心如止水地等待下去,于是一陣猛火,結(jié)果事與愿違,飯燒糊了。還有一種情況,燒火人本不愿燒,但迫于無奈,勉強堅持到最后快要完事時,以為剩柴完全可以做熟飯。未待飯熟,人早就跑到電視機前,結(jié)果做的飯半生不熟,難以下咽。
那么,如何燒好最后一把火呢?
首先,要一如既往、心無旁騖地做下去。無論以往做的精彩與否,都要執(zhí)著地堅持到最后時刻。曾有兩個年輕人到美國西部尋找金礦,他們挖了許久都不曾找到金礦,兩人都精疲力盡了,恰在這時,一隊人路過這里要到另一地方開采煤礦,因為那里煤礦很豐富,其中一個年輕人聽了,放下手中的工具同那隊人一同走了,另一個則繼續(xù)尋找著,意想不到的是,他第二天就挖到了金礦。有時候,我們離成功僅一步之遙,這一步就是游戲規(guī)則,只看你是否愿意繼續(xù)玩下去。到了最后時刻,以往的精彩與坎坷都不重要,只需繼續(xù)下去,成功正在前方對你招手呢。
其次,就是要保持平常心。何為平常心?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但它有必備因子:不患得患失,有心如止水的平靜。成功的歷程如彈琴,弦太緊會斷,弦太松又彈不出聲音。燒最后一把火亦如此,不急不躁,心平氣和地添柴、加火,才能做出香噴噴的飯來。
水,燒到99度,還不是開水,只有燒到100度才能沸騰。燒好最后一把火,跨越這1度的障礙,成功才能真正地在我們內(nèi)心沸騰。
選自湖北鄖縣一中《星雨》社刊;導師:李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