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后三段)
第十段
金雞獨(dú)立養(yǎng)神氣
第十一段
調(diào)理脾胃需單舉
第十二段
搖頭擺尾去心火
第十段 金雞獨(dú)立養(yǎng)神氣
動作
1.前九個動作做完后,稍適休息使全身放松。接著右腳站穩(wěn),面向前方看定一個目標(biāo),左腳抬起,右手搬住左腳踝部,左手搬住左腿膝外下方,站穩(wěn)并輕輕叩齒180~280次(如圖10-1)。
2.接著左腳站穩(wěn),面向前方看定一個目標(biāo),右腳抬起,左手搬住右腳踝部,右手搬住右腿膝外下方,站穩(wěn)并輕輕叩齒780~280次(如圖10-2)。
作用
本節(jié)動作很簡單,但必須精神集中,不能亂視或閉目,所以極利養(yǎng)神??煞乐问撸癫患?,記憶減退。
第十一段 調(diào)理脾胃需單舉
1.吸氣,隨吸氣將身體重心放在左腿,右手上舉過頭,左手下壓在左臀外側(cè),右腳略提起,左膝略彎曲,吸足氣后接下(如圖11-1)。
2.呼氣,隨呼氣
右手下移到腰部,同時
左手上提到腰部,重心仍在左腿(如圖11-2)。
3.吸氣,重心不變,隨吸氣右手向右后方伸展,手五指并攏,手腕成鉤勢,左手向左上方伸展,手掌伸直,回頭目視鉤手,待氣吸足后接下(如圖11-3)。
4.呼氣,重心不變,隨呼氣左右手都拉回腰部,待氣呼夠。
5.吸氣,重心轉(zhuǎn)向右腿,左手向左上方伸展,手掌伸直,右手向后方伸直,手五指并攏,手腕成鉤式,頭目視鉤手,待氣吸足。
6.呼氣,重心不變,右、左手都拉回腰部,待氣呼夠。
如法換為左,連做6次即可。
作用
脾主升,胃主降,上舉助脾氣上升,下壓可助胃氣下降。轉(zhuǎn)身后瞧鉤手可使肝、膽舒張,更利于脾升胃降。反復(fù)6次以助脾胃升降功能恢復(fù)正常。脾胃升降正常,可助消化,除腹脹,有利脾胃健康。
第十二段 搖頭擺尾去心火
動作
1.吸氣,隨吸氣兩下肢成騎馬蹲式,兩手分別壓在兩大腿前伏兔穴(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骨底外側(cè)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如圖12-1,12-2)。
2.呼氣,隨呼氣頭向左搖,臀向右擺,數(shù)26次后起立。 如上法,頭向右搖,臀向左擺。反復(fù)數(shù)26次,2~5回。
作用
通過左右搖頭擺尾活動,帶動上下肢與胸腹部運(yùn)動,改善全身氣血循環(huán),更使上焦之心火下降,可防治口干舌燥、舌紅苔黃、便干尿黃、心煩急躁等。
注:在練習(xí)前十二段3~6個月后再練后六段較為適宜,而且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