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紅
我駕馭歷史之舟順流而下,顛簸起伏,無意間尋覓到一個小小的驛站——風(fēng)波亭。放目遠(yuǎn)眺,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用血肉鑄成的“精忠報國”這四個大字。曾幾何時,這里烏云蔽日,黑白顛倒,一片血雨腥風(fēng)。而今哀樂當(dāng)空,陰雨連綿,悲壯、凄涼、肅穆。在這里,我終于遇到了被我苦苦追尋的歷史人物——岳飛。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想當(dāng)年,站在燈火闌珊處的你,為了報效國家、抗御外敵,灑淚告別親人,遠(yuǎn)離故土,率軍鎮(zhèn)守邊關(guān)。一條銀槍出神入化,威名遠(yuǎn)揚(yáng)。只要邊陲有你的身影,又有誰敢越雷池半步?你是一位系大宋半壁江山安危于一身的文武雙全的英雄,是一個只圖報效國家而將個人利益甚至生命置之度外的愛國愛民的好漢。誰料路途多舛,奸臣當(dāng)?shù)?,老天不辨良莠,滿朝文武百官又有幾人把國事放在心上,無奈,你的報國之志被十二道金牌無情地送上了九霄云天。
“昨夜西風(fēng)凋閉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懷著憂慮的心情登上風(fēng)波亭的你,可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我不禁要問,此時此刻你的忠君思想是否動搖?你對眼前將要發(fā)生而事先早已預(yù)料到的這種結(jié)果是否有悔?你為忠君而付出的生命之代價是否值得?可惜又可憐的是,望著天涯路的你,直至步入黃泉的那一刻,心里想的還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信條。真可謂效忠天子,至死不渝。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敝揖龍髧悄阋簧馁碓?,為此,你又何止是憔悴?既然報國無門,那么只能為君而死。面對“莫須有”的罪名,你只能仰天長嘆;面對皇帝的“恩賜”你只能無怨無悔;面對死亡,你別無選擇。生不逢時的人,到頭來還是青山收留了你。然而,你的老對頭秦檜之流,卻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
談到這里,我無法再做片刻停留,立刻駕舟逆流而上,離開了這個驛站?;氐匠霭l(fā)點(diǎn),我遐思如鴻。歷史之潮涌退,留給后人的只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種回憶。不可否認(rèn),岳飛的愚忠在現(xiàn)代人看來并不可取,他的戎馬一生也是歷經(jīng)磨難,飽經(jīng)滄桑。然而,他的功績和愛國愛民的思想?yún)s閃爍著不滅的火花。岳飛的悲劇,上演了一幕亙古不變的真實(shí)傳奇。他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哎,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辱!
編后語:岳飛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和夙愿就是精忠報國。在文中,作者認(rèn)為:岳飛之所以能名垂千古,得到后人的景仰和愛戴,并不在于他效忠皇帝至死不渝的思想和做法,而在于他的愛國愛民的精神和報效國家的功績。岳飛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他愚忠的結(jié)果演繹了其人生的悲劇,對這場悲劇的理解,只能由后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