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獷的牛鈴由遠而近,將我從酣睡中擾醒。朦朧地睜開雙眼,竟被自己的處境嚇了一跳:只身躺在荒野林中草地上,一如《聊齋》中常常描繪的受孤魂野鬼迷惑場景。身邊草木青青,花香幽幽,鳥語陣陣,松濤悠悠——一曲天籟籠罩于天地之間,讓人不知身在何處。
片刻之后,意識逐漸回復(fù):原來是獨自造訪森林,被林中的自然樂章陶醉了,竟一頭睡過去整整兩個小時。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該是仲夏的景況。暮春時節(jié),林中的勃勃生機,使山林顯現(xiàn)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寂靜,靜得讓人輕了腳步,屏了呼吸。此時,蟬蟲尚在夢中。沒有了蟬哚,鳥聲便是林中世界的主宰,山林也因鳥的歌唱而更加幽靜。這些林中歌手各具特色:高踞林梢的屬陽春白雪,所歌所吟的是林中的黃鐘大呂:跳躍枝丫間的是下里巴人,嘰喳啁啾的是林中的鄉(xiāng)俚小調(diào)。林中歌吟又是多姿多彩的:一聲悠長的鳴囀,富于穿透力的韻律在森林中遠播:一聲短促的銳叫,高亢嘹亮的曲調(diào)在山谷中久久回蕩……這鳥歌使山谷更加幽深,林木更加蒼翠,山峰更加峻秀,花香更加濃烈。在這里,人類的歌聲變得單調(diào)乏味,人們刻意模仿的《百鳥朝鳳》成為一團噪音。
匍匐于林地,于無聲處還可聽到萬種生命勃發(fā)的聲音:幼芽在拱土,花蕾在綻裂,草木在拔節(jié),根須在吸水——它們以生命的張力,讓人感受到一種震天撼地的聲響,那是一曲大自然無聲的交響樂章。
這片森林是一處再生林。再生林失卻原始林的古樸典雅,卻具備一種沖淡的人情味。潛入其中,在享受森林的空靈靜美之時,會感到離塵世很遠又很近。因為空曠的山林不見一個人影,遠處卻不時傳來一聲牛叫或牧童甩出的清脆的鞭響。此際的個中人會覺得森林是一把魔帚,可掃凈蒙在眸子中所有的塵埃;也會覺得森林是一杯圣水,可澆開心中任何塊壘。
粗獷的牛鈴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消逝在林木深處。我聆聽著大自然賜予的美妙的樂章,心中嘆道:“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