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谝淮温牭胶⒆诱f “不”的時候,你會怎么想,是高興還是傷心,我想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想法。其實反抗是孩子正在順利成長的標志。所以,若被孩子反抗,做父母的應該感到高興才是。當孩子出現(xiàn)反抗言行時,做父母的就可放下心來:我們的孩子正在順利成長呢。
孩子的“反抗性”事實上是想鬧獨立,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突出表現(xiàn)。2歲孩子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能自如地走來走去,靠自己的雙腳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再也用不著依靠大人的力量把他抱去。而且,他還發(fā)現(xiàn)自己能用說話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些能力的誕生和增長,使孩子迅速地樹立了自信。他盼望快快長大,而且急于向別人表現(xiàn)“我能行,我長大了”。這個時候,孩子不再把自己當成是大人的附屬物,他會認為自己是獨立于爸爸媽媽之外的個體,而且把爸爸媽媽兩個人也看作兩個獨立的個體。因此,他發(fā)現(xiàn)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事。于是,孩子決定宣布獨立,拒絕別人提供的幫助,即使真的需要別人的幫助,他也會對大人的幫助不屑一顧。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一遇到孩子反抗,馬上就發(fā)起火來:“怎么能對父母這樣。真是不聽話的壞孩子?!狈纯?,是與自我的成長同步出現(xiàn)的自然表現(xiàn),歐美等國非常重視說“NO(不)”。“我們家的孩子能夠說NO了”——很多媽媽會為孩子的這一成長感到高興。在反抗期里不會反抗的孩子才是令人擔心的孩子。
對于孩子的反抗,父母不要與之對抗,而要巧妙地應付過去。因此,在這種時候不要訓斥他,而是要好好地保護孩子的熱情。想向媽媽撒嬌,或者是自己想做又做不好的時候,孩子會過來向媽媽求教。這時可以稍微幫他一下,然后說“下面的就自己試試看吧”,引導著他向困難挑戰(zhàn)。成功了之后,再表揚他一下:“瞧,自己一個人會做了吧?!边@樣一來,孩子的熱情會更加高漲起來。比如:很多兩歲的孩子要求自己吃飯。用勺子舀飯——送到嘴里——吃下去,這個簡單的活動,孩子是有可能完成的,但動作會很不熟練,他很可能吃得很慢,打碎碗,或灑得到處都是。媽媽的做法可以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吃飯的過程中,隨時給他一些提醒和鼓勵:“寶寶吃得真好,勺子可以握低一點,這樣很容易就可以舀滿滿一勺的米飯,而且不會灑出來,你看,就像媽媽這樣。”然后,給孩子作出示范。但要記住,不要奪過孩子手里的勺子來給孩子做榜樣,要另外拿一個勺子示范,否則獨立性強的孩子會生氣。為防止孩子摔了碗,灑了飯,媽媽可以提醒孩子,吃飯的時候離飯桌近一點,用微波爐碗或其它不易碎的碗給孩子盛飯,每次盛的量不要太多,防止孩子灑出來,而且孩子可以快一點吃完一碗而增強自信,愿意接著多吃一點。
如果這時媽媽責備或者害怕孩子打碎碗,灑了飯,就禁止孩子去做這些事情,漸漸地他們的探索活動就會停滯,求知欲就會泯滅,還會使他們懷疑自己的力量,扼殺正在萌發(fā)的自信心。這正是孩子將來學習活動的最大障礙。唯一的辦法就是珍惜孩子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加強引導。所以,媽媽若是要帶孩子外出的話,對此要有思想準備,最好提前二三十分鐘就開始讓孩子做準備。大人打算幫他時,如果他說“不”,那放手讓他獨自去做就是了。抱著這種寬松的心態(tài)來對待孩子,孩子會自然地從第一反抗期中畢業(yè)。但是在這個時期里,如果完全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那么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只顧自己的人。因此,父母必須區(qū)別清楚:孩子的要求究竟是建立在自發(fā)性基礎(chǔ)上的自我主張,還是出自任性的欲望。當孩子吵著想要自己吃飯、穿衣、大小便等等時,這是建立在自發(fā)性基礎(chǔ)上的自我主張,只需放手讓他做就行了;而對于“想要買玩具”、“還想要吃點心”這樣的物質(zhì)要求,就必須加以限制了。若是無止境地滿足這種物質(zhì)上的要求,那他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
但是當孩子正準備做一件危險的事情,媽媽必須首先果斷地制止他,然后用替代性活動滿足孩子的獨立需要。例如,媽媽剛倒好一玻璃杯的熱開水,恰好被孩子看見了。孩子走上來,想端這杯水。媽媽必須立即強行制止他,把水拿開,告訴他:“水很燙,會把手燙得很疼?!比缓螅瑩Q一個塑料杯子,裝半杯涼開水,讓孩子端著,滿足他的愿望。所以只要家長們注意把一切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東西收拾好就行了,不必用犧牲孩子活動的方式來換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