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中有這樣一句歌詞:“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备柙~是詩,講究縹緲虛靈,較不得真。要是日常對話,人們不禁要問:“‘2002年的第一場雪’究竟是指哪一場雪?”
下雪是冬天的標(biāo)志,可是冬天是跨年度的,也就是說,年度的兩頭都是冬季。這樣,“2002年的第一場雪”就可作兩種理解:第一,著眼于2002年整個年度,指2002年元旦以后的第一場降雪;第二,著眼于2002年最后一個季節(jié)——冬季,指2002年入冬以后的第一場降雪。
但是,第一種理解難以讓人接受。因為人們習(xí)慣上總是把跨年度的冬季看成一個有連續(xù)性的整體,所以,在計算下雪次數(shù)時不至于把元旦前的下雪和元旦后的下雪割裂開來;也不會將元旦后的降雪和時間上相隔很久缺乏連續(xù)性的同年入冬以后的降雪連在一塊。因此,“2002年的第一場雪”應(yīng)該是指2002年入冬以后的第一場降雪。
以中原地區(qū)而論,每年一般要到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雪”以后才會降雪,“2002年的第一場雪”如果真的像歌詞所唱的那樣“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的話,那多半是降落在12月的中下旬,也就是2002年的最末尾。這樣,我們分析來分析去,最后竟然得出一個奇怪的結(jié)論:“2002年的第一場雪”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指2002年的最后一場雪!
感覺上,人們總是把冬天看做一個連續(xù)的整體;科學(xué)上,人們又得把冬天切成兩半。聰明的讀者朋友,請問:我們的語言是按科學(xué)行事,還是跟著感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