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孔乙己》最后一句“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時,同學們的意見出現(xiàn)了分歧,形成了甲、乙兩派。
甲派認為孔乙己一定死了。理由很多:一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麻木不仁、自私冷漠的,在這樣的社會中,孔乙己是得不到幫助的;二是孔乙己的腿被打斷了,喪失了生存能力;三是……
乙派馬上起來反對:“雖然整個社會是麻木不仁、自私冷漠的,但這只是社會的一般特征,在這樣的社會中也一定會有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人。這就如同封建社會官場黑暗,官吏貪贓枉法,但也有包拯、海瑞那樣清正廉明的好官。既然當時社會上還有好人,孔乙己也就有被人搭救、生存下去的可能?!?/p>
這套看似較為合理的推論,還是受到了甲派的反駁:“這只是推論,不一定實有其事。《孔乙己》中,不論長衫主顧、酒店掌柜,還是短衣幫,都麻木不仁、自私冷漠。這就說明孔乙己的周圍沒有善良的人,沒有同情、關心他的人。那么,孔乙己斷腿后,也就不可能得到別人的救助?!?/p>
乙派:其實,孔乙己本人就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從他教小伙計識字、給小孩分茴香豆吃這兩件事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他心地善良,一定是受了某些人的影響。這說明,孔乙己的周圍有心地善良的人存在,孔乙己也就會受到他們的幫助。
甲派:但文中并沒有提到有同情和幫助孔乙己的,只有嘲笑和戲弄他的。
這下,乙派陷入了沉默,忽然一名同學站起來說:“文中說,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柜說孔乙己很久沒來了。由此我們推測,孔乙己被打斷腿的時間最遲是八月初??滓壹鹤詈笠淮蔚降晔浅醵瑧撌鞘路?。這就是說,在斷腿后的兩個多月里,孔乙己不但沒斷炊,而且還有點錢到酒店喝酒。由此我斷定還有人在幫助他、救濟他。否則,一貧如洗的他早就死了?!?/p>
這下,乙派同學又揚眉吐氣了。但甲派又有同學發(fā)表意見了:“文中說孔乙己有一年多沒再到咸亨酒店喝酒,對一個嗜酒如命的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乙派:“這點很好解釋??滓壹翰坏艿搅藙e人的救助,而且接受了別人的教育,不再好喝懶做了。自從被打斷腿后,他已經省悟了。文中說他不但脫下了長衫,而且也不再為了讀書人的面子與人爭辯。他已經變了個人了?!?/p>
又一生補充說:“如果說孔乙己死了,也真的是‘死’了,但這只是過去的那個孔乙己死了,新的孔乙己還活著。”
這個結尾,非常有力,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爭論結束后,我對大家的精彩辯論大加贊賞。雖然這場辯論的結果不一定與教參上的答案吻合,但通過辯論,學生的思辨能力、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增強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