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疵’’成語,出自《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我想,也可稱之為故意挑剔,尋找差錯吧!我很欣賞這個成語。說實話,在我的審計工作實踐中,還常常帶有點“吹毛求疵”的做法。
幾年前,我在一家國營企業(yè)搞審計。發(fā)現(xiàn)這樣一張記賬憑證:借:存貨——子目其他26 100元,現(xiàn)金5.00元。貨:應收賬款——21 600元,其他收入——子目其他5.00元。從會計的記賬原理和記賬方法以及借貸平衡關系,確實看不出問題,也很自然地會一翻而過。大概是出于我的“挑剔”本能,我沒有這樣去做,我的腦子在想,這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分錄,怎么會在同一張記賬憑證上反映呢?而“存貨”、“其他”兩個科目的子目又都是“其他”,它們之間又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我注意了對記賬憑證的附件——原始憑證的查看,原來附件只有一張是自制的、由財務部門開出的收款收據(jù),寫著收回x x x購貨款21 600元。x x x又是企業(yè)的一名員工,是先給款購貨,貨到?jīng)_銷借款。“存貨”及“其他收入”又均無任何原始憑證。
這不就是疑點?有了疑點自然也就責無旁貸要查清楚,求其“疵”。搞個明明白白,弄個清清楚楚。
查總賬,有是項分錄記載,查明細賬,也有是項分錄記載,且先有應收款x x X借方發(fā)生額,再看保管實物賬,同樣有是項分錄記載,且又列了支出核銷了存貨,豈不賬賬、賬證、賬物一致?
哪能就此罷休,是何物?一問保管,啞口無言,又為何不見記賬憑證附有合法;合規(guī)的進貨發(fā)票。問記賬員,欲語又止。在這樣的尷尬氣氛中,財務負責人終于出來說了實話,原來這21 600元是給職工搞了福利買了18臺空調發(fā)給職工,每臺價1 450元?!捌渌杖搿钡?.00元則是購空調發(fā)票的中獎額,財務負責人也將保存己久的購空調發(fā)票交了出來。事情到此也就水落石出了。審計終結,對這一虛增“存貨”虛增成本的問題依照法規(guī)作了嚴肅處理。
要認真審查某一個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資料,即憑證賬薄和報表及其他相關文件,以確定其是否真實、正確、合法、合理和有效。并揭露和防止可能產(chǎn)生的弊端。有點“吹毛求疵”精神還是有必要的,這也算是我在審計實踐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作者單位:吉安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