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英雄的“長征”
當年,延安流傳著一個跟著朱總司令三過草地的紅軍女英雄的故事,斯諾夫人韋爾斯采訪了這個女英雄,并把她寫進《續(xù)西行漫記》。以后,這位女英雄首次將《長征》搬上建國后的舞臺,30年后,她又使長征史詩《北上》在撥亂反正后的舞臺上重現(xiàn),再次震撼戲劇界。并被文化部、中國劇協(xié)評為優(yōu)秀創(chuàng)作劇目一等獎。這位三過草地、兩寫長征的紅軍女英雄,就是“巾幗英才”李伯釗。
李伯釗原名李承萱,筆名戈麗,我國著名藝術(shù)教育家、作家,中國共產(chǎn)黨文藝宣傳的開拓者之一,從1911年出生到1985年病逝,她為革命奮斗了60多個春秋,文藝是她進行革命斗爭的主要武器,長征是她的“生命之歌”。
李伯釗是重慶人,20年代初期就讀于在重慶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在國文教師、共產(chǎn)黨員蕭楚女和外語教師張聞天的影響下,接觸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chǎn)主義,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文藝宣傳和群眾斗爭,加入了共青團,被組織送到上海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蘇聯(lián)的學習和文藝實踐中,她與楊尚昆結(jié)為伴侶。1931年回國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央蘇區(qū)擔任高爾基戲劇學校校長,中央蘇維埃政府教育部藝術(shù)局局長,并組織成立工農(nóng)劇社總社,進行戲劇創(chuàng)作活動。
1934年李伯釗參加了長征,先跟中央紅軍一起過了草地。當她到達巴西時,突然又接到上級通知,派她到紅四方面軍去辦一個文藝訓練班,她又立即背上背包去了四方面軍。四方面軍卻在張國燾的指揮下南下重過草地。當李伯釗二過草地在懋功見到張國燾時,李伯釗不客氣地責問這個莫斯科的同學為什么要南下,和他進行面對面的斗爭。后來李伯釗將張國燾在松崗會議上威逼朱總司令,分裂中央的記錄稿保存好,交給了黨中央,為中央后來清算張國燾的陰謀立下了功勛。李伯釗第三次過草地終于勝利回到黨中央身邊。
解放后李伯釗一方面從事戲劇教育的領(lǐng)導工作,任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院長、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等職務;一方面從事文藝實踐活動。她從學生時代起就參加戲劇表演和創(chuàng)作,解放后創(chuàng)作了《老三》、 《母親》等劇本,還有《女共產(chǎn)黨員》、《三過草地》等報告文學和回憶錄。在繁雜的行政工作中,以及在“文革”被迫害的歲月里,她傾全力兩番再現(xiàn)長征。從歌劇《長征》到話劇《北上》,整整經(jīng)歷了30年。 《長征》被譽為新中國文藝舞臺展現(xiàn)宏大革命題材、塑造領(lǐng)袖毛澤東的首次嘗試, 《北上》更以場面的波瀾壯闊、情節(jié)的生動感人,獲得更大的成功。
長征在李伯釗心中,是英勇無畏,勇往無前的代名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不可阻擋的進軍曲。參加長征是她生命的一個高峰,長征精神貫穿了她革命生涯的始終。這位長征女英雄的第一步,是在重慶女子師范的不尋常的舞臺上邁出的。
奮斗自強的早期教育
1911年3月20日,李伯釗出生在清王朝風雨飄搖之際的重慶。在這以前,她的家庭已經(jīng)衰落了。父親李漢周原是福建人,前清秀才,仕途沉浮使他宦居蜀中,曾任四川省永寧縣令,后來參加了同盟會。他為官清廉,為人剛直不阿,在督辦禁煙中得罪了權(quán)貴,遭到排擠,被迫棄職還鄉(xiāng)閑居重慶,憂憤成疾而死。留下的遺產(chǎn)只有500元錢和一些書畫。
李伯釗的母親楊鳳仙,出生在重慶一個小商家庭,性格溫柔,有文學修養(yǎng)。李伯釗從小在詩書傳家的氣氛中熏陶,她天資聰穎,深得父母的鐘愛。父親古典文學功底厚,是她的啟蒙教師,給她講四書五經(jīng)、唐詩宋詞,并給她聘了家庭教師。但她不滿四歲時就失去父親,真正對她興趣、性格影響大的是她的母親。
父親去世后,李伯釗一家陷入極度窘迫的境地。為生活所迫,李伯釗的母親將尚未成年的兩個女兒出嫁,將只有十二三歲的兩個兒子送去當學徒,并賣掉了市中區(qū)的房屋,自己帶幼小的李伯釗遷到郊區(qū)江北另租簡陋的房屋居住。楊鳳仙在辛勤的操勞中,仍對小女兒諄諄教導,給她講古代英雄、女文人、女豪杰的故事,啟發(fā)她樹立奮斗自強的志向。母親的教育以及自身頑強生活的精神,給了幼年李伯釗深刻的影響。1924年,李伯釗小學還未畢業(yè),就考入在重慶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在五年制師范六班學習。從此,李伯釗踏入了新的人生征程。在革命搖籃二女師
投考省二女師,是當時有新思想的年輕女子夢寐以求的愿望。重慶省二女師成立于1914年,是當時重慶的三大學府之一,“五四”以來是傳播新文化思潮和馬列主義的重要陣地。五四時期省二女師組織成立了川東女子救國聯(lián)臺會,學生剪掉頭發(fā),踢開轎子,走上街頭,喊出了“男女平等”、“女子教育”的口號,震撼了頑固的封建壁壘。1921年鄧中夏領(lǐng)導省二女師掀起“擇師運動”,引起了全川反對封建教育的大風暴?!皳駧熯\動”以后,學校換來了思想進步的校長蒙裁成,黨的早期活動家蕭楚女、張聞天相繼來到
省二女師任教。蕭楚女曾在李伯釗的班上教國文,后來張聞天也在這個班教外語。李伯釗有幸受到革命先驅(qū)的啟蒙教育。
女師對李伯釗來說既新鮮又陌生。蒙裁成掌校后,二女師校園煥然一新,學習空氣、思想潮流也比較活潑自由,李伯釗一進校,就被團結(jié)友愛的氣氛包圍著。大姐姐們一個個齊耳短發(fā),她們給新同學講述“五四”剪發(fā)斗爭等許多動人故事,李伯釗是她們最喜愛的一個小妹妹。
李伯釗在班上年齡最小,又聰明俏麗。身材輕盈窈窕,.獨自梳著烏油油的長辮,能說善寫,又能唱會跳,但她的思想?yún)s異常敏銳、沉穩(wěn),富有正義和進取心。
李伯釗和同學們都非常敬愛蕭先生,他講課新鮮、生動,宣傳新文學、新思想,又喜歡接近學生,指導他們的思想生活。蕭楚女一方面在省二女師教書,同時又在《新蜀報》擔任主筆,他隨時把學生反映的社會問題在報上披露和搞咨詢。他還通過在校內(nèi)組織讀書會等的方式,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寫作、演講和表演等活動。
李伯釗特別認真地聽蕭楚女老師講社會問題,每當聽到國家面臨的危難和人民遭受的痛苦時,她都情不自禁地傷心落淚,她向蕭楚女表示,立志做一個為拯救中國而獻身的新女性。蕭楚女讓她參加讀書會,并贈送給她《新社會觀》、《共產(chǎn)主義ABC》等書。李伯釗還閱讀了蕭先生的著作:《革命的信仰》、《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實況》、《青年與進化論和唯物史觀》。這些革命知識深化了年輕姑娘奮斗自強的志向,她在馬列主義思想光輝的照耀下燃燒起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
蕭楚女當時的主要使命,是作為團中央的特派員來渝改組重慶團組織的。他和重慶團地委的新領(lǐng)導人童庸生、楊闇公等人在省二女師著手發(fā)展團員。他們首先成立團的外圍組織——四川平民學社。李伯釗和同班同學廖蘇華、楊義君等都加入了平民學社,李伯釗擔任了二女師平民學社的負責人,還被選為省二女師出席川東學聯(lián)的代表。
李伯釗擔任平民學社的工作后,全心全意投人群眾活動。她走街串巷,深入工廠社會,組織介紹貧苦市民到貧民學社學習,把學社辦得生氣勃勃。她教識字、唱歌、講解革命道理,動員群眾起來參加社會活動。她出色的工作得到平民群眾的好感,她和群眾打成一片,進一步加深了與工人農(nóng)民的聯(lián)系和徹底為工農(nóng)大眾服務的階級情感。
楊闇公是重慶杰出的建黨活動家,他在重慶二府衙的大家庭是革命活動的重要地點。蕭楚女和重慶革命領(lǐng)導人經(jīng)常出入二府衙。楊義君是楊闇公的妹妹,廖蘇華長期住在那里,李伯釗也常到那里去,她們結(jié)下了親如姐妹的戰(zhàn)斗友誼。楊闇公非常喜歡妹妹和她的朋友們,很器重李伯釗,常和她們議論聊天。每次李伯釗去他都要安排吃飯,招待得很好。他認為動員婦女起來參加革命,是革命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和蕭楚女定期外出搞社會講演,也把李伯釗姊妹們組織起來參加演講,他們在一旁指導和保護,李伯釗等人的參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蕭楚女、楊闇公等非常興奮。李伯釗在革命實踐活動中展露才華,迅速成長起來。
暴風雨中的雛燕
省二女師不僅是傳播革命思想的搖籃,也是抵抗封建殘余、國民黨右派爭奪的前沿陣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中,封建教育勢力突然刮起“嚴格教育”的陰風,企圖把革命學生運動整治下去。省二女師來了個訓育主任袁媲堯,她把矛頭指向李伯釗、廖蘇華和他的同學們。一次,她進入學生宿舍搜尋,在軟弱的李華儀席下找到一塊不干凈的月經(jīng)布,立即大動干戈,掛牌予以處分。羞怯的李華儀聞訊服毒自殺,幸好被李伯釗、廖蘇華及時發(fā)現(xiàn),經(jīng)急救后脫險。反動勢力糾集力量,驅(qū)逐支持學生的教師周弗棱和廖蘇華的哥哥廖劃平,還想開除李華儀。李伯釗他們團結(jié)同學在校內(nèi)斗爭,蕭楚女在報上強烈譴責,爭取了輿論的支持和蒙裁成的同情,一舉打掉了封建教育的淫威。
當時隨著新文化的興起和國共第一次合作,各種思潮蜂擁而至。反動的國家主義派以第三種力量得到垂死的封建勢力和官僚買辦階級的青睞。國家主義派頭子曾琦、李璜以四川教育界為基地開展話動。重慶省二女師教員彭舉是其代理人,他將國家主文的刊物《醒獅》定期在學生中散發(fā),不少學生不辨良莠受到影響。李伯釗、廖蘇華、游曦等學生及時向蕭先生請教,蕭楚女組織他們學習自己的批駁文章,幫助她們分析國家主義派反共反革命的本質(zhì),認識中國社會的現(xiàn)狀和馬列主義救中國的前景。李伯釗也積極參加論戰(zhàn)。國家主義派在省二女師的第一次挑戰(zhàn),不久就在猛烈的真理炮火面前敗了下去。
重慶自1891年開埠以后,帝國主義列強憑恃種種特權(quán),在重慶橫行霸道,欺壓中國人。1924年11月19日,日本商船“德陽丸”號販運偽幣,拒絕檢查,溺死中國諜查兵4人,打傷2人,激起重慶人民的義憤,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最后以日本方面讓步、重慶關(guān)監(jiān)督被撤職,愛國學生及人民群眾徹底勝利結(jié)束。這場斗爭是蕭楚女、楊闇公直接發(fā)動、領(lǐng)導,省二女師率先發(fā)起的。李伯釗在斗爭中經(jīng)受了更大的鍛煉,發(fā)揮了突出的作用。李伯釗組織率領(lǐng)省二女師宣傳隊,走出學校,在大街小巷、鬧市中心貼標語、發(fā)傳單、發(fā)表演說,控訴帝國主義的罪行,喚起同胞的愛國熱情。
一次,她和宣傳隊在千廝門水巷子一帶宣傳,正當她聲淚俱下地譴責帝國主義分子的罪行時,一伙受軍閥雇傭的流氓突然出來搗亂,擲來凳子打傷李伯釗右臂。她處變不驚,滿腔怒火地振臂高呼“打倒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聽者大受感動,群情激憤,流氓們悻悻地逃遁而去。
李伯釗學習導師蕭先生的“蠟燭人生觀”,制訂了自己的生活準則,要做一個“學、識、膽”三兼?zhèn)涞母锩耆恕K谑《畮熝杆俪砷L,在革命的洪流中脫穎而出,成為省二女師和重慶學生運動的重要骨干。
革命文藝的才女
多才多藝的李伯釗,在時代的洗禮中不斷進發(fā)藝術(shù)才華,她的革命活動伴隨著藝術(shù)活動,使她成為山城夜空升起的一顆耀眼的新星。
1924年秋,張聞天來重慶省二女師任教,他的思想給李伯釗很大的影響。張聞天是“五四”以來有名氣的文學家,他在國內(nèi)著名報刊上發(fā)表過許多文藝譯著,又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熟悉中西文化,在省二女師名望很高。李伯釗外語成績優(yōu)異,又擅長文藝,受到張聞天的器重。張聞天很快和學生們交上朋友。他充溢著對國家、民族和青年學生的滿腔熱忱,課內(nèi)課外,宣傳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革命道理。教導李伯釗他們,作為時代的新女性要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掙脫各種鐐銬,向社會展現(xiàn)自己的生命才華。李伯釗喜歡演戲。張聞天很感興趣,給她介紹易卜生的戲劇,鼓勵李伯釗自己創(chuàng)作,還親自觀看排練,指導扮相、化妝等。
楊闇公也是李伯釗藝術(shù)活動的熱心支持者。他認為藝術(shù)表演比口頭宣傳有更強烈的效果,鼓勵妹妹們也參加演出。省二女師地處重慶中心,新話劇讓市民覺得新鮮,一有新戲劇演出,各界人等紛紛前往觀看。楊闇公每次都盡可能到場,弟弟楊尚昆也愛同去看戲,他們一邊看戲,一邊觀察場下反應。一次,一個軍閥模樣的胖子在場中穢語騷擾,楊闇公大怒,趁其不備將他狠狠揍了一頓,觀眾一起喝彩,大為解氣。以后到省二女師看戲的人都不敢隨意滋事了。
在“德陽丸”案件中,李伯釗激發(fā)出了創(chuàng)作才華。她自編自導自演,組織宣傳隊排練出了話劇《朱紅的太陽》,表現(xiàn)了對帝國主義的仇恨和對民族興旺的向住。李伯釗演得情緒高昂,抒發(fā)出強烈的反帝愛國激情,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但卻遭到軍閥政府的阻撓和破壞。有一天,他們在較場口三里女校演出時,一伙流氓突然闖進劇場,亂吼亂嚷,動手打砸,劇場頓時大亂,觀眾只得出門躲避。幸虧女校教師楊煒功等人挺身而出,憑著高招的武功,一頓拳腳把這群流氓打跑。劇場才得以從新平靜下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噩耗傳來,群眾悲痛萬分。
蕭楚女、楊闇公領(lǐng)導重慶各界群眾,舉行隆重悼念孫中山的活動。這場活動也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反國民黨右派的活動,4月7日,重慶各界群眾8000多人,在打槍壩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團地委通過“平民學社”和川東學聯(lián),組織了多個講演隊,印發(fā)了70多種傳單,擴大宣傳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在這一活動中,李伯釗一馬當先,深入大街小巷宣傳演講,并組織了宣傳隊,趕排了革命話劇《可憐閨里月》,這是一出反對軍闊混戰(zhàn),反映婦女悲慘遭遇的戲。李伯釗在戲中扮演一個團長的兒子,演得很成功,看的人都深受感動,以后這個故事廣為流傳。
悼念活動過后不久,反動軍閥政府露出猙獰嘴臉,通令蕭楚女、張聞天限期離渝。雖然李伯釗和敬愛的導師和領(lǐng)路人分了手,但她已經(jīng)成熟了,她和同伴一起,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開展更為艱巨的斗爭。
社會舞臺的尖兵
蕭楚女被重慶反動軍閥驅(qū)逐不久,蒙裁成也被撤了職。國家主義派把持了省教廳。省二女師的國家主分子重新活躍起來,他們欺騙一些學生組織起“起舞社”,也企圖爭取李伯釗加入他們的組織,遭到李伯釗的斷然拒絕。李伯釗當時和平民學社的廖蘇華、楊義君、游曦、繆云淑等同學都正式參加了共青團。廖蘇華是李伯釗的入團介紹人,她們緊緊依靠團組織的力量和國家主義派展開第二次大較量。1925年秋,國家主義分子黃尚毅接替蒙裁成任省二女師校長,黃尚毅有抽大煙的痼癖,作風專斷,被學生唾罵為“黃狗”。黃一上任就企圖給反對派一個下馬威。嚴格控制學生參加共產(chǎn)黨和共青團組織的社會活動,打擊排擠進步師生。李伯釗、廖蘇華、游曦等決定掀起第二次“擇師運動”,又稱“打狗運動”。她們公布了罷課宣言,列舉了黃尚毅辦學之種種劣跡,個人思想人格之陳腐卑污。黃尚毅惱羞成怒,對學生大加撻伐,一次就掛牌開除李伯釗、廖蘇華、游曦、楊義君等19名學生。李伯釗以省二女師學生會的名義,告請川東學生聯(lián)合會聲援。重慶團地委學委書記、川東學聯(lián)主席張錫疇立即發(fā)動學界掀起強大的聲討“黃狗”風潮,《新蜀報》、《商務日報》也載文支持學生運動,使黃尚毅在社會上聲名狼藉,威風掃地。李伯釗、游曦砸了他的布告牌,用童子軍棍把他趕出校門,并將其被蓋也扔出校外。黃尚毅終于被迫辭職,像狗一樣逃出了省二女師。省二女師第二次反國家主義派的斗爭,以“擇師運動”的形式大獲全勝。這次運動席卷了重慶教育界,震動了整個社會。
1925年6月,上?!拔遑Α睉K案的消息傳來,重慶各界人士群情激憤,在楊闇公、童庸生等人領(lǐng)導下,重慶掀起空前的反對英日帝國主義的革命風暴。李伯釗率領(lǐng)省二女師宣傳隊活躍在山城街頭,她們走到哪里,哪里就燃起反帝的怒火。李伯釗在講演中,高唱《滿江紅》,群眾激情滿懷,許多人把英貨、日貨紛紛投向火堆,商人們也自動清理外貨。
7月2日,英國水兵在重慶南岸龍門浩碼頭登岸,用刺刀殺戮我平民4人傷10余人,制造了“七二渝案”。重慶人民更加怒不可遏,闇公指示李伯釗,要充分發(fā)揮戲劇的作用,教育群眾。在群眾大規(guī)模的游行示威、抗議帝國主義分子暴行的話動中,李伯釗及時排練出兩部大型革命話劇《河山淚》和《黑奴魂》,并在兩戲中擔任主角,控訴侵略者的殖民主義罪行,呼吁受壓迫的人民團結(jié)斗爭,掌握國家民族的命運。這兩出戲在重慶環(huán)球電影院、三里女校等演出,轟動一時。大大振奮了群眾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他們和帝國主義分子作斗爭的勇氣。
李伯釗在重慶省二女師學習時期,是她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革命先驅(qū)和黨的培養(yǎng)下,她逐漸成長為優(yōu)秀的革命者和無產(chǎn)階級文藝戰(zhàn)士。李伯釗后來和她心愛的同伴廖蘇華、楊尚昆、張錫疇都被黨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投入更加廣闊的中國革命的洪流。
責任編輯 任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