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程建南
1941年,英軍在德國傘兵的突襲下,潰不成軍被迫從歐洲戰(zhàn)場撤退,為了報復德軍,他們竟然想出一個極其冒險的計劃:深入敵后綁架德國將軍。
陷落
當希特勒準備著手一生中最偉大的事業(yè)——進攻蘇聯(lián)——的時候,他就在考慮著如何加強在南翼巴爾干半島的力量了。1941年4月,在迅猛的閃電戰(zhàn)中,德國軍隊入侵并占領了南斯拉夫和希臘。在希臘戰(zhàn)斗中,英軍步步失利,被迫撤離到南部的克里特島,而當時在這個愛琴海最大的島嶼上集中了1.8萬名英軍,7700名新西蘭士兵,6500名澳大利亞兵和1.4萬名希臘兵,他們處于伯納德·費雷伯將軍(新西蘭人)的指揮下。如果希特勒要成為地中海的主人,他就必須把這些盟軍從島上驅逐出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希特勒選擇了鐘愛的傘兵。
希特勒的傘兵部隊從20世紀30年代建立,在以后的閃電戰(zhàn)中,傘兵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登陸敵后據(jù)點、占據(jù)戰(zhàn)略要津,給盟軍造成了極大恐慌。由于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希特勒的傘兵部隊在波蘭、丹麥、挪威和荷蘭的戰(zhàn)役中都留下了赫赫戰(zhàn)功,1940年5月10日,德軍利用滑翔機部隊進攻比利時要塞埃本·埃馬耳,從而誕生了一個神話般的勝利。
德軍把這次進攻克里特島的計劃命名為“水星行動”,希特勒布置了大約1萬傘兵(這也是德軍唯一的一次完全依靠傘兵實施攻擊的戰(zhàn)役)。從5月13日開始,德國空軍開始以炮火猛烈打擊盟軍防線。20日,750架滑翔機和5000架運輸機以及由轟炸機和戰(zhàn)斗機組成了龐大的空中打擊力量突然出現(xiàn)在希臘上空。
由于傘降需要十幾秒,甚至更多的時間飄蕩在空中,他們就成了各種火炮的活靶子。盟軍的輕重武器一齊開火,給降落的德國傘兵以重大創(chuàng)傷,約1/4的士兵在降落中死亡,更多人受了傷。但是,德軍還是源源不斷地到來。希特勒的這次行動代價是昂貴的,以后他再也沒有干過同樣的蠢事。
不到一天時間,德軍的西路集團已經(jīng)占領了許多要塞,一周的苦戰(zhàn)后,克里特陷落。令希臘人傷感的是,這片誕生了許多神話故事的土地又淪落到了希特勒手里(克里特在700年的時間里一直被威尼斯和土耳其人統(tǒng)治,僅僅只有26年是由希臘管轄)。掌控克里特的是一個殘酷無情的德國將軍,他叫弗里德里希·穆勒,他的行營就設在克里特最著名的古代遺址克諾索斯宮旁。
任務
英軍的防線被撕開了口子,盟軍被迫撤離歐洲。這次大失敗使得盟軍將士蒙上了恥辱,他們永不能忘懷,永不能原諒。他們無時無刻地想象著給德軍來一次報復,而報復的手段卻相當曲折離奇。
1944年1月,不到20歲的英軍少校派屈克·費墨奉命去執(zhí)行一項大膽而危險的任務——綁架穆勒。為此,英國的特別行動小組(英文縮寫為SOE)開始在埃及訓練一些年輕的克里特人返回故土進行游擊戰(zhàn)。費墨的一個優(yōu)勢是他會講英語和希臘語。18歲的時候,他就有過從荷蘭走到伊斯坦布爾的經(jīng)歷,這次遠足他后來寫成了兩本書。1941年他從愛爾蘭國民衛(wèi)隊轉業(yè)后又加入了情報部門,他對英軍從希臘大撤退也深感憂慮,于是他樂意加入SOE。SOE其中的一個任務是迷惑敵人,讓德軍以為盟軍要進攻巴爾干,以便掩護諾曼底的秘密行動。
1944年2月4日,一架轟炸機從埃及的巴迪亞起飛,載著費墨、18歲的上尉斯坦利·莫斯和兩名希臘SOE成員,1個小時后,飛機到達了克里特的扎西希。費墨從飛機上降落下來,但是由于霧氣太濃,后面的人員沒有跟上。費墨只好與當?shù)氐牡挚菇M織取得聯(lián)系。直到兩個月后,莫斯等人才和費墨重新組成新的任務小組,這時,他們接到指示,穆勒將軍已經(jīng)調離,他的接任者是海因里?!た速嚥?,原第79步兵師師長。
盡管目標變化了,費默他們還是按原定計劃辦事。他們在希臘游擊隊的協(xié)助下藏身在一個靠近德軍司令部的山洞里,正是在此地又一名成員加入,他叫米奇·阿卡米諾斯。費默和阿卡米諾斯化裝成農(nóng)民進行偵察,費默發(fā)現(xiàn)德軍總司令部所在的克諾索斯宮有重兵把守。從地勢上看,由于克賴伯住在司令部,這里有鐵絲網(wǎng)圍繞,在住所采取行動不太現(xiàn)實。于是費默派了兩個人跟蹤克賴伯達兩個星期,得出的結論是,在克賴伯從阿卡奈斯的軍官食堂回司令部的路上可以采取行動,這個地方離食堂有20公里之遙。
他們在路上細心選擇了一個行動點,這個地方恰有個急彎,任何車輛到此必須放緩速度,尤其可貴的是,道路兩旁都是深溝,這樣便于隱蔽。為了配合得絲絲入扣,阿卡米諾斯建議設一根幾百米長的繩索,在繩索的末端放置個鈴鐺,這樣克賴伯的車一來,行動小組的各個成員就可以心里有數(shù)。
克里特游擊隊領袖和他的部隊也準備為行動提供另外的選擇:一旦事有不遂,他們立即采取掩護行動。費默和莫斯等人在一個夜晚再次來到了行動點,并且布置好了繩索和鈴鐺。他們發(fā)現(xiàn),按照計劃中的行動路線,他們必須經(jīng)過20處德軍崗哨和5處路障。這些都是事成后的必經(jīng)之路。阿卡米諾斯給SOE弄來了兩套德軍憲兵制服、武器、一個紅色信號燈和一個停止標志牌。費墨和莫斯把頭發(fā)剪成了德軍的模樣,由于當?shù)氐挠螕絷犗嗝才c德國人差異較大,所以費墨沒讓他們直接參與行動。
擒敵
1944年4月26日早上,克賴伯將軍視察了他在伊拉克里翁港(此地距克諾索斯宮不太遠)的軍隊,中午時分,他驅車去阿卡奈斯的師部,在軍官食堂度過傍晚時光,晚上9點克賴伯從師部趕回司令部準備休息。一切都在計劃中。司機駕駛著“歐寶”專車愉快地在路上飛馳,急轉彎處(也就是行動點),車子果然慢了下來,阿卡米諾斯立即拉響了鈴鐺給前面的兩位扮成憲兵的SOE做好準備。費默和莫斯站在道路中間手舉紅色信號燈示意車子停下,兩個人一唱一和地要求司令出示他的通行證??速嚥粌蓚€不懂事的小兵的魯莽行動激怒了,當他正要下車教訓他們的時候,行動小組的成員迅速地抓住了他。費默告訴他,“將軍,你已經(jīng)成了英軍的戰(zhàn)俘。”這是克賴伯后來提供的抓捕版本。
然而,親自參加過行動的莫斯在他的回憶錄《月光照鐵衣》中卻提供了另外的說法:當克賴伯要從前排下車的時候,一根短棒擊向了司機的頭部,經(jīng)過一番辱罵和掙扎,將軍被行動小組塞進了汽車后面,一個SOE成員用刀子對準了他的喉嚨,讓他老老實實地聽從安排。而費默則抓過了將軍的帽子扣到自己的頭上,莫斯駕駛著“歐寶”絕塵而去。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的司機在途中被扔了下車,然后一刀結果了性命。
將軍的專車往伊拉克里翁港行去,經(jīng)過了17個哨所和5個路障,在每個哨所,車都會慢下來,然后費默劈頭蓋臉地就向哨兵叫囂,“瞎了狗眼,將軍的車?!鄙诒鴤兡挠懈易钄r和檢查的呀,他們看見那個車前的三角旗敬禮還來不及了。車最后在海邊停下,費默在車里留了紙條說有人看見將軍被人帶到開羅那個方向去了,這樣就可以麻痹德軍,讓他們失去搜救的信心。
棄車后,克賴伯不得不和這幫“綁匪”徒步前行了,這可是山路啊。他們一行人晝伏夜行,白天躲山洞。莫斯終于聯(lián)系上了SOE的其他成員,他要求成員散發(fā)出一些傳單,就說將軍已經(jīng)被潛艇秘密押解到了開羅。但是傳單還沒散發(fā)出去,英國廣播公司就犯了一個彌天大錯:他們竟然在廣播里說“將軍正要被送離島嶼”,這還了得,德軍立即拉開了搜索大網(wǎng)。
搜查
共有3萬德軍開始了地毯式搜查,他們在克里特島也散發(fā)傳單,威脅說,如果將軍在三天內不被釋放出來,那么伊拉克里翁的居民必須受到嚴懲。尤其是將軍失蹤的地方,肯定要夷為平地。英國的廣播也針鋒相對地發(fā)布消息,說克賴伯將軍已經(jīng)自愿投誠了,他希望英軍突擊隊把他弄出去。德軍把這條消息解讀為盟軍準備對巴爾干用兵了。
4月27日,德軍在海邊發(fā)現(xiàn)了將軍的車,里面又有了更多的紙條,紙條上說,抓捕克賴伯只與英軍有關,當?shù)鼐用駨膩砭筒辉鴧⑴c此事,因此他們不應該遭到連坐的處罰。為了讓德軍信服,克賴伯的綠色貝雷帽、players牌香煙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此人最會寫懸疑小說)都放在車里。
克賴伯在行軍的途中被照顧得很周到,他是用餐的第一人,其后才輪到那些“綁匪”。盡管這樣,他卻越來越絕望,因為他看不到被營救的希望。這位曾經(jīng)希望得到升遷以更好地支持家庭的將軍,在升遷令到達的第二天,竟然被“誘拐”了,氣惱啊。
行動小組的人押著他盡在山區(qū)里轉悠(走了十多天),從阿諾亞地區(qū)一直走到了克里特島上的最高峰伊達峰。道路是越來越狹窄,越來越陡峭,當他們到達山頂?shù)难┚€時,行動已經(jīng)相當遲緩了。就在他們準備下山另尋出路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德軍信號塔,這表明德軍就在附近。可惜的是,克賴伯當時并沒有意識到,只要他呼叫一聲,搜尋隊就能找到他,他錯過了這次難得的機會。一個當?shù)氐哪裂蛉税研袆有〗M領到了一個洞穴里,告訴他,德軍已經(jīng)在南部沿海的各處設了哨卡,并且在伊達山的各出口也加強了警戒。盡管有敵人的圍追堵截,但行動小組還是在行動中繞過了敵人的盯梢。
逃離
5月初,行動小組收到英國突擊隊的無線電報,說他們準備用武力清除一塊登陸點,以便把行動小組營救出去。后來這個情報不知德國怎么獲悉,200名德軍已經(jīng)在預定的登陸點設置了埋伏,突擊隊不得不另選登陸點。這時,行動小組越來越艱難了,德軍加大了搜尋的力度,山谷中已經(jīng)遍布了德國士兵。幸好還有山洞和農(nóng)夫,正是這些機智的農(nóng)夫把他們掩藏起來度過了最難挨的時光。
5月9日,突擊隊原定登陸南部海灘展開行動,但又不知道何故取消了計劃。行動小組的焦急可想而知,他們決定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去,但不幸的是,那個克賴伯將軍在轉移中絆倒了,他的右肩受了傷。
5月14日~15日夜里,行動小組終于到達了再次約定的登陸點,晚上10點他們終于聽到了機動船的轟響,兩艘快艇和裝備精良的英國海軍特別海勤兵團(鮮為人知的特種兵)突擊隊來了,一些人開始向費墨歡呼致意,全部人馬立即坐上了快艇。由于大霧彌漫,經(jīng)過了24小時航行,他們才到達梅爾沙·馬特魯(埃及的一個海港)。費墨和莫斯押著克賴伯飛去了開羅。這是費墨看見克賴伯的最后一刻,而后將軍被押往了加拿大,并在卡爾加里呆到了1947年。克賴伯終于因為被綁架而挽救了性命,他的前任,即那個兇殘的穆勒將軍則在1946年在雅典被處以死刑。
二戰(zhàn)后,費墨又開始了探險生涯,他成了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而莫斯的自傳體回憶錄也拍成了電影《月光照鐵衣》(I ll Met by Moonlight),雖然電影沒掙到什么錢,但是這個故事片卻成了戰(zhàn)爭電影的經(jīng)典。電影最后的臺詞是一位克里特人說的,他說,在克賴伯被綁架后,“每個人都感到長高了2厘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