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李村是全鄉(xiāng)有名的養(yǎng)豬專業(yè)村,不僅家家養(yǎng),連村委會也辦起了養(yǎng)豬場,每年豬的出欄數(shù)都在萬頭以上。鄉(xiāng)里每次向縣、市匯報,都把東李村當成典型。
年底是賣生豬的好季節(jié)。這時,鄉(xiāng)里來了一個電話,說這幾天市里領導要來參觀,一定要保證豬的數(shù)量。村支書下令暫緩賣豬,拖了半個月,鄉(xiāng)里又沒了音訊。這半個月,豬的價格已有所回落,算下來損失了上萬元。村支書斬釘截鐵地說:“賣豬!”
誰知,剛賣過豬,鄉(xiāng)長打電話來,說副市長來參觀豬場的日子已定下。村支書頓時傻了眼,養(yǎng)豬場只剩下二三百頭耒成年豬,現(xiàn)在去哪里找那么多豬?村支書急得團團轉(zhuǎn)。村會計說,我有個主意,便附耳對村支書說了一遍。村支書聽了,說:“好,你快去把‘泥人李’找來。”
副市長一行來參觀時,豬欄里已有黑壓壓的二大片豬。副市長及隨行人員都遠遠站在豬欄外看,只見豬們有的東跑西竄,有的在拱地,有的在懶洋洋地睡大覺。副市長看了很高興,不住地稱贊。他一高興,就走近前,要親自到豬棚里去看。
村支書忙拉住說:“里面氣味難聞,市長您就不必親自下去了吧?”副市長哈哈大笑:“我當知青插隊時,曾經(jīng)當過豬倌,整天和豬打交道?!闭f完,便跳進了豬圈,隨行人員也緊隨其后跳了進去。
大家都愣住了。原來豬棚里活蹦亂跳的豬中,夾雜著一大批形態(tài)各異的豬塑像,它們體態(tài)逼真,如不是用手觸摸,一點兒看不出假象。
鄉(xiāng)長沖著村支書大聲說:“這,這是咋回事?”
村支書正不知如何回答,村會計沖著村支書說:“支書,咱就不要再隱瞞了?!比缓髮Υ蠹艺f:“大家有所不知,這就是我們東李村養(yǎng)的豬又肥又大的原因。一些豬吃食之后,上躥下跳,能量都被消耗掉了,長成豬的時間長,消耗飼料多。我們請人塑了一批這些在地上靜臥的豬,引導其他豬吃飽后靜息長膘。我們稱之為形象豬。這辦法我們村一直秘不外傳呢?!?/p>
參觀者都連連點頭,副市長沖村支書說:“這可就是你的不對了,有好經(jīng)驗要向外推廣嘛!村支書點頭稱是,悄悄地擦去頭上的冷汗……
(吳初任摘自《松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