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勿避險峻、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
——孫思邈《備要千金方·大醫(yī)精誠》
“只要拿得動刀,我就會站在手術臺上,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边@是第二軍醫(y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院長吳孟超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句話。這位已84歲高齡的老人,仍奮戰(zhàn)在手術臺上,保持著每年200臺以上手術量的驚人記錄。
吳孟超說:“我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出差開會,三分之一的時間處理公務和吃飯睡覺,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病房和手術室?!本驮诮衲?月7日,進京領取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前一天,吳孟超還為一位病人成功切除了癌腫。
一雙神奇的手:他的手就是手術中的“第三只眼睛”
作為肝膽外科大師,吳孟超有一雙修長的手。這雙手掌心微微泛紅,每個指肚飽滿而勻稱,透出健康的粉色,指甲契合著手指的邊緣修剪得整整齊齊,沒有絲毫多余。
50多年的外科手術生涯,給吳孟超的手留下了一個特別的標記:他右手食指的第一個關節(jié)向后凸起,指尖習慣性地向大拇指方向微微蜷起,而中指的第一個關節(jié)卻向無名指方向與第二節(jié)形成一個近直角的弧度。所以當他攤開手掌時,如果不刻意地并攏,食指和中指的第一節(jié)就會形成一個小小的“V”型。吳孟超看了看自己的手,笑著說:“50多年了,每天做手術,開刀、縫合,就變成這樣了。”
這就是被時任副總理的朱蓉基稱為“國寶”的手!
護士長程月娥是吳孟超的“黃金搭檔”,跟著吳孟超做過多次大手術。她說:“吳老那雙手的手感很特別,就好像是他的‘第三只眼睛’。手術中碰到大的血管出血,滿眼看去都是紅色,所有人都緊張得不知所措??伤p手伸進去摸摸就能找到破裂的血管,然后一掐,血就止住了!”
古人有“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yī)”的斷言,吳孟超也許的確有當外科醫(yī)生的天賦,但他的老師,我國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卻說:“我這個學生就是勤奮?!?/p>
吳孟超回憶起求學的經(jīng)歷?!?954年,裘老被聘為第二軍醫(yī)大學的客座教授,我就粘在他身邊,他一步一步教,我一步一步學,連他對我的呵斥都要回味幾遍?!濒梅ㄗ嬉矊@個勤奮的學生印象深刻,他動情地回憶說:“吳孟超特別勤快,他把我的一舉一動都寫下來。有一次我住院兩個多月,他也搬到病房陪我住了兩個多月?!?/p>
吳孟超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了事業(yè)上。他發(fā)現(xiàn)寫字時手指握筆的用力方向和拿手術刀的用力方向不一致,就改用毛筆的握筆方法。為了做好手術,他還自創(chuàng)了一套健身操——先活動十指,以保持手指的靈活性,接下來是肩頸,再后仰彎腰鍛煉腰力,然后蹲起幾次,最后是百步走。吳孟超邊演示邊說:“這些部位都是手術中用力最多的地方,鍛煉好了,才能在手術中做得好、挺得直、站得住。”
一顆赤誠的心:他在肝膽外科領域創(chuàng)造了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
1956年,34歲的吳孟超遇到了事業(yè)發(fā)展的瓶頸。裘法祖指點他說:“當今世界上肝臟外科是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國在這方面還是空白,偏偏中國又是肝臟疾病的高發(fā)地區(qū),如果你有決心,可朝這個方向發(fā)展。”可就在同一年,一位外國肝臟外科專家訪問中國時斷言:“中國肝臟外科的水平要達到國外現(xiàn)有水平,起碼還要二三十年?!?/p>
面對肝臟外科,做,還是不做?抉擇中,吳孟超陷入了回憶。童年時,他和父親起早貪晚地在馬來西亞的橡膠園勞作,就因為是中國人,買家就把價錢壓得很低。中學畢業(yè)時他取道越南回國,也因為是中國人,法國殖民者就蠻橫地要求精通英文的他們在過關證明上摁下屈辱的手印。
“中國人怎么就不行!”回憶往事,使吳孟超輾轉(zhuǎn)難眠。他再也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沖動,半夜里披衣伏案,一份向肝臟外科進軍的報告一揮而就。寫完后,他意猶未盡,又揮筆寫下了“臥薪嘗膽、勇闖禁區(qū)”八個大字。
一切從零開始。原本用來養(yǎng)實驗犬的窩棚成了吳孟超的實驗室,全部的實驗設備就是幾張破舊的桌椅和幾把剪刀。
沒有理論指導,他就用40多天翻譯出來的中國第一部肝外科教材《肝膽外科入門》。沒有實物標本,他自己動手用60多天制作出中國第一個肝腐蝕標本,并進一步提出“五葉四段”的肝臟解剖理論。1960年,吳孟超主刀成功完成了中國首例肝癌切除手術,不久又發(fā)明了“常溫下肝門間隔阻斷法”,把肝臟手術成功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1963年,他成功地完成了世界首例完整的中肝葉切除手術……短短幾年,吳孟超的成就可以編成幾厚本書了!
今天的吳孟超不只是優(yōu)秀的外科醫(yī)生,更是一位戰(zhàn)略醫(yī)學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吳孟超就敏銳地認識到,要從根本上提高惡性腫瘤的防治水平,必須依賴基礎研究的進步。因此,他建立了國內(nèi)第一個肝癌專業(yè)性基礎研究實驗室,1993年,他又組建了國際上規(guī)模最大的肝癌研究基地——第二軍醫(y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和研究所,把對肝癌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和生物治療領域。
吳孟超領導下的研究小組創(chuàng)新性地利用肝癌細胞與激活的B淋巴細胞進行融合,形成了細胞融合瘤苗。這是世界上第一支肝癌疫苗!《科學》雜志立即在顯要位置登載了這一震驚世界的發(fā)明?,F(xiàn)在該疫苗正在臨床試驗階段。也許,在不遠的將來,肝癌將徹底成為歷史名詞!
國際著名肝臟外科學家、國際肝膽胰協(xié)會前主席劉允怡評價說:“吳教授對肝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在中國和國際都處于領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矚目和敬佩?!苯裉欤?84歲的吳孟超依然站在手術臺前,“八點半上手術臺,小手術就做兩、三臺,大手術就做一臺,從手術臺上下來就差不多一兩點鐘了?!眳敲铣粍勇暽劓告傅纴?,卻讓在場所有的人都為之動容。
一份溫柔的情: 他總是把手搓熱了才開始給病人檢查
入夜,吳孟超像往常一樣開始查房。在一位老人的床前,他停下了腳步。老人緊閉著雙目,肝癌消耗了他的血肉和精神,枯瘦的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吳孟超摩挲著老人瘦得皮包骨的雙手,和顏悅色地說:“您感覺怎么樣?您放心,我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的。”說完,吳孟超又仔細查看了老人的導尿管,還吩咐值班醫(yī)生一定要好好照顧老人。
術后老人進食困難,吳孟超又關切地說:“老人家,不吃飯可不行,怎么都要吃一點!”他邊說邊端起稀飯,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平時走路都要小跑的吳孟超,此時卻像個慈愛的母親哄著老人。老人張開嘴,邊吃邊流眼淚。二兩流食用了半個小時,老人瘦削的臉上重又顯出生命的光澤。而這位徐姓老人既不是富商大賈,也不是高官權貴,他是上海灘的一個流浪漢!
每年,吳孟超都要接待很多這樣的患者,有農(nóng)民、有華僑、有下崗工人、有學生……他們或貧苦、或富有、或平凡、或顯赫,可吳孟超從不問他們的身份。在吳孟超的眼里,病人只有病情輕重之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別。他經(jīng)常對學生們說:“醫(yī)本仁術,醫(yī)學是一門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醫(yī)生之于病人,其首要不在于手術做得如何流光溢彩,而在于如何向病人奉獻天使般的溫情。”
沈鋒是吳孟超的得意門生,他對老師的一次“發(fā)火”記憶猶新。有一次吳孟超把沈鋒叫到走廊里,拿著一份病歷說:“這個病人為啥要用先鋒6號,還是進口的?”沈鋒一看,這是一個浙江農(nóng)婦的病歷。沈鋒想,我是按常規(guī)給病人用的藥,老師為什么會這么問?“作為常規(guī)術后感染,現(xiàn)在大家都用先鋒6號,也就給這個病人用了?!鄙蜾h回答說。吳孟超沉下臉,嚴肅地說:“你知道醫(yī)療費用對這樣的病人和家庭會帶來多大的經(jīng)濟負擔!這個病人沒有明顯的感染,術后又很穩(wěn)定,為什么不用氨芐青霉素?過去我們也常用,效果不錯又便宜。你是個大夫,要多為病人考慮才對!”
一種嚴厲的愛:他推動著學生不斷進步
“會做、會說、會寫”,這是裘法祖教授當年對吳孟超的要求,如今他也把這六個字作為對自己學生的基本要求?!皶觥本褪桥袛鄿蚀_,下刀果斷,手術成功率高;“會說”就是善于旁征博引,闡述理論,能走上國際講壇;“會寫”就是善于總結經(jīng)驗,著書立說,發(fā)表高質(zhì)量論文。
吳孟超對學生的要求有時近乎苛刻。有個學生的論文涉及1000多個病例,他硬是與助手一例一例地逐一核查?!叭绻噶隋e誤,老師會用手狠狠地叩擊桌子,那連續(xù)不斷的叩擊聲真讓人心驚肉跳,無地自容。”他的學生如是說。
學生們尊敬吳孟超,還因為他愛學生甚于愛己。在一次手術中,沈鋒一不小心將縫合針扎在了吳孟超的手上。那一針扎得不輕,吳孟超哎喲了一聲。沈鋒事后說:“我當時嚇壞了,萬一老師感染了肝炎,我怎么擔待得起!”可吳孟超只是輕聲對他說:“我們年紀大了不要緊,你們年輕可得當心?。±^續(xù)縫吧。”
吳孟超深諳因材施教的道理。在他的指導和帶領下,學生們術業(yè)有專攻,已經(jīng)成為我國肝臟研究各領域的中堅力量,推動著我國肝臟外科整體水平的提高。
叢文銘專攻肝癌分子的病理學研究,首次提出了小肝癌的科學定義,為臨床早期小肝癌的診治提供了科學依據(jù)。王紅陽專攻肝癌信號轉(zhuǎn)導研究,明確了一組重要信號分子參與疾病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的調(diào)控,發(fā)現(xiàn)了與肝癌有關的新基因。2005年,王紅陽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錢其軍專攻肝癌的基因-病毒療法,研制出了攜帶抗癌基因的新型腫瘤增殖病毒,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抗癌治療新技術。
這只是吳孟超學生中的幾個代表。1978年恢復碩士生全國招考以來,吳孟超本人帶教碩士生80名,博士生59名,博士后21名。吳孟超所帶領的學科團隊已為國內(nèi)外培養(yǎng)了1000余名肝膽外科專業(yè)人才,其中70%以上已成為各單位肝膽外科的學科骨干和學術帶頭人。吳孟超常說,他希望學生們能更有出息,因為只有學生超過了老師,才是一個老師的成功。
吳孟超說:“一個好醫(yī)生,在品格上至少要具備三種精神——無欲無求的獻身精神,救治病人的人道精神,求實求是的科學精神。”
正是這種精神的指引,吳孟超迎來了他事業(yè)上最輝煌的時刻。2006年1月9日,一身戎裝的吳孟超站在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上,從胡錦濤總書記手里接過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大獎證書。
苦難、辛酸、幸福、榮譽……過往的種種猶如電影般在吳孟超眼前閃現(xiàn)?!拔疫@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國,我也許會很有錢,但不會有我的事業(yè);如果不是在人民軍隊,我可能會當個醫(yī)生,但不會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在黨組織,我可能會做個好人,但不會成為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