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設計]
任選一篇現(xiàn)代優(yōu)美散文,認真品讀,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鑒賞文章。
[寫作指導]
散文取材廣泛,形式多樣,寫法靈活,表達含蓄,語言優(yōu)美,能夠迅速而敏捷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這種輕捷靈便的特點使散文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文體。而現(xiàn)代散文亦是大家迭出,佳作紛呈,為人們提供了美不勝收的精神食糧。鑒賞散文可以使我們受到美的熏陶與美的享受,學到廣博的社會歷史知識,領悟到作者對自然人生的真切體驗和深刻見解,獲得新奇的思想和智慧的啟迪,有利于我們作文和做人。
鑒賞散文,依北京大學謝冕教授所指導的辦法,就是“泡”、“找”、“進”、“猜”、“補”?!芭荨保褪前炎髡哂蓮碗s的社會生活現(xiàn)象加以高度精練的東西,還原到它原先的狀態(tài)中去;“找”,就是找到作者塑造形象背后所蘊含的情思;“進”,就是走進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境界中去,把自己內(nèi)心的主觀世界融進文學作品的客觀世界中去,引起感情的共鳴;“猜”,就是以自己的經(jīng)驗和思考對作品的內(nèi)蘊加以補充和闡發(fā);“補”,就是對文學作品中一些跳躍性的內(nèi)容進行再加工。具體而言,鑒賞散文,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大處著眼,整體把握。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這個特點,決定了散文往往是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由一些事物發(fā)展的片斷、一些場面或景物組成。因此鑒賞散文時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行文線索、感情脈絡,從大處著眼,整體上把握。這是鑒賞散文的前提。其內(nèi)容包括:(1)散文的類別。散文一般可分為敘事、寫景、詠物等類別。敘事散文所記之事一般較為平凡,講究“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尤其值得注意,寫景散文一般是借助景物抒發(fā)作者在特定生活環(huán)境下的情感,詠物散文往往是“托物言志”,借助“物”來表達作者的理想或心愿,要注意分析“物”的象征意義。(2)相關背景。對因時為事而作、表達作者特定思想情感的文章的鑒賞,聯(lián)系背景顯得尤為必要。(3)思路脈絡。葉圣陶先生說:“文章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營構(gòu)散文,總有其思路,體現(xiàn)在文章中,便是脈絡。在一般情況下,只有把握了全文的脈絡,才可能真正理解每一段每一層的含義。(4)明確意境。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沒有完美意境的散文是沒有生命力的。大凡優(yōu)美的散文,無不在山水光影、人情世事的精微描述中融入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濃厚的感情,使人讀了如身臨其境、親歷其事,從而受到熏陶和啟迪。如《荷塘月色》的素淡朦朧、《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就是作者精心營造的意境。只有領略了意境之美和作者創(chuàng)設意境之妙,我們才能徜徉于美妙超俗的藝術世界,得到舒心愜意的美的享受、美的啟迪,做一次靈魂和精神世界的心靈旅游。
(二)注意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鑒賞表達技巧,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1)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去評價: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變換和選擇;描寫的特點和作用等。(2)從材料剪裁的角度去評價: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生動、真實、新穎等。(3)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去評價:是否運用了象征、對比、襯托以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4)從結(jié)構(gòu)安排的角度去評價:開頭結(jié)尾是否各有特色;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等在言語中是否有所運用;起承轉(zhuǎn)合,是否曲折有致。
(三)評價散文的思想性。
人的思想感情是豐富復雜的,文章的內(nèi)容往往不是單一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不一定全是正確的。有的作品既有表現(xiàn)積極健康思想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有消極不健康的思想感情的因素。因此鑒賞散文時,我們應該對散文的思想內(nèi)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進行評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會對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評價,評價的關鍵在于是否能結(jié)合作者情感、創(chuàng)作背景、讀者的生活底蘊做出客觀、合理而具有讀者個性特征的結(jié)論,做到客觀公正,防止以偏概全,防止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
(四)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
聯(lián)想和想像,就是謝冕教授所說的“進”、“補”、“猜”,可以擴展作品的內(nèi)涵,真正體現(xiàn)讀者的再創(chuàng)造,再現(xiàn)美的意境;聯(lián)想想像可以深化文章的題旨,激發(fā)讀者的求知欲。
鑒賞完成之后,還要將你對散文的感悟表達出來,也就是寫鑒賞文章了。那么,如何寫作“散文鑒賞”文章呢?
(一)選擇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筆力不從心而流于空泛。
一篇文章,感悟點肯定很多,寫作時應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一點來展開,切忌面面俱到。
(二)觀點鮮明,論據(jù)準確。
對作品的評價是論點,對作品的具體分析則是用論據(jù)論證論點。鑒賞一篇文章,總要有個基本看法:是好還是壞?是基本上好的還是有缺點?還是基本上不好但尚有某些可取之處?這個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而這個論點必須是正確的、鮮明的。要在對散文的藝術手法、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具體的分析,從中引用足以說明自己論點的材料來作為論據(jù)。這些論據(jù)一定要準確可靠,不能想當然,更不可曲解,甚或斷章取義,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三)注重評議,生動形象。
散文是文學性較強的體裁,因此在寫鑒賞文章時應盡量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使之與鑒賞的文章珠聯(lián)璧合,給人美的享受。比如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引用一些評論術語,增加文學性;可以聯(lián)系同題材或同主題的文章、同表現(xiàn)手法的文章進行比較,增加文章的厚重感。
(四)注意特點,避免誤區(qū)。
鑒賞類文章,有一些基本的特點:如標題上,一般有正副標題,正題強調(diào)藝術性,副題則平實清楚;結(jié)構(gòu)要求明快,忌拖泥帶水,對作品的評價最好在開頭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證明,形成總分結(jié)構(gòu)(如果有必要加上總結(jié)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總分總結(jié)構(gòu),但不可勉強,以免畫蛇添足);表達上,采用敘議結(jié)合、評析結(jié)合的寫法,以邊敘邊議的方式較多,而評價有的是通過分析水到渠成地引出。
另外,要避免將鑒賞文章寫成“讀后感”。這兩者之間是有區(qū)別的:鑒賞文章,重在對文章分析評價,不能脫離文本;讀后感則重在“感”,寫自己讀后的主觀感受和受到的教育,文章可以僅是一個引子。
總之,只要我們多讀多看,開闊眼界,用心領悟,注意結(jié)合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掌握的一些基本方法,就一定可以寫出有獨出機杼的鑒賞妙文。
[佳作示例]
冷雨低吟
——《聽聽那冷雨》鑒賞
張薇薇
聽聽那冷雨。
聽的,是那眷念之情,思鄉(xiāng)之懷。
聽的,是那前塵隔海,時光不再。
長巷短巷,縱橫叉錯,無止無盡,隨之不斷延伸的還有作者的思緒:物是人非,時光易逝的喟嘆。安東尼奧尼的鏡頭輕移,夢中仿若彼此正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可是恍惚間,那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的日子就在一次次的云情雨意中匆匆而逝了,只留下一片殘山剩水。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不過過眼云煙,灰飛煙滅。那片日思夜想的土地,終究只能在故宮冰冷的壁頭櫥窗內(nèi),京戲鑼鼓聲中,太白東坡的韻里,尋見些許痕跡。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字字飽含深情。一個字就是一個天地,倉頡的美感,漢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與希望還有作者深深的眷念,在這些方塊的土地上扎下了根。而茫茫辭海中,一個“雨”字,滂滂沱沱,淅淅瀝瀝,更是道出了作者似雨般纏綿的情思。
“雨不但可嗅,可觀,更可以聽?!弊髡呗犛辏谥衽锢?,在屋檐下;在江南,在臺北。從樹梢到瓦楞,從春雨綿綿到秋雨瀟瀟,從少年聽到中年,從午夜聽到黃昏。在他的眼中,仍舊只有古老大陸的雨,才能滋潤他孤寂的心靈,才能敲出那細細密密的節(jié)奏,吟出夢中母親溫馨的低唱。而這雨早已不是普通的雨,它們在作者心中就像古老的琴、孩時的搖籃、親昵的童謠,而這些意象也只能在古老大陸、澤國水鄉(xiāng)的江南才能擁有的。那細細瑣瑣屑屑淋淋淅淅瀝瀝的雨聲,更像是作者低沉細述的對故土的愛。
“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作者認為那些黯淡青灰的瓦片才能作為被雨拂弄的黑灰鍵,在冷雨的輕撫下奏出最綿長貼心的音樂。滴滴嗒嗒滴,徐徐叩打中,溢滿柔婉親切。然而令作者心痛的是,當鋼筋水泥包裹了整個城市,那瓦的音樂竟成了絕響。瀟雨紛飛的畫面只能塵封在記憶深處,前塵隔海,時光不再,沒有音韻的雨幕只能像一張張黑白的默片,述說著淡淡的哀怨。
二十五年。二十五年的廈門街雨巷與記憶等長,覆蓋在心底的青苔也像那蔓延的鄉(xiāng)思,越積越深,怎樣也理不清,除不盡。二十五年的流轉(zhuǎn)歲月刷白了鬢發(fā)。心力交瘁的作者自我安慰那是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鄉(xiāng)愁之苦與悲憤之情究竟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寄托呢?黯然神傷的作者說,且聽聽冷雨吧。
聽聽那冷雨。聽聽那些雨低吟中柔腸百結(jié)千縈萬繞的思鄉(xiāng)之懷。
凝思冷月鐘笛回腸
——讀《冷月鐘笛》有感
肖國娟
望著凄冷的月,凝思的潮水從月下涌過,黯淡的天空分明閃爍著狼一樣的眼睛,林清玄先生撩起灰蒙蒙的云幕,仰天長嘆。您是在尋找和您一樣深邃的眼眸嗎?沈葆楨聽到了,聽到了您無聲的吶喊。
有時,我也在想,這天與人有什么區(qū)別呢?匆匆地翻書想找到那彌久的答案。一行行似云流水般的文字在眼里落下,是林清玄先生的。他說:“河流流入沙漠即將干涸,但一朵云飄過,告訴河流,你可以升華為水汽,飛越沙漠。沙漠的河騰空而起,飛越千山萬水,最后又變成雨滴融入大河,匯入大海。”這種天人合一的景象被林清玄先生于平淡的語言中闡釋得清然、透徹,有東方禪者的味道和風范。
初讀《冷月鐘笛》,只覺得頭頂有一凄冷的月,萬物都沉睡了,思想也沉淀了,靜靜地,俗世是水,物欲是光,蕩漾在波心粼粼。有一種回歸自然、親吻大地的沖動與激情,但終將化為潺潺流水,“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啊。
“月色你看久了,它灑在輕輕淺淺、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響亮著斷斷續(xù)續(xù)的鐘聲,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鐘?!惫艅x的鐘聲在心底響起,歷史的長河,天地英雄氣,千秋尚涼然,林清玄先生獨坐在城堡上,眼見星輝掩映下的城池、古炮及夏蟲,他流淚了。古老的民族在嘆息,馱著他的子民緩緩前行。
村頭的老人每天獨自坐在槐樹下,目光呆滯,抱著一張軍人照。那是誰?和她有什么關系?滄桑的老人在想些什么呢?他的過去?他的未來?……沉浸在他個人的世界之中,炫麗的世界顯得格格不入,或是說他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吧?;顫娍蓯鄣暮⒆觽冊谒車谋奶冋娴男δ?,銀鈴般的笑聲仿佛才屬于這樣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人又在想些什么呢?快樂的泡影升騰。姑娘們、婦女們、行色匆匆工地上的工人、草原上的牧羊人、南極的探險家……同一片冷月之下,形形色色的人各乘了一匹思想的野馬,在廣褒的天空馳騁,留下千絲萬縷,而又似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人就這樣自個兒活著,活著,不必在乎他人惡狠狠的冷眼,不必多問他人的瑣碎,不必與困難斤斤計較,不必回首過錯……
“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長長短短地散步,好像絲絲長鳴的笛聲,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睔v史的管笛就這樣吹響。于是高山流水間俞伯牙折琴斷弦;滾滾汨羅江邊,屈原投江殞國;朗朗星空下,曹操慨當以慷;幽幽南山陶淵明悠然采菊……歷史的攝影頭拍下那一剎那的輝煌,歷史的書簽留下一張張剪影,唯一而逶迤,獨立歷史的峰巔。人生有許多門,可其中一些門只對一些人永遠敞開的:不要試圖去敲門,去敲人生遺憾的門。
談到人生,說到選擇,涉及價值,林清玄豁達地說:“文學家的小艇在海上遇險,驚濤駭浪瞬息萬變,這時一架直升飛機飛過。下面寫著兩個字——時間。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慢慢通過時間的考驗,了解人生和文學的本質(zhì)?!被蛟S,《冷月鐘笛》正在揭示著某個深刻的道理,在那片澄清的月光之下,古剎的鐘笛聲中月兒越升越高,它的光輝縈繞著整個星空,花前月下,歌唱漫漫人生。
[作者單位:湖北松滋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