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首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頒獎儀式在國家圖書館文津廳舉行。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王蒙,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哲學家任繼愈先生,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副司長劉小琴, 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郭正誼,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清華大學教授胡顯章等專家、學者及獲獎作者、獲獎出版社和讀者出席了頒獎儀式。
“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是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公益性文化活動,也是一項重要的服務新舉措。該獎項于2004年12月22日啟動,共收到出版社、專家、讀者等各方推薦的參評圖書376種,其中出版社推薦、作者自薦64種,專家、讀者等各方面人士推薦參評圖書312種。在廣泛征集讀者意見的基礎上,國家圖書館組織專家進行了兩輪認真審慎的評審,經初審評委評審,入圍圖書為50種。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綜合圖書內容和讀者投票兩項指標,經過終評會議的投票及討論,最終確定了9種獲獎圖書及39種推薦圖書。
9種獲獎圖書分別為:《B模式:拯救地球延續(xù)文明》、《城記》、《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歷史學是什么》(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叢書)、《喪鐘為誰而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紀實》、《世界遺產地圖集·中國卷》、《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游戲中的科學》、《中國知識分子十論》。
2005年度“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鮮明的特色:一是該獎項的定位是評選普及類圖書。評選范圍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類的大眾讀物,尤其側重于能夠傳播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公眾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圖書。二是評獎活動的公益性。該獎項是國家圖書館拓展服務領域的重要舉措。為了展示參評圖書,方便讀者參與評獎活動,國家圖書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設計并開通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網站(網址為http://wenjin.nlc.gov.cn),為讀者推薦圖書、閱讀圖書、參與評選和投票提供了交流意見的平臺,并根據(jù)授權情況,對圖書全文或部分文本進行電子化上網,提供讀者閱覽。三是該獎項是一個吸引讀者廣泛參與、以廣大讀者為主體的獎項,讀者的廣泛參與是評選的一大特色。截止2005年12月20日,“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網站訪問總量502,385人次,注冊人數(shù)21,192人。讀者的參與,極大地擴展了文津圖書獎的選書范圍,也使獲獎圖書有了更廣泛的代表性。同時,評審委員會意見的加入,使評選結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該獎項命名“文津”的意義在于,它是國家圖書館的傳統(tǒng)象征。更深的意義是,命名取意“文化津梁”,顯示了國家圖書館愿意作為溝通文化的橋梁,為促進作者、出版者和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發(fā)揮作用。
為學術津梁,是國家圖書館應盡的責任;做文化使者,是國家圖書館神圣的使命?!皣覉D書館文津圖書獎”正是基于這一理念創(chuàng)辦的公益性文化活動。作為圖書的收藏者、管理者,國家圖書館希望通過努力,用圖書評獎的方式在寫書人、出書人、讀書人間架起暢通無阻的橋梁,編織五彩斑斕的紐帶,在全社會培育出良好的讀書氛圍,真正履行國家圖書館文化傳播、公民終身教育的職能。國家圖書館希望此次推薦的圖書,在提高公眾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文津圖書獎頒獎儀式后,文津沙龍?zhí)貏e活動——文津圖書獎組委會委員及評審委員會委員座談會在國圖舉行,文津圖書獎獲獎及推薦圖書展示在文津廳同時展出,展覽持續(xù)到2006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