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曾接到一封從札幌市寄來的信件,內(nèi)容大致如下:“我是一位眼鏡商,前幾天,在雜志上看到了您的照片,覺得您戴的眼鏡不大適合您的臉形,希望我能為您服務(wù),替您配一副好眼鏡?!?/p>
我認(rèn)為這位特地從札幌市寫信給我的人,必定是位非常熱心的商人,于是寄了一張謝函給他。后來我將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凈。一次,我應(yīng)邀到札幌市演講,那位眼鏡商主動來和我見面,繼續(xù)請求為我另配一副眼鏡。
我被這個60歲老人的熱誠所感動,說:“那就拜托您了。”
當(dāng)天晚上,他又來了,花了一個鐘頭的時間,測量我臉部的平衡、戴眼鏡的舒適感以及檢查我現(xiàn)在使用的眼鏡度數(shù)。我問他,我什么時候可以戴上新眼鏡,他說需要16天。接著,他鄭重地對我說:“您戴的眼鏡是很久以前配的,說不定您現(xiàn)在的視力已經(jīng)改變了。希望您能駕臨本店一趟,只要花費(fèi)1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了。”
于是,我跟他約好在回大阪之前,拜訪他的店鋪。
兩天后,臨上飛機(jī)場之前,我來到了他的店鋪,大吃一驚:那間店鋪位于札幌市最繁華的街道上,站在店鋪之前,宛如置身眼鏡百貨公司的感覺。
我被招待進(jìn)入店內(nèi)之后,注意到大廳里有幾十個客人正在觀看大型電視機(jī),耐心地等待著。這里一切的檢驗(yàn)裝置,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令我嘆為觀止。
那些年輕的店員,動作敏捷,儀容清雅,待人周到,滴水不漏。而那位老板,則如松鼠一般地在店內(nèi)四處穿梭不停。
我走近他的身邊,說:“您的事業(yè)這么繁忙,竟然在看到雜志之后,馬上寫信給我。我認(rèn)為您的用意不只是為了做生意,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他笑著說:“您經(jīng)常出國,假如您戴著那副眼鏡,外國人會誤以為日本沒有好的眼鏡行。為了避免日本受到這種低估,所以我才寫信給您。”
聽了這番話,我覺得我被上了一課。
(孫漸離摘自《暢銷書摘》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