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VS意大利隊:海納百川
“吃在廣州”,可見廣州人對吃的講究是多么精湛。粵菜,尤以選料之廣博而聞名,博采眾長講究實際,制作精細追求享受,其味清淡略甜。在粵菜中,飛禽走獸、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無不可入肴。事實上,廣東人的這種無所不吃的性格,也正是其開放的心態(tài)在飲食上的反映。意甲聯(lián)賽素有小世界杯之稱,與歐洲其它四大聯(lián)賽相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納力,正是所謂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意甲最具開放性的特點造就了意大利隊博采眾長,獨樹一幟。意大利的鏈式防守與粵菜制作的精細追求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洸擞兄鴺銓嵵?,就如意大利的踢球風格并不是很美一樣,這與意大利隊務(wù)實態(tài)度有關(guān)吧。
川菜VS巴西隊:辣辣紅不讓
吃在廣州,后面有一句:味在四川。川菜毫無爭議位列八大菜系之首。而巴西無論是所獲榮譽、名氣、歷史地位都是當仁不讓的NO.1。哪兒有人哪兒就有川菜館,哪里有球踢哪里就有巴西球員,這大概是巴西隊同川菜最大的相似之處吧。川菜中最重要的原料就是辣椒和麻椒,且素以味廣、味多、味厚著稱,并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提起川菜,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通紅的辣椒和那股滲透到骨頭里去的麻辣勁兒,每每辣得人眼淚直流還欲罷不能。巴西最火辣就是犀利的攻擊群,且風格各異,羅納爾多的犀利,小羅的詭異,卡卡的速度……巴西也如川菜一樣,能辣出每個對手的眼淚。
湘菜VS英格蘭隊:直來直往
一代偉人毛澤東,逐日驅(qū)蔣,抗美拒蘇,遂使五千年中華文明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東方。迫昔撫今,喟嘆良多,一碗紅燒肉,幾多民族情,毛公戲言,不食辣椒者非真革命也,一語道盡湘菜之本味。湘菜口味偏重于咸、辣、酸,而英格蘭足球同樣生猛無比,以強勁的沖擊力而著稱。各方面衡量,英格蘭隊的表現(xiàn)都與湘菜的幾大特點不謀而合。作為足球的先驅(qū),英格蘭與湘菜同為開山鼻祖,如果說川菜的辣是麻辣,那么湘菜則是干辣,直來直去,一下辣到心頭。英格蘭隊也是如此,英國人從不玩誘敵深入之類的戰(zhàn)術(shù),而是利用身體優(yōu)勢沖擊對方,大刀闊斧,長傳沖吊,簡明扼要。湘菜讓許多首次品嘗的人很難適應(yīng),英格蘭這種不講理的打法也容易讓不知其底細的對手無法適應(yīng)。因為湘菜的辣性太重,做工相對粗糙,掩蓋了其不少美味,所以湘菜始終排在川菜之后。英格蘭打法簡約,直來直去,辛辣有余,而靈氣不足,所以在世界杯的舞臺始終沒有取得與其“鼻祖”相稱的成績。
蘇菜VS阿根廷隊:大師搖藍
蘇菜吸取南甜北咸之特點形成自己咸甜適中的特色,口味上適應(yīng)性廣,清淡可口,而江蘇歷來盛產(chǎn)大廚,廚刀便是揚州“三把刀”之一。揚州廚師遍布全國,其刀工精細,似鬼斧神工。而阿根廷向來盛產(chǎn)足球大師,馬拉多納、巴蒂、克雷斯波、里克爾梅等無不是當今足壇的頂尖人物。但蘇菜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僅要好吃,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好看,阿根廷活躍歐洲五大聯(lián)賽的球員,雖不及巴西人多,但性價比更高,其兼容意大利的鋼鐵防守和英超快速的特點,賞心悅目,倍受球迷喜愛。
徽菜VS德國:樸實之美
徽菜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料樸實,講究火功。而東道主德國就具有類似的特點。德國隊沒有什么大牌球星,它的隊員絕大部分都在本國聯(lián)賽中效力,除了巴拉克為大家熟悉外,其他球員更像是陪襯。徽菜盡管選料樸實,但卻特別講究火功。德國隊素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嚴明的戰(zhàn)術(shù)紀律取得赫赫戰(zhàn)績。而對于徽菜講究原汁原味的特點,克林斯曼也在德國隊中體現(xiàn)出來。針對德國球員身材高大、體能出色的特點,克林斯曼并沒有一味要求隊員打地面球,而是要求隊員長短結(jié)合、針對對手的特點來發(fā)起沖擊。這與徽菜烹調(diào)方法中擅長的燒、燜、燉有異曲同工之妙。
魯菜VS西班牙:悲情時光
山東古為齊魯之邦,地處半島,三面環(huán)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氣候適宜, 四季分明。海鮮水疾、糧油畜牧、蔬菜果品、昆蟲野味一應(yīng)俱全,為烹飪提供了豐盛的物質(zhì)條件。然而,魯菜的發(fā)展最終沒能超越川、粵、湘菜系,令人費解。同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俱樂部賽事上風光無限的西班牙人竟然從未闖入過世界杯決賽。不知道有多少次了,西班牙人聽到的總是“這次的情況會迥然l不同”?然而他們很快就聽不到同樣的話了。對于一個具有濃郁足球傳統(tǒng)并且球星薈萃的國家,西i班牙國家隊的蒼白戰(zhàn)績總是一件令人神傷的事情。魯菜也一直在努力追趕,就好比西班牙人一直在I努力追尋一樣,但是更重要的榮譽卻一直在躲避。
閩菜VS荷蘭隊:海上霸王
閩菜由福州、閩南、閩西三路地方菜構(gòu)成,多與海鮮有關(guān),而曾經(jīng)的海上霸衛(wèi)荷蘭人也與海洋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閩菜不僅滋味清鮮,而且講究色調(diào),素有“清爽于外在,醇鮮于齒間”之說。荷蘭隊向來以賞心悅目的進攻而著稱,無論輸贏與否,其全攻全守的打法絕對讓人看得過癮。閩菜原料多以海鮮為主,生猛自然是其主要特點。而荷蘭隊的一批進攻天才在場上同樣非常生猛。前鋒范尼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高效的進球率曾獨步歐洲五大聯(lián)賽。足球場上曾有吃海鮮的人頻率快——說,被海洋包圍的荷蘭人也盛產(chǎn)快馬。荷蘭的兩個邊鋒就是靠速度來沖擊對手。左邊鋒羅本在切爾西如日中天,他不知疲倦的奔跑和快速靈活的突破讓對手防不勝防;右路的庫伊特也以旋風般的速度在邊路頻頻制造殺機。閩菜的最大特色在于“糟”,如果只從字面上理解,這與荷蘭的情況也有幾分相似。荷蘭足球也以內(nèi)部一團糟而名聞天下,球隊內(nèi)部似乎總有不斷的爭議和矛盾,這也是天才球員不勝枚舉的荷蘭隊,卻總也拿不到冠軍,甚至有時連世界杯決賽圈都進不了的最大原因。
浙菜VS法國:清新之風
一說起足球場上的北歐海盜,人們往往就會想到挪威、瑞典這樣高舉高打的“不講理球隊”,但同處歐洲的法國入?yún)s截然相反,他們一直堅持小、快、靈的戰(zhàn)術(shù)風格,倒與浙菜的特點有幾分相似。浙菜菜式小巧玲瓏、清俊逸秀,法國隊的幾個前場隊員也大多與之類似,屬于身材中等、腳下技術(shù)出色的類型。1998、2000年的法國隊被認為是打法最完美的球隊。1998年在對歐洲拉丁派代表意大利隊時,法國隊的中場傳切配合照樣占據(jù)優(yōu)勢;對弱隊時,法國人的小、快、靈更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梢哉f,法國人給有些保守功利的現(xiàn)代足球帶來了清新之風。不過,浙菜菜品脆、軟、滑、嫩的特點如果成為足球場上的戰(zhàn)術(shù)風格,那可能就注定是悲劇,法國隊近年的遭遇就說明了這一點。2002年,法國隊心慈腳軟、進攻又顯得不夠大氣,配合盡管依然流暢,但卻過于講究傳切的精致,最終小組淘汰出局。此外,浙菜中的菜名多與文化名人、風景名勝有關(guān),比如東坡肉、西湖醋魚等,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法國人則因巴黎濃重的藝術(shù)氛圍,文化底蘊同樣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