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日早上7點多,在綦江縣石壕鎮(zhèn)長征村一個名叫“三岔河”的地方,隨著“轟隆”一聲巨響,一塊塊山巖沿著峭壁滾下深淵。站在山底的小道向半山望去,一條毛坯公路正在溝壑中蜿蜒延伸,50多名村民身著單衣,吼著號子,在寒氣逼人的工地上忙碌著。人群中,黨總支書記趙久奇一邊揮舞著手中的鐵錘,一邊盤算著日子。為了修筑這段通往鎮(zhèn)上的“長征路”,從2003年開始,村黨總支帶領村民已同大山拼搏了3年。
支教老師的不幸遭遇
2003年8月31日,陶萬明、趙久永等4位老師拎著包裹,帶著教具,一大清早從石壕鎮(zhèn)羊叉中心小學出發(fā),搭上開往貴州省桐梓縣的客車,前往同鎮(zhèn)的長征村小學支教。因長征村與鎮(zhèn)政府所在地不通車,到長征村必須先繞道貴州桐梓縣,再轉車到臨近長征村的桐梓縣天坪鄉(xiāng),然后進村??蛙囈宦奉嶔ぃ兄镣╄骺h一個名叫“陰地灣”的地方時,不慎翻下山溝,4名教師受重傷,雖經(jīng)全力搶救,但年僅23歲的趙久永和46歲的陶萬明老師,因傷勢過重與世長辭。
他們前去支教的長征村,過去叫龍門村,因1935年紅軍長征經(jīng)過這里而改為現(xiàn)名。長征村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約20公里,全村山高、坡陡、路窄,村民使用的農(nóng)用物資,全靠60多匹馬馱運。1998年,雖然修通了一條與接壤的桐梓縣天坪鄉(xiāng)相連的村級公路,但是繞道天坪鄉(xiāng)到石壕鎮(zhèn)政府,車程需要2個多小時,路況又差,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出行難”的問題。
交通閉塞,嚴重制約著長征村的經(jīng)濟發(fā)展。全村貧困戶多達200多戶,占全村村民總戶數(shù)的三分之一,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
“帶路人”壯志未酬
支教老師兩死兩傷的悲劇,深深震撼了干部群眾,大家再次意識到,要改變?nèi)宓穆浜鬆顩r,必須修通這段直通鎮(zhèn)上的“致富路”。然而要打通這段只有4公里長的致富通道,必須穿越一段長達1.8公里的懸崖峭壁。面對巨大的困難,干部群眾的意見不統(tǒng)一。時任村黨總支書記的陳光輝在大會上說:“我們村叫‘長征村’,長征那么艱苦紅軍都不怕,修條公路難道比紅軍長征還難嗎?就是有長征那么難,我們砸鍋賣鐵也要進行‘長征’。”
2003年1月,長征村終于響起了修路的開山炮聲。
陳光輝的家離修路工地有將近10公里遠,他每天清晨踏著露水出門,深夜打著火把回家。2005年3月,他在查看五組一群眾房屋垮塌災情的路上昏倒在地,經(jīng)檢查,他已是肺癌晚期。3月下旬,鎮(zhèn)干部殷勝利受鎮(zhèn)黨委委派,專程前去探望陳光輝。殷勝利在施工現(xiàn)場找到連續(xù)戰(zhàn)斗了兩天的陳光輝時,只見他正蹲在一塊大石頭邊,眼睛布滿血絲,每咳一聲嗽,臉就脹得通紅,左手死死按在胸口上,股股青筋幾乎盤滿整個手背。殷勝利硬拉陳光輝回家休息,陳光輝沙啞著嗓子說:“老殷,我已經(jīng)沒有多少日子了。路還沒有修通,我怎么離得開??!”
去年6月中旬,因施工現(xiàn)場的碎石被炸飛,掉進了六組村民吳某的農(nóng)田,吳某與施工隊發(fā)生糾紛。陳光輝當時已經(jīng)臥床不起,在老伴的攙扶下,他來到吳某家,剛開口說話,便是一陣劇烈咳嗽,攤開捂在嘴上的手帕,上面沾滿了殷紅的血。素有“犟?!敝Q的吳某見狀,哭著說:“啥也不用賠了,只管修路就是了!”
去年11月4日,陳光輝已處于彌留之際。他呼吸時嘴張得大大的,胸脯也不停地起伏,一滴淚水在眼珠邊打轉,卻怎么也流不出深陷的眼眶。他拽著村主任趙久奇的手,斷斷續(xù)續(xù)地說:“我,不行了……你要把路修通,經(jīng)費和炸藥,要管好……”年僅49歲的陳光輝,對家人什么也沒有來得及說,就帶著未了的心愿,閉上了雙眼。
“領頭雁”前仆后繼
為了完成老支書的遺愿,實現(xiàn)2400多名村民的夢想,新任村黨總支書記趙久奇發(fā)誓要帶領全村群眾修通這條“長征路”。他與村民一起,扛大錘、拉碾滾、推斗車。在攻堅時期,他平均每天在工地上勞動12小時以上。有天夜晚,趙久奇脫內(nèi)衣時感到肩上一陣劇痛,扭頭一看,肩上的皮幾乎全被勒掉,血痂和衣服已粘在一起,妻子連忙用熱水把粘合處淋濕,再慢慢撕開血痂與衣服,每撕一下,趙久奇的眉頭就一陣緊鎖,牙咬得“咯咯”直響,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滴下來。
村里缺乏勞動力,趙久奇就把妻子動員到工地幫忙,家里的地,以每天15元的工錢,雇人耕種。為了節(jié)約運輸費用,趙久奇把自家的耕牛牽到工地上運輸材料。為了籌錢,趙久奇賣掉家里的糧食,并四處找親戚朋友借錢。在趙久奇的帶動下,村支“兩委”成員以私人名義,共向銀行貸款26000元用于公路建設。
兩任支書的行為,深深地感召著黨員群眾。74歲的老黨員楊秀太每天步行2個多小時從家里趕到工地,總是在8點半準時參加勞動,就連刮風下雨也不例外。黨員趙家貴不僅自己參加勞動,就連到他家作客的親戚,也被他請到工地上幫忙碾了兩天路面。入黨積極分子楊賢宇在廣西有份月薪1700元的工作,得知家鄉(xiāng)修路,辭去工作一干就是一年多,最近在砌公路堡坎時,不慎被一塊石頭砸傷腳,村民把他扶回家,叫他休息幾天,可第二天一早,他又拄著拐杖來到工地上。
長征村人修路的精神感動了社會各界。石壕鎮(zhèn)政府及時劃撥2萬元,鎮(zhèn)機關黨員干部也自發(fā)捐款3900元,社會各界送來5200元捐款,縣里安排的10萬元扶貧資金也全部到位。
而今,1.8公里長的“長征路”已經(jīng)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