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兄名寬心,人如其名。小時我們都尊稱長兄為“大哥”,從我記事起,大哥就有著太多令我們著迷而崇拜的本領(lǐng),特別是大哥叉魚的本事遠近聞名。在河溝里只要看到魚現(xiàn)身,大哥手里的魚叉就會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后穩(wěn)穩(wěn)地朝水中扎去。后來讀到魯迅,感覺大哥叉魚的景致,竟絲毫不遜于大師筆下的少年閏土在月色下刺獾的豪情。當然,傍晚全家人的飯桌上,會理所當然地多出一道可口的美味了。蛙聲蟈蟈的晚上,大哥常會提了小燈籠,拿著一把自制的在舊牙刷上插滿了鋼針的“土武器”,在剛剛翻耕過的田野上,在充滿著泥土氣息的夜色中,帶了我們捉泥鰍。那是我最歡樂的一段日子了。不敢想象沒有大哥的日子,我的童年該是多么的寂寞無趣?。?/p>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哥竟慢慢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了。他開始理解家境的貧寒和父母的難處。那時年成不好,而且天災(zāi)人禍不斷,大哥義無反顧地挺起了稚嫩的肩膀。作為家里的“老大”,他學(xué)著為父母分擔一些憂愁,以自己的小小年紀,“管理”起家里四五個大大小小的弟妹。而且慢慢地,諸如扯秧、割谷、挑草頭、打稻子,這些只有大人們干的莊稼活,大哥都成了一把好手,也成了父母最得力的幫手。由于家里沒錢買化肥,大哥常常天沒亮就扯起我們幾個小家伙四處拾豬糞當肥料,然后才去上學(xué)。因天色模糊辨認不清,記得第一個早晨回來,大家的糞筐里竟裝了很多小磚塊。大哥難受極了。過了幾天,大哥教給我們一個他摸索出來的“絕招”:先用腳踩一踩,是軟的就拾,是硬的就不要。這一“招”還真靈,不過磚塊是少了,大家的糞筐里卻又多出了很多泥巴。這成為全家流傳至今的一個經(jīng)典“笑談”。每每說起這事來,我們都是既心酸,又好笑。
聽父親說,大哥從小學(xué)習(xí)就十分刻苦。當教室熄燈、同學(xué)們都已進入夢鄉(xiāng)時,大哥還會點了家里那盞煤油燈,一個人學(xué)習(xí)到深夜。在我的頭腦中于是常常會出現(xiàn)大哥伏案苦讀的身影,至今都沒有淡去。等到我也開始上學(xué)的時候,大哥已經(jīng)去了很遠的鎮(zhèn)上念高中,只能每個月回來一次。他最關(guān)心的就是我的學(xué)習(xí),總是很認真地檢查我的作業(yè),比老師還細致,比父親更嚴厲。寒暑假期間更是不會放過我。記憶中因為貪玩我沒少挨過大哥的巴掌,他是“恨鐵不成鋼”??!那時,愉快的假期開始變得漫長,天性頑劣的我備受煎熬,大哥卻硬是逼出了我優(yōu)異的成績。等到懂事后,我對大哥充滿了無限的感激。
現(xiàn)在,我與大哥都已為人夫為人父了,而且工作在同一個縣城,單位也很鄰近。我早過了青澀的年月,以成人的眼光對大哥有了更多的理解。在我看來,無論面對世事人情怎樣的紛繁與變遷,大哥總是保持著那份很難得的嚴肅與堅強。他仍然時刻關(guān)心著我們幾個小弟妹,時常在節(jié)假日邀齊了我們,一起探討工作中的難題,教給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并會給我們及時的幫助和指點,儼然如父一樣的敦厚而威嚴。有時我會想,大哥又如一只辛勤的老母雞,他帶了我們,共同跋涉在人生之旅,讓我們體會了一份難得的人間真情?。〒?jù)天涯網(wǎng))
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