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泉州有個秀才名叫梁炳麟,幾次應(yīng)試幾次落第。但他仍不死心,繼續(xù)苦讀寒窗,希望有一天能出人頭第,金榜題名。
四年一次功名夢,這一年考期轉(zhuǎn)眼又到。梁秀才考試前夕,特地約幾位學(xué)友到泉州雙髻仙公廟去祈夢,希望何氏九位仙公出個吉祥好夢,這一考期一定金榜題名。
當(dāng)夜,在淡淡的朦朧中,何氏九仙騎白鶴從天而來,對梁炳麟說:
“功名在掌中。”
梁炳麟一夢醒來,對夢中之事,他不敢臆斷是真是假,是吉是兇。他問幾位學(xué)友,學(xué)友也不敢答復(fù),便去請廟公替他解夢。
老廟公八十多歲了,他沉思一會,高興地說:“功名在掌中,就是說你這科必中,在掌中是指在你掌握之中。此科大有希望,可嘉可賀啊?!?/p>
梁炳麟歡樂異常,并告知他的親人朋友,然后打點行裝,欣然上京赴考。只等金榜公布之日,他將騎上高頭大馬,游遍市街、衣錦還鄉(xiāng)。不料事不如意,金榜公布,榜上不見梁炳麟的名字,這次又名落孫山。
金榜無名枉心癡,忍痛束裝歸故里。梁炳麟正要收拾包袱、雨傘等物,準(zhǔn)備動身回故里,忽然想到金榜無名,那有什么面子去見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呢?一摸身上銀兩也早已花光,怎么辦呢?只得流落街頭巷尾,講古說書掙錢糊口。梁炳麟滿腹詩書,學(xué)問淵博,口才又好,說書時繪聲繪色,眼來手去。他講的故事活靈活現(xiàn),在街頭巷尾吸引了不少聽眾。
但是,講過幾場之后,他又覺得不怎么好。因為在大庭廣眾之中,拋頭露面,丟人現(xiàn)眼,實在是有辱斯文。于是,他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掛一條布簾把自己臉遮住,“隔簾說古”。由于他的語言藝術(shù)很好,聽眾有增無減,名氣也越來越大。
這時,有個提線木偶老藝人蘭田師剛好從他的簾前經(jīng)過,便停下細(xì)聽,一下子便被他講的故事所吸引,并為梁炳麟的才藝而稱奇。
木偶老藝人蘭田師是個有心人,第二天專程登門拜訪梁炳麟。交談之中,結(jié)為好友。蘭田師對他說:“你講古時,要手上套個形像木偶配合,就更好了。有聲有色又有形像動作,使人物更加逼真多好!”
梁炳麟認(rèn)為蘭田師講的有道理,便請?zhí)m芏田師幫忙,把幾尺高的提線木偶縮小改成幾寸小的布袋木偶。說書時把布袋木偶套在手掌上,并改進(jìn)了表演技巧。經(jīng)過一段時間努力之后,梁炳麟在蘭芏田師認(rèn)真指導(dǎo)下,充分發(fā)揮了掌中木偶的特點。這樣,閩南的布袋戲——掌上木偶戲誕生了。
以后,梁炳麟隔簾講古時,加上了掌中木偶表演,嘻笑怒罵,裝腔作勢,男罵女唱,又學(xué)習(xí)京戲的生、旦等角色的表演技藝,非常生動傳神。觀眾也越來越多,叫好聲不絕。
從此,梁炳麟的名聲大振,譽滿閩南整個金三角,人們稱他為“木偶戲狀元?!?/p>
梁炳麟在人們一片贊聲中,忽然醒悟了,原來仙公山何氏九仙所說“功名在掌中”,是表示我將成為木偶戲狀元,而不是科考狀元,真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