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首次用衛(wèi)星追蹤候鳥調查禽流感傳播途徑
日本文部科學省27日宣布,日本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首次嘗試用人造衛(wèi)星追蹤候鳥,以調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傳播途徑。
研究人員將調查野鴨、鷸類等候鳥,其中野鴨是已知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傳染源。按計劃,研究人員將首先在日本國內3個地點捕獲50只候鳥,通過血液化驗是否感染禽流感病毒。這些候鳥身上隨后將被綁上由太陽能電池驅動的數(shù)十克重的發(fā)射裝置。在為期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通過美國的氣象衛(wèi)星每天約10次監(jiān)測候鳥活動地點的變化,并根據(jù)需要派人實地調查,以確定候鳥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地點。
候鳥被認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傳染源。由于擔心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突然變異之后,有可能發(fā)展成容易在人際間流行的新型流感,世界各國近來紛紛采取措施,加強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防范。
我國科技取得重大成果 國產機器人進入反恐領域
科學技術部18日下午在北京開幕的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向媒體提供信息稱,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科技在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包括國產危險作業(yè)機器人進入反恐、防暴領域應用。
據(jù)介紹,由廣州衛(wèi)富機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反恐排爆作業(yè)機器人具有探測及多種作業(yè)功能,通過有線或無線控制,能自由上下樓梯、爬坡、鉆洞,手臂靈活地抓取和搬運超過15公斤的危險品模擬物。
目前,該公司已具備了年產30臺危險作業(yè)機器人的能力,并且已與公安部門簽訂合同、意向10多臺。
免疫療法—白血病患者的新希望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成功運用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來治療老鼠的白血病,而相同的方法同樣可應用于自體免疫疾病以及器官移植排斥。這一成果不僅給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也進一步促進了免疫療法(immunotherapies)的普及。
隨著免疫學近些年的發(fā)展,免疫療法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顧名思義,免疫療法是指利用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tǒng)來治療疾病。艾滋病毒之所以橫行肆虐,原因之一就是它可以摧毀免疫系統(tǒng)。當我們患病的時候,往往并不是免疫系統(tǒng)無能為力,而是它需要一些引導,這時候一些免疫療法就應運而生。如果我們人為地對免疫系統(tǒng)加以合理的輔助,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人體內不正常的B細胞往往導致體內產生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以及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jié)炎與紅斑狼瘡等諸多疾病。杜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Thomas Tedder的領導下,將CD19 (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的單株抗體注入患有白血病的老鼠體內,有效地的在七周內消滅了那些惡性B淋巴瘤細胞,相對的沒有有進行治療的老鼠則因腫瘤而在三周內死亡。CD19是一種只有B細胞表面才有的抗原,這些B細胞一旦與這些單株抗體結合,就會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和傳統(tǒng)的化學療法相比,免疫療法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產生較少的副作用。Tedder和他的研究小組已經著手于開展臨床試驗,進一步造福白血病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
科學家設計出新型背包可以邊行走邊發(fā)電
行走可伴隨產生大量機械能。例如,從前一步到后一步,每次臀部都會上下移動約4至7厘米。如果扛上一袋重物,甚至會產生更多能量,不過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浪費掉了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肌肉生理學家Lawrence Rome指出,如果背包是剛性的,那么它將無法獲取這些能量。因此,Rome發(fā)明了一種可利用這種垂直運動的懸掛式負重背包。
Rome表示,如果負重者快步前行,那么一只38公斤重的背包最多能產生大約7瓦的電能。如果以5.5公里/小時的中等速度行走,一只29公斤重的背包能產生大約4瓦電能,足以立刻驅動很多小型便攜設備,例如移動電話、手持式GPS、PDA甚至夜視鏡。
科學家稱地球磁場大翻轉--南北極互換有前兆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報道,近150年來,地球磁場的強度急劇減弱了10%-15%,這使得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能夠輕而易舉地穿透地磁保護層“襲擊”某些人造衛(wèi)星。更可怕的是,根據(jù)巴黎地理學會高斯爾·胡洛特博士的研究,這可能是地球磁場發(fā)生大翻轉——南北極互換的前兆。
科學家們通過對海底熔巖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地球的磁場曾經發(fā)生過多次翻轉。眾所周知,熾熱的巖漿中含有數(shù)以萬計的礦物質,就好像一個個“小指南針”。當巖漿冷卻下來后,這些“指南針”也被固定住不再發(fā)生變化。這樣,其“南北極”的指向就記錄了當時地球磁場的方向。研究表明,地球磁場平均每50萬年翻轉一次,而最近一次的翻轉發(fā)生在78萬年前。由于一百多年來磁場不斷減弱,人們不禁擔心,地球磁場的又一次“大變臉”是否即將來臨?
科學家指出,存在于地核周圍的鐵流體(熔融體)好像一部“發(fā)動機”,不停地將巨大的機械能轉化成為電磁能,從而形成了地磁場。而鐵流體有時會形成巨大的漩渦,迫使自己的流向發(fā)生變化,這就引起了地球磁場的改變。
地磁場的兩極倒轉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大約需要5000到7000年才能完成。本來,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但是,在此過程中,保護人類免受強烈紫外線輻射的地球磁場將會完全消失,這就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許多依靠鑒別地球南北極而遷徙的動物將會“亂了方寸”。幾萬年來,蜜蜂、鴿子、鯨魚、鮭魚、紅龜、津巴布韋鼴鼠等這些動物一直依賴先天性的本能在磁場的指引下秋移春返,一旦磁場消失,它們的命運很難預測。
非洲海岸大猩猩染上炭疽病 人類也面臨威脅
據(jù)外電報道,德國柏林羅伯特科赫研究院病毒學家海因茨-艾勒布洛克7月21日稱,炭疽病正肆虐著非洲象牙海岸熱帶雨林的野生大猩猩,這將給人類帶來重大威脅。
自1984年以來,行為科學家對象牙海岸Tai國家公園的三個野生大猩猩部落進行觀察,他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在一段為期9個月的時間內,有大量的猩猩死亡;這些猩猩在死之前不久還都很健康的,因此推斷它們是感染上了這種致命的病菌。
科學家們根據(jù)實驗知道,炭疽病可以殺死猿猴等野生動物,但是,找到這樣的證據(jù)還是第一次?!氨M管我們此前的研究表明在熱帶原始森林存在有炭疽病菌,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炭疽病殺死黑猩猩。”艾勒布洛克說,“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征兆,因為捕食野生動物在非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另外,在這里還存在有非法的野生動物交易。”
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警告說,捕食野生動物將導致諸如大猩猩、黑猩猩之類的野生動物的滅絕??茖W家們也對人們捕食野生動物表示擔憂,因為感染上疾病的動物會對公眾的健康構成威脅。
科學家們并不能確切地知道這種病菌來自何處。這些病菌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只不過是沒有被發(fā)現(xiàn)而已;在非洲其它地方也可能存在野生動物感染炭疽病菌現(xiàn)象。
全球首顆大學生網上設計的衛(wèi)星順利升空
由來自全球十二個國家的數(shù)百名大學生,通過在互聯(lián)網上的交流合作,聯(lián)手研制設計的全球首個大學生試驗衛(wèi)星“SSETI快車”號,北京時間10月27日從俄羅斯北部的普列謝茨克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升空,進入太空軌道。
體積相當于普通洗衣機大小“SSETI快車”號學生試驗衛(wèi)星,在進入環(huán)繞地球軌道后,將以505千米的運行高度環(huán)繞地球南北兩極飛行。歐洲東部時間27日上午10時29分,設在丹麥奧爾堡大學的地面控制中心收到了衛(wèi)星傳回的首個回饋信號。衛(wèi)星從設計建造到組裝調試,直至最后發(fā)射升空,前后僅用時18個月,創(chuàng)下了一項衛(wèi)星研制領域時間最短的全新紀錄?!癝SETI快車”號衛(wèi)星除了作為一些研究裝置的試驗載體外,其上還安裝了一套新型衛(wèi)星姿態(tài)低溫氣體控制系統(tǒng),衛(wèi)星在太空中將開展地球圖片拍攝、通訊信號傳輸?shù)仍囼烅椖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