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該肯定地說,中國的“暢銷書”市場是在進步的。至少從十年中國圖書市場的發(fā)展來看,從輕型紙到UV技術(shù)處理書名,從哈利.波特到耶利內(nèi)克,從繪本到動漫,無論是圖書的裝幀設(shè)計,還是選題策劃,國際流行趨勢盡收國內(nèi)出版人眼底。不管學得像不像,圖書市場的優(yōu)勝劣汰、百家爭鳴的氣象讓人看到出版人不斷的努力。同時存在于圖書市場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也值得我們深思。
“暢銷”和“暢銷書”
準確地說,書“暢銷”與否,是人的主觀愿望,一旦出版,則交給市場來定論。而“暢銷書”一語發(fā)源于美國。1895年,美國《書籍發(fā)行者》雜志開始以訂數(shù)多少排序,為讀者發(fā)布書籍銷售排行榜。這種模式逐漸為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所效法,并最終衍變?yōu)楝F(xiàn)代的“暢銷書”制度。很多新出的圖書上印著“上市一周賣到多少萬冊”的字樣,看到這樣的炒作,我們只能做兩種猜想。第一、此書在上市一周的時候已經(jīng)賣斷,這是第二甚至第三版了。第二、此書的制作者有著未卜先知的能力或者過于自信。等到仔細看時才發(fā)現(xiàn),此書出版是一個月前的事情,第一版,印數(shù)為1萬冊。如此的虛假宣傳制作帶給市場的是不誠信的影響。一本書能否暢銷到成為“暢銷書”,斷然不是自己說出來的。
作者、讀者、策劃人
出版業(yè)內(nèi)出現(xiàn)過很多專家叫好讀者不叫座的書,同時也有很多讀者叫座專家不叫好的圖書。在“叫好”的業(yè)內(nèi)分析和“叫座”的市場分析面前,很多時候很難權(quán)衡利弊。身為一本書的作者,很多人對于自己的作品有著來自職業(yè)的定義,他們認真地看待文字,而對于一些“快餐作品”多少有些不能認同。大多數(shù)讀者購買閱讀的第一初衷往往是封面或目錄或某些文字給自己帶來的瞬間愉悅感,購買前短暫的感覺并非由內(nèi)容是否深刻、文字是否高雅來決定。而由于暢銷書具有經(jīng)營利潤高、銷售周期短、資金回籠快等特點,所以打造暢銷書就成為很多出版策劃人的夢想。按照大多數(shù)讀者市場來決定,那么包裝精美的“快餐作品”,好賣不貴,符合大眾消費心理就成為很多策劃人的首選。英國評論家安東尼?伯吉斯所說:“最好的書和暢銷書兩廂巧合是極少見的?!边@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成為很多策劃人在作者和讀者之間選擇的阻礙。作者代表資源,讀者代表市場,策劃人代表聯(lián)系兩者的紐帶。如何策劃一個“快餐式”的選題讓作者去寫和如何把好的文字策劃成為“市場”的需要,是更多的策劃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暢銷書”類型看“奇怪”的圖書市場
英國書評家約翰?蘇特蘭認為,暢銷書在思想意識方面,可以滿足廣大讀者的某些需求,給人刺激,提供慰藉,富有療效,或喚起時尚,亦可在某些敏感的政治問題上向公眾灌輸或控制其觀念。但也可能激起波動、放縱,起一種破壞性的社會作用。
1.名人出書。名人出書已經(jīng)成為大家見怪不怪的事情,名人終究是不甘寂寞的。起初,早期的名人紛紛拿起筆來談自己人生和奮斗到成為名人的艱苦過程。接著名人開始曝露自己的隱私,讓自己成為完全透明人,吸引讀者眼球。而現(xiàn)在名人們一個個儼然成了某種技能的專家代表——演員開始教你健身、歌星開始教你煲湯……讀者看多了,都紛紛感慨,人家名人就是厲害,什么都會。
2.青春文學。青春文學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韓寒和郭敬明。這兩個在自己同時代孩子里才華橫溢的小作者如今也都邁向了20多歲。更多的更小的孩子們打著“不愛上學”、“某某第一”、“我就是這么牛”等等的宣言加入了青春文學的行列大軍。能寫出文字不代表是好的文字、充滿了各種沖動、盲目符號的文學都打著青春文學的幌子,時間終究會成為一個好的過濾網(wǎng)。
3.財經(jīng)勵志類圖書。一些文化公司或出版社在面對著龐大的圖書市場,面對著新涌現(xiàn)的圖書題材望而卻步。原因很簡單,行內(nèi)人都知道:一本財經(jīng)勵志類圖書,只要有個好名字,再次也能做到回本,賣出幾千冊去。而很多其他類型的書則不然,如果市場不好,可能會成為連一百本都賣不到的死書、積壓書。面對如此明顯的市場分歧,選擇“不過不失”的財經(jīng)勵志類圖書就成為了很多文化公司和出版社的首選。做勵志財經(jīng)類圖書的人多了,那就有了高下的區(qū)別??舷鹿し虻奈幕竞统霭嫔鐣凑兆约旱膶嵙x取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外暢銷的版權(quán)書;或者他們選擇著名的財經(jīng)學者、勵志名人的書,這樣的書在這些受過良好的教育、是真正的生活、工作操盤者的知識結(jié)構(gòu)、開拓性已經(jīng)跟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可以寫出解決中國人自己的問題的好書。而另外一些做所謂的“大眾財經(jīng)書”的人,水平都不是太高,在前瞻性、親和力方面都不夠,更不能解決人們的很多實際需要。而只是打著勵志、財經(jīng)的幌子來草率地攢夠字數(shù)。面對紛雜的圖書,很多讀者都在一時興起之下上了當。
4.看不懂的書。相信《時間簡史》的大名大多數(shù)讀者都聽過,也相信看懂了的讀者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數(shù)讀者知道和記得的是作者和命運相抗衡的不屈精神,但是要是問起書中寫了什么,很多讀者都搖頭??床欢臅鵀槭裁闯蔀榱藭充N書?比起要買霍金的書回來研究他的理論,更多的讀者愿意看到是霍金個人的奮斗史和他秉持的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