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我是個怯懦內(nèi)向的孩子,在同學中間,我就像落入大海的針一樣悄無聲息。老師很少注意到我,經(jīng)常有老師上了一個學期的課仍叫不出我的名字。他們稱呼我的方式五花八門——“穿白襯衫的那個同學”,“角落里的那個同學”,“坐第三排的那個同學”,等等。到后來,我甚至習慣了沒有名字的生活。我的學習成績也是不上不下,什么時候都不會成為老師眼中優(yōu)秀的“驕點”或糟糕的“焦點”。
我似乎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讀五年級時,新來了一個語文老師,她很喜歡在課堂上提問,有時還讓我們表演課文里的角色。一個星期后,她又讓我們進行表演。班里幾個口齒伶俐的同學已經(jīng)躍躍欲試。我呆呆地坐在角落里,等著看同學們的表演。突然,我聽見老師說:“胡彬,你來演狐貍?!蔽乙汇?,半天才明白,原來老師真的點的是我。我站起來,有點緊張,但更多的是激動——老師才來一個星期就知道我的名字了!她一定對我印象深刻所以才記得我!我內(nèi)心感到了一種莫大的榮幸,甚至是驕傲。
那天我的表演很成功,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有成功的潛力。從此,我在課堂上學會了踴躍發(fā)言,與人交流時也不再吞吞吐吐。小學畢業(yè)時,我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活潑自信的孩子。
多年以后,我成了一名教師。在給學生上課前,我一定會花很大精力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哪怕他是多么不搶眼,哪怕他是多么沉默。我從不吝嗇自己的呼喚,有一次,當我準確地叫出一個孩子的名字時,我分明看見他木訥的表情變得生動無比,眼睛甚至流露出一絲帶有驚慌的欣喜。那一刻我領(lǐng)悟到,對一個性格內(nèi)向、少言寡語的孩子而言,在課堂上能夠得到老師的“欽點”,將是一件多么令他興奮和驕傲的事情啊。這輕輕的一聲呼喚,足以喚醒一個塵封的心靈,讓他知道自己并沒有被世界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