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卻要承擔法律責任,好心得不到好報讓人惱!咋辦?八字方針請記牢:好事要做,法律要循。
40多歲的朱國平經(jīng)營著一家飯店,生意興隆。2005年2月3日中午,來了六七個人吆喝著要吃火鍋。朱國平一看都是老熟人,請客的是保險公司副總經(jīng)理黎良剛,被請的是他的朋友——私營企業(yè)的副總胡介新和經(jīng)其介紹準備進公司當業(yè)務(wù)員的幾個朋友。
席間,胡介新頻頻舉杯,飯畢已有七八分醉意。飯店朱老板想借胡的摩托車去辦個事兒,便安排他在飯店里休息,直到下午5點多才回來。見到胡介新,朱老板二話沒說就讓廚師上了幾個菜,并且還拿出半斤多五糧液,挽留人家吃了晚飯再走。胡介新原本酒還沒醒,這下就徹底醉了。
晚8時許,胡介新還沉醉未醒,朱國平一個電話打給了黎良剛。黎良剛二話沒說就趕了過去。兩人一起把胡介新送回家。可胡的家中卻沒有人,大門鑰匙、老婆的手機號碼,胡怎么也說不上來。怎么辦?涼風一吹有些清醒的胡介新一看兩個大老爺們陪著自己,太過意不去,說自己在門口休息一會,老婆和孩子就會回來的,催促他們回家。兩人想想也沒別的辦法,看看他已經(jīng)好了許多,便叮囑了幾句各自回家了。
那天胡的老婆和孩子去超市置辦年貨,直到10點多才回來。而醉酒的胡介新,在春節(jié)前寒冷的冬夜里,蜷縮在自家門口,在煙火爆竹聲中,等不及親人的歸來就“拜拜”了。
胡的老婆知道丈夫的死是因為喝醉了酒被凍而死,這下可不愿意了:去喝酒,是為了黎良剛保險公司的業(yè)務(wù);醉了酒,是飯店老板朱國平?jīng)]為顧客的健康著想;最主要的,胡介新喝醉后,朱和黎雖然護送他回家,但只把他送到門前就不管了,導致胡在被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死亡,失去了搶救的機會。如果他們能把胡交到家人的手里,或者送到醫(yī)院,哪怕是交給鄰居,也不會是如此結(jié)果。于是要求黎、朱兩人承擔責任。
黎良剛一聽胡介新死了,深感痛惜,可辯解說他的死不是自己的錯,和他喝的那頓酒絕不至于要了他的命,送他回家是出于朋友情義,是做好事,怎能因為我送他回家就要承擔責任。
飯店老板朱國平更是大呼冤枉:我經(jīng)營的是飯店,你要什么我上什么,法律沒有規(guī)定哪家飯店只能給顧客喝多少酒。晚上我放著生意不做,反去送他回家,出租車費還是我付的呢,不求感謝反倒要賴上我,這是哪家的道理?
兩人都說胡的死和自己沒有關(guān)系,胡的老婆只好委托律師告上法庭。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朱國平、黎良剛二人出于好心,送醉酒的朋友回家,這就構(gòu)成了法律上的無因管理。既然送其回家,他們就有妥善管理的義務(wù),在大冬天把人放在室外,正常人也會凍壞,何況一個醉酒的人。因此,胡介新的死,朱、黎兩人負有外在的因果責任。經(jīng)審理,法院認為朱國平應(yīng)承擔原告損失的35%,黎良剛承擔15%。
做好事送人回家卻要承擔法律責任,聽說此案的許多老百姓都表示不解。因為胡家沒人,朱、黎兩人不可能把胡交給其家屬。試想,若有鑰匙進了家門,胡并非受凍而死,兩人還要不要負責?如果真的有鄰居接下了胡介新,那么鄰居是否就該對胡的死亡負責?大多數(shù)老百姓都認為,朱、黎二人能將喝醉的胡介新送回到其家門口,已盡到了基本的義務(wù)。
其實,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很正常,一般不圖對方回報。但是在幫助過程中采取適當?shù)姆椒?,互相尊重對方的利益,把?quán)利、義務(wù)弄清楚,這樣做看來無情,實則有義,可以避免許多有害無益的糾紛。本案中,護送的人和被送的人構(gòu)成了法律意義上的無因管理,兩人從護送胡介新回家開始,他們對胡的看護之責隨之產(chǎn)生,就有義務(wù)把他送到安全之所,或交給別人照看,或送往醫(yī)院救治,最起碼應(yīng)該設(shè)法通知其家人。而他們沒有這樣做,就沒有盡到應(yīng)有的義務(wù),因此他們就要對胡的死亡負有相應(yīng)的責任。人們常說:送佛送到西,好事做到底。一個人在做事時,只有好的出發(fā)點還不夠,好事還要做徹底,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