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煌煌數(shù)萬卷輝煌燦爛書。這其中,那博大精深、流傳千古的中華詩詞,那妙用詩詞的文化傳統(tǒng),那繼承傳統(tǒng)開創(chuàng)新風的詩詞創(chuàng)作實踐,熏陶、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春秋以來,妙用詩詞的藝術(shù)不僅世代不衰,而且不斷發(fā)揚光大,先賢們在軍事斗爭、外交談判、人際交往中運用詩詞巧妙擊破對方詰難,被傳為千古佳話。及至近現(xiàn)代,尤其在中共黨史上,不少革命家、軍事家乃至當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諸多場合,常常將古人詩詞信手拈來,或是吟誦明理,或是錄寫寄意,或是抒發(fā)胸臆……使得其文章、演講精彩絕倫、熠熠生輝。筆者輯錄數(shù)例,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他們獨特的風采和氣度。
瞿秋白
囚室偶成絕筆詩
1935年6月18日清晨,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瞿秋白在行將走上刑場之際,于長汀囚室寫下了絕筆詩《偶成》,用以明志寄情。詩云: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同。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褐萬緣空。詩中第一句“夕陽明滅亂山中”,是詩人用“山”字巧易唐代詩人韋應物《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中“夕陽明滅亂流中”的“流”字而成的新句;第二、三句“落葉寒泉聽不同”“已忍伶俜十年事”,是詩人以“葉”“同”“新”三個字,分別巧易唐代詩人郎士元《題精舍寺》中的“落木寒泉聽不窮”中的“木”“窮”二字和“僧持半褐萬緣空”中的“僧”字而成的兩佳句;“已忍伶俜十年事”則是唐代詩人杜甫《宿府》中的一句。《偶成》系妙用古詩詞而成的創(chuàng)新之作,充分表達了瞿秋白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雖身處逆境而不憂傷的革命情懷。
毛澤東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1959年福建沿海發(fā)生一起特大沉船事故,毛澤東在沉船事故的報告上批示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谕厍蜷_戰(zhàn)中,要有此種氣慨?!庇沙链氲健俺林邸痹娋?,毛澤東在批示中用上這兩句詩,看似不近人情,其實不然,以“沉舟”喻“沉船”,鼓勵人們不要為這一事故所嚇倒,要看到“沉舟”旁的“千帆過”,“病樹”前頭的“萬木春”。以此喻示我們的革命事業(yè)還是要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以詩的哲理性去批示沉船事故報告,這是毛澤東批示文件的獨到之處。
樂莫樂兮新相知
1954年10月26日,在會見訪華即將回國的印度總理尼赫魯時,毛澤東引用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句,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接著,他又向客人介紹說,屈原是中國一個偉大的詩人,他2700多年前寫了許多愛國的詩,政府對他不滿,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沒有出路就投河而死。毛澤東引用這樣富于感情的詩句,形象而誠摯地表達了新相識之間那種不舍之情,亦表達了他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深深敬佩之意。通過摘用詩句以寄神思、以送別異國元首,這也是毛澤東獨具特色的外交辭令。
青山處處埋忠骨
1956年毛澤東兒子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上,毛岸英妻子劉松林曾請求將毛岸英的遺體遷回國來,毛澤東卻搖搖頭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不是還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薄扒嗌教幪幝裰夜恰?,是毛澤東將西湖岳飛廟中楹聯(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上聯(lián)換詞化用而成的妙句。毛澤東點化這副名聯(lián),除了贊揚毛岸英及在朝犧牲的志愿軍烈士的忠魂與朝鮮的青山綠水同在外,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偉大人格、崇高情操和大海般的胸襟。
鄧小平
相逢一笑泯恩仇
原國民黨第八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的第十公子、美國圣克拉州大學電機工程及電子計算機工程系主任陳樹柏,身處天涯,卻心懷故國,具有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遠大抱負。1980年9月10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他。會見結(jié)束時,小平以詩相贈:“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痹撛娋涫囚斞赶壬额}三義塔》詩中的末尾兩句。在海峽兩岸填平鴻溝,欲使中國重新走向統(tǒng)一的時候,小平同志摘用此詩句相贈,其意蘊之所在不言自明。
江澤民
白馬寺中論忠奸
1990年2月的一天,江澤民在開過河南省大中型企業(yè)廠長經(jīng)理座談會后,在河南省領導陪同下,來到洛陽名剎白馬寺。參觀完名勝古跡之后,白馬寺執(zhí)事僧印山邀請江澤民一行到寺中客堂小憩。在與寺中和尚印中交談時,江澤民得知印中是貴州省貴陽市人,原本有一個幸福家庭,一份好工作。他本想為人民做點好事,可接觸到社會上種種腐敗現(xiàn)象和不正之風,他感到失望迷惘,心灰意冷,為此出家白馬寺尋求精神解脫。江澤民聽了這番話后,神色凝重地說:“古詩云:‘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是九朝古都,洛陽的興衰是中國封建王朝興衰的一個縮影??v觀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無一不存在腐敗與反腐敗的斗爭。什么是忠?什么是奸?為人民辦事就是忠,搞腐敗就是奸。我們要特別警惕那些口行善、身行惡的人,或者叫口是心非的兩面派。”江澤民以史為鑒,賦予古詩新意新解,論證了反腐敗斗爭的必要性,表達了我黨堅持反腐敗的決心。
妙喻兩岸風雨事
1996年8月29日下午,江澤民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前來參加“京臺經(jīng)濟合作研討會”的高愿清等42位臺灣工商界人士和學者時,針對高愿清所提臺海兩岸風風雨雨一事回應說,兩岸這一年來的風風雨雨可以用宋朝詩人蘇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中的幾句話來比喻:“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今后兩岸關系,最重要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達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段話里,江澤民巧用詩詞對兩岸關系作了絕妙的闡述:用“月有陰晴圓缺”形容過去一年兩岸關系變化;以“此時無聲勝有聲”來呼吁兩岸現(xiàn)在要踏實發(fā)展關系;再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寄望兩岸美好未來。
溫家寶
名人佳句吐心曲
在2003年3月18日的兩會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回答德新社記者關于今后工作的風格的提問時,引述中國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兩句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痹冢玻埃埃茨辏吃拢保慈盏膬蓵型庥浾哒写龝?,溫總理又引用毛澤東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和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概括今年和今后的工作。這次記者招待會上溫總理還引用《管子形勢解》中兩句古語“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作了形象注解。
心中為念農(nóng)???/p>
2003年10月1日,陜西省13萬民眾受災于洪水。在看望了災民后,溫總理以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心中為念農(nóng)???,耳里如聞饑凍聲”,告誡當?shù)毓賳T,要時時惦記著百姓的疾苦。在2004年3月14日的兩會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在談到農(nóng)村稅費改革時,溫總理引用《大學》中“生財有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抒”來強調(diào)如果不精簡機構(gòu),不減少人員,農(nóng)民的負擔不可能得到徹底解決。
啼血詩抒骨肉情
2003年6月29日,溫總理在香港禮賓府出席CEPA協(xié)議簽字儀式后發(fā)表演講,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詩人黃遵憲的詩“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來祝愿香港繁榮穩(wěn)定。在2003年3月18日的兩會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當臺灣記者問及兩岸“三通”問題時,溫總理滿含深情地詠起了辛亥革命老人、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臨終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山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痹冢玻埃埃茨辏吃拢保慈盏膬蓵型庥浾哒写龝?,溫總理引用臺灣近代愛國詩人丘逢甲的詩作“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和臺灣著名鄉(xiāng)土文學作家鐘理和《原鄉(xiāng)人》中“原鄉(xiāng)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xiāng),才會停止沸騰”句,以抒骨肉親情,表對祖國統(tǒng)一的期盼,對臺灣同胞的掛念和對“臺獨”分子的譴責。